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狀、球狀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
本文關鍵詞:片狀、球狀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南民族大學》 2013年
片狀、球狀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
程國森
【摘要】:在紫外光照射下,二氧化鈦可以分解水溶液中難降解、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共識,并且因為二氧化鈦具有廉價、無毒及不會產(chǎn)生二次污染等特性,使其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和研究探索。為了提高二氧化鈦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前人的研究主要有:1、暴露銳鈦礦二氧化鈦的001高能面;2、耦合WO3等半導體;3、沉積Au、Ag等金屬;4、摻雜金屬或者非金屬改性;5、應用有機/無機表面敏化,等等。并且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抑制由光激發(fā)產(chǎn)生的空穴和電子的復合。而一個光催化反應的過程,催化劑對降解目標物質(zhì)的吸附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進年來出現(xiàn)的石墨烯在導電,吸附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特性。研究者們對石墨烯二氧化鈦復合物賦予很大關注,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把石墨烯二氧化鈦復合材料作為研究的對象,在實驗過程中設計了把從納米片狀結構到微米球形結構變化的二氧化鈦分別與氧摻雜的石墨烯和氮摻雜的石墨烯進行復合。實驗中并對所得的復合材料進行結構表征以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從實驗的最終結果得出,當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情況更好時,石墨烯對二氧化鈦起到更好的電子傳遞作用來增強催化劑的光催化性能。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研究: (1)以石墨粉,濃硫酸,濃硝酸,高錳酸鉀,雙氧水,氨水等廉價原料制備了輕度氧摻雜的石墨烯,深度氧摻雜的石墨烯以及氮摻雜的石墨烯。最后使用TEM,SEM,XRD,XPS,IR等對它們進行形貌和結構性質(zhì)表征。 (2)以鈦酸丁酯,醋酸,雙氧水等原料,制備了納米片以及小球型的二氧化鈦;以硫酸氧鈦,尿素,氟化銨等原料制備了微米的球形二氧化鈦,并與深度氧摻雜的石墨烯反應得到目標復合材料。利用SEM,TEM,HRTEM,XRD,XPS,IR,,UV-Vis等表征得到的二氧化鈦和石墨烯二氧化鈦復合材料。制備得到的二氧化鈦全部都是銳鈦礦型結構,結晶程度好,跟石墨烯復合時效果很顯著,并且實驗過程中使用濃硫酸處理催化劑起到關鍵作用。并且還研究了它們的光催化性能,結果表明石墨烯的負載量控制在一定的情況下,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要比純的二氧化鈦提高許多。 (3)把納米顆粒和微米顆粒的二氧化鈦與氮摻雜的石墨烯進行復合。同樣采用SEM,TEM,HRTEM,XRD,XPS,IR,UV-Vis等表征得到的石墨烯二氧化鈦復合材料。在催化活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石墨烯經(jīng)過摻雜氮原子之后,這種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又提高了許多,達到我們實驗預期的目的。本章實驗中只是采用普通的水熱反應,說明氮原子摻雜在石墨烯上后可以很好地改善功能化的氧摻雜石墨烯的性質(zhì)。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O614.411;O613.7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二陽;韋進全;王昆林;朱宏偉;;碳納米管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9年21期
2 金曉艷;劉志勇;王艷芳;蔡傳兵;魯玉明;胡林華;戴松元;;碳納米管在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光陽極中的應用[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11年01期
3 康輝;羅民;梁斌;竇元運;梁森;丁肖怡;;摻氮石墨烯的溶劑熱制備及對抗壞血酸氧化的電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2013年18期
4 盛顯良;劉娜仁;翟錦;安麗平;;一維納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年09期
5 黃浪歡;王后錦;劉應亮;焦自斌;邵子倍;;TiO_2與碳納米管的復合及光催化協(xié)同作用[J];化學進展;2010年05期
6 Xiaoxia Lin;Degang Fu;Lingyun Hao;Zhen Ding;;Synthesis and enhanced visible-light responsive of C,N,S-tridoped TiO_2 hollow spher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10期
7 Zhiqiao He;Qiaolan Cai;Huiying Fang;Gaohua Situ;Jianping Qiu;Shuang Song;Jianmeng Chen;;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_2 containing anatase nanoparticles and rutile nanoflowe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nanorod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12期
8 郟青峰;劉向陽;崔玉民;韓靜瑜;朱良俊;張夢娟;張文保;;MoO_3/TiO_2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光活性[J];人工晶體學報;2013年12期
9 鐘永輝;周琪;劉家琴;王巖;陳星;吳玉程;;氟化改性TiO_2空心微球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J];無機化學學報;2013年10期
10 宋繼梅;胡海琴;周亞運;寧鵬;馬蒙蒙;謝有春;;F摻雜可見光催化劑Bi_2MoO_6的制備及其增強的光催化性能[J];中國鉬業(yè);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艷艷;ZnO、TiO_2微/納結構合成及其氣敏與太陽電池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楊蘇東;石墨烯載Pd復合催化劑材料的制備及其對甲酸電催化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裴福云;石墨烯/二氧化鈦雜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催化的光解水制氫[D];鄭州大學;2013年
4 安俊健;BiFeO_3及BiFeO_3-碳質(zhì)材料復合物的制備及其吸附—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趙夢潔;碳納米管與石墨烯納米材料用于藥物電化學傳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樂垚;二氧化硅的形貌調(diào)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7 黃青武;氧化物/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可控合成及其氣敏與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柴波;可見光響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產(chǎn)氫性能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湯虎;基于低溫溶解制備的甲殼素新材料[D];武漢大學;2012年
10 張海;二噻吩并吡咯類新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訾彤彤;水熱合成TiO_2納米管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書濤;新型光陽極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2年
3 王明蕊;復合硫系(Cu,Zn)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3年
4 崔飛;基于功能化石墨烯構建電化學傳感器及免疫傳感器[D];山東大學;2013年
5 路瑞娟;氮摻雜石墨烯/二氧化鈦雜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D];鄭州大學;2013年
6 李利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輔助石墨烯的制備、功能化及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3年
7 胡海琴;鉬酸鉍可見光催化劑的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8 杜娟;咔唑類染料敏化劑的合成及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9 范其龍;聯(lián)吡啶釕配合物的制備、表征及可見光產(chǎn)氫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10 張欽峰;微波水熱法制備CdS、TiO_2及其復合粉體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江蓉;彭天右;柯丁寧;蔡蘋;彭正合;;TiO_2/累托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7期
2 李金火;朱德貴;薛宗岳;郭雙全;;二氧化鈦-活性炭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表征[J];無機鹽工業(yè);2008年11期
3 劉運學;王楊松;范兆榮;谷亞新;翟玉春;;TiO_2填充聚氨酯彈性體復合材料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10期
4 崔舉慶;單海濤;胡柏星;沈健;;二氧化鈦交聯(lián)三元乙丙橡膠復合材料及其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10期
5 王起偉;董嫻;袁麗;耿世彬;韓旭;;納米TiO_2/硅藻土復合材料的制備研究[J];環(huán)境科技;2010年S2期
6 王利劍;鄭水林;舒鋒;;硅藻土負載二氧化鈦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光催化性能[J];硅酸鹽學報;2006年07期
7 王勇;張軍;楊青林;郭林;嵇天浩;鄧元;江雷;;炭與TiO_2光催化劑復合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6年S2期
8 張瓊;賀蘊秋;陳小剛;胡棟虎;李林江;尹婷;季伶俐;;氧化鈦-氧化石墨插層結構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10年03期
9 方培育;吳建青;張京濤;呂明;;水熱法制備TiO_2-硅藻土復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10年01期
10 劉亮;呂珺;李云;劉家琴;吳玉程;;納米TiO_2/凹凸棒石光催化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動力學[J];過程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大磊;李小松;底蘭波;楊晉華;徐勇;朱愛民;;大氣壓射頻介質(zhì)阻擋放電制備二氧化鈦光催化薄膜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會議會議摘要集[C];2011年
2 王達健;謝剛;張雄飛;蒙延雙;黃北衛(wèi);張利華;;電合成納米晶二氧化鈦相和尺寸穩(wěn)定性[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3 羅志宏;白升鑫;張合;鐘清枝;林鴻明;;真空潛弧以超音波輔助制備奈米二氧化鈦懸浮液之制程最佳化[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4 尹靜;袁志好;;鐵酸鋅-二氧化鈦納米復合膜的光電轉換性能[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04年
5 林中魁;楊聰仁;馮毅之;鐘清枝;蘇程裕;;電泳披覆奈米二氧化鈦薄膜之開發(fā)與特性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6 康忠壽;李國華;鄭遺凡;;天然沸石負載納米銳鈦礦制備與表征[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劉剛;張鵬;徐瑞芬;胡偉康;;納米TiO_2粉體抗菌、抗病毒性能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8 胡志強;張晨寧;劉麗紅;;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多孔TiO_2薄膜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9 賈堤;雅菁;劉云兆;;Pb~(2+)摻雜對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響[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肖漢寧;劉付勝聰;李玉平;;二氧化鈦在聚丙烯酸酯復合涂層中抗光降解作用的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N];中國石油報;2003年
2 文欣;[N];中國化工報;2003年
3 肖化;[N];中國化工報;2004年
4 記者劉其丕 李曉飛;[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5 李港;[N];國際商報;2003年
6 中塑;[N];國際商報;2003年
7 張海波;[N];中國化工報;2000年
8 宋常田;[N];中國改革報;2009年
9 李菊香;[N];中國石化報;2004年
10 文言;[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侃;負載型TiO_2催化劑可見光降解染料污染物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沈啟慧;無機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楊祝紅;二氧化鈦晶須的制備及光催化處理廢水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4 馬寒冰;納米復合絕緣材料設計、制備及耐變頻性研究[D];上海大學;2004年
5 鄭仲;基于光催化集成裝置深度降解水中有機物的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6 韓宏偉;染料敏化二氧化鈦納米晶薄膜太陽電池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徐悅華;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降解有機磷農(nóng)藥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
8 蘇娟;釩酸鉍和二氧化鈦多孔材料:微結構的功能調(diào)控作用[D];吉林大學;2013年
9 趙宗彥;銳鈦礦相二氧化鈦表面及其與水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于開鋒;納米二氧化鈦和二氧化硅的控制合成及組裝[D];吉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鈦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5年
2 于俊梅;(稀土、二氧化鈦)/粘土層狀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3 王素梅;納晶TiO_2薄膜的制備及其半導體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 王祖鹓;TiO_2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李杰;非金屬元素摻雜二氧化鈦的制備及可見光下降解有機染料的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6 程國森;片狀、球狀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7 王錫琴;TiO_2/ACF光催化的室內(nèi)空氣凈化裝置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陳華圣;納米氧化鈦光催化氧化處理焦化工業(yè)廢水[D];武漢科技大學;2004年
9 鄭道敏;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含CN~-廢水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10 曹慶云;酶生物傳感器及酶聯(lián)熒光免疫技術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片狀、球狀二氧化鈦與石墨烯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6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8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