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論文 >

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質(zhì)分離中的應(yīng)用

發(fā)布時間:2018-11-25 19:18
【摘要】:蛋白質(zhì)作為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chǔ),在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些低豐度蛋白質(zhì)(LAP),常常是某些疾病的生物標志物,但是在生物體系中不同種類的蛋白質(zhì)含量相差很大,在檢測的過程中,由于高豐度蛋白質(zhì)(HAP)信號的壓制,經(jīng)常會導致LAP信息的丟失,而這些LAP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因此,設(shè)計具有高選擇性能的分離材料,對復雜生物體系中的HAP進行去除,并對LAP進行富集,是復雜生物樣品中檢測LAP的有效途徑。本論文根據(jù)蛋白質(zhì)自身等電點(pI)及裸露氨基酸殘基的不同,設(shè)計合成了兩種功能化的介孔材料,用于生物樣品中HAP的去除。1.運用原子轉(zhuǎn)移自由基聚合反應(yīng),在Santa Barbara Amorphous 15(SBA 15)表面嫁接了叔氨基及羧基官能團,使材料具有pH敏感的性質(zhì),用于分離具有不同pI的蛋白質(zhì)。紅外、熱重、X射線衍射、Zeta電勢、元素分析、透射電鏡、氮吸附等表征結(jié)果顯示了材料的成功制備。在不同pH條件下,叔氨基和羧基的質(zhì)子化及去質(zhì)子化效應(yīng)使材料表面帶有不同的電荷,通過靜電作用吸附帶有相反電荷的蛋白質(zhì),實現(xiàn)了對酸性和堿性蛋白質(zhì)的特異性分離。此外,還將實驗中篩選出的材料應(yīng)用于實際生物樣品中HAP的去除,凝膠電泳半定量結(jié)果顯示,材料對雞蛋清中卵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去除率能夠達到99%和95%,對血清中白蛋白的去除率能達到80%,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所設(shè)計合成的材料能顯著地降低樣品的復雜性,有利于樣品中其它LAP的檢測。2.通過熱引發(fā)的八乙烯基多面體低聚倍半硅氧烷的自由基聚合反應(yīng)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積的介孔材料,并以此為基質(zhì),對其表面進行后修飾和Cu~(2+)的固定,利用Cu~(2+)與蛋白質(zhì)中裸露組氨酸(His)的親和作用,選擇性吸附樣品中富含裸露His的HAP。表征及吸附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好的吸附選擇性和較高的吸附容量(對牛血紅蛋白的吸附容量可達3150 mg/g),且重復使用六次后吸附容量基本保持不變。另外,該材料不僅能高效地去除全血中高豐度的血紅蛋白和白蛋白,而且能夠富集細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質(zhì)。所得的材料有望與其它材料聯(lián)合使用,獲得更多的人類蛋白質(zhì)組學信息,為疾病的臨床診斷及病理研究提供幫助。
[Abstract]:Protein, as the material basis of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activities of organisms, especially some low-abundance protein (LAP), is often the biomarker of some diseases. However, the cont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proteins varies greatly in biological systems. In the process of detection, the suppression of (HAP) signal of high abundance protein often leads to the loss of LAP information, and these LAP often have important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tect LAP in complex biological samples by designing separation materials with high selectivity, removing HAP from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and enriching LAP. In this paper, two kinds of functional mesoporous material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protein isoelectric point (pI) and bare amino acid residues, which were used to remove HAP in biological samples. 1. Tertiary amino groups and carboxyl functional groups were grafted on the surface of Santa Barbara Amorphous SBA 15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which made the material pH sensitive and used to separate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pI. Infrared, thermogravimetric, X-ray diffraction, Zeta potential, elemental analys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s, the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of tertiar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lead to different char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s. The specific separation of acidic and basic proteins is achieved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f proteins with opposite charges. In addition, the materials select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applied to the removal of HAP from the actual biological samples. The results of semi-quantitativ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ovalbumin and lysozyme from egg white could reach 99%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rate of albumin in the serum can reach 80%. These data show that th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material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ample and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other LAP in the sample. 2. 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octavinyl polyhedron oligosilane. The surface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was modified and fixed by Cu~ (2). By using the affinity of Cu~ (2) to naked histidine (His) in protein, the HAP. rich in naked His was selectively adsorbed from the sample. The results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 better adsorption selectivity and a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ovine hemoglobin can reach 3150 mg/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remained unchanged after repeated use for six times. In addition, this material can not only efficiently remove the high abundance hemoglobin and albumin in the whole blood, but also enrich the protein in the cell lysate. The obtained material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materials to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on human proteomics and to provide help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research of diseases.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B383.4;O65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德聲;;具有廣泛應(yīng)用前景的介孔材料[J];科學;2003年03期

2 ;第14次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年會——微孔介孔材料科學及在新能源與節(jié)能、減排中的應(yīng)用[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8年03期

3 古麗米娜;姚建曦;李曉天;饒望平;趙敬勇;;硅基、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3年09期

4 楊俊林;我國介孔材料合成研究領(lǐng)域取得重要進展[J];自然科學進展;2003年06期

5 ;我國介孔材料合成研究取得重要進展[J];稀有金屬;2003年04期

6 蔣嬋杰,林志勇,林松柏,黃可龍;介孔材料制備及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3年11期

7 夏君旨;氧化硅介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陶瓷研究與職業(yè)教育;2004年02期

8 周春芳,朱建華;介孔材料在基因工程中的應(yīng)用[J];江蘇化工;2004年04期

9 曾垂省,陳曉明,閆玉華,高玉香;介孔材料及其應(yīng)用進展[J];化工科技;2004年05期

10 宋曉嵐;曲鵬;王海波;吳雪蘭;邱冠周;;介孔材料的制備、表征、組裝及其應(yīng)用[J];材料導報;2004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國濤;向東;陳穎;葉代啟;付名利;吳軍良;黃碧純;;一種新型疏水性介孔材料的合成[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劉健;李聰明;楊啟華;;磺酸功能化有機-無機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關(guān)亞風;吳大朋;;表面功能化修飾介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多肽萃取中的應(yīng)用[A];第六屆海峽兩岸分析化學會議摘要論文集[C];2010年

4 ;第14次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年會——微孔介孔材料科學及在新能源與節(jié)能、減排中的應(yīng)用[A];第14次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學及在新能源與節(jié)能、減排中的應(yīng)用[C];2008年

5 鄒漢法;;基于介孔材料的復雜生物樣品預處理新技術(shù)和新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6 張莉娜;王浩;樊衛(wèi)斌;秦張峰;王建國;;助溶劑對硅基介孔材料結(jié)構(gòu)和形貌的影響[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大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薛曉明;李風亭;;不同孔徑的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對重金屬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9年

8 夏萬忠;沈志虹;張昌松;李翠;張勇;;含氟介質(zhì)中合成高水熱介孔材料[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艷敬;李長軍;張順;周國偉;;不同形貌介孔材料中生物酶的固定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項林君;鞏雁軍;竇濤;;原位合成高W載量硅基介孔材料[A];第七屆全國催化劑制備科學與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江世亮;我介孔材料合成研究達國際領(lǐng)先水平[N];文匯報;2003年

2 羅倩;趙東元:搞科研很累,可我就是喜歡[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記者 宋賾;抗菌劑讓建材殺菌[N];中國建設(shè)報;2006年

4 楊蕾;蛋白質(zhì)分離檢測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獲突破[N];中國食品報;2010年

5 記者  邰舉;韓發(fā)現(xiàn)影響癌癥轉(zhuǎn)移的“開關(guān)”蛋白質(zhì)[N];科技日報;2006年

6 記者 劉湘竹;重大疾病有望在早期得到更精確診斷[N];大連日報;2012年

7 中衛(wèi);蛇毒中的蛋白質(zhì)具有抗癌作用[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維;兩親性嵌段共聚物的設(shè)計并以其為模板劑合成新型大孔徑介孔材料及應(yīng)用[D];復旦大學;2013年

2 孫鎮(zhèn)坤;新型功能化無機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應(yīng)用[D];復旦大學;2013年

3 程鑄洪;基于功能化金屬—介孔材料構(gòu)建的汞離子熒光化學傳感器[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馬志軍;介孔材料封裝納米Fe_3O_4及吸波性能的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5 王鵬;松香基季銨鹽引導合成新型介孔材料的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2年

6 曹宇;鈧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和多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7 閔良;四聚體超分子導向的介孔材料的制備與應(yīng)用[D];湖南大學;2016年

8 李子宜;介孔材料吸附氣相多環(huán)芳烴實驗及分子模擬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7年

9 王雪梅;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應(yīng)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林惠明;介孔材料的合成與應(yīng)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嬌嬌;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質(zhì)分離中的應(yīng)用[D];蘭州大學;2017年

2 溫龍英;低溫固相法活化煤氣化細渣及其綜合利用制備二氧化硅介孔材料[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3 朱青梅;介孔Zn_2SiO_4的合成與結(jié)構(gòu)表征[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4 汪祺;功能化SiO_2球的合成及催化Knoevenagel反應(yīng)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郭聰;基于有序介孔/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備及其應(yīng)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5年

6 王云峰;介孔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其應(yīng)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7 張雪瑩;有機功能化介孔材料吸附抗生素污染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趙玉梅;Fe-SBA-16與Cr-SBA-16介孔材料的合成與表征[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9 崔瑩瑩;弱酸性體系3D立方Pm(3|-)n結(jié)構(gòu)硅基介孔材料的控制合成[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10 紀曉偉;離子液體作用下溶膠—凝膠法合成介孔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23571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3571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3c4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