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吸收光譜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吸收光譜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年
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吸收光譜方法研究
王琳
【摘要】: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是常見的大氣污染氣體,主要產(chǎn)生于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中,均會導致經(jīng)濟損失,并威脅人體健康;同時,它們也是高壓設備故障檢測的重要氣體之一。提高痕量氣體濃度檢測精度,并實現(xiàn)混合氣體中二者的同時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紫外吸收光譜以其高分辨、非接觸、可實現(xiàn)在線檢測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痕量氣體檢測。本文以Beer-Lambert定律為基礎,分別開展了二氧化硫、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寬帶吸收光譜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二者混氣中各組分同時測量的寬帶吸收光譜方法研究。開展了二氧化硫氣體測量的寬帶吸收光譜方法研究。利用積分光譜法,分別在200nm附近波段及300nm附近波段開展了二氧化硫探測性能的研究。測量了二氧化硫氣體探測的各項技術參數(shù),對應波段的氣體探測限分別為0.1ppm·m和0.6ppm·m。通過比較兩波段內技術參數(shù),發(fā)現(xiàn)采用200nm附近吸收截面可有效降低SO2探測限,此波段更適用于低濃度SO2氣體的測量。開展了二硫化碳測量方法的研究。分別利用比值法、積分光譜法、最小二乘法,在200nm附近波段開展了二硫化碳探測性能的研究。測量了二硫化碳氣體探測的各項技術參數(shù),對應測量方法的氣體探測限分別為10ppb·m、3ppb·m和3ppb·m。通過比較三種方法下的技術參數(shù),發(fā)現(xiàn)積分光譜法較比值法更適合于二硫化碳檢測,最小二乘法不會降低氣體探測性能,實驗條件下獲得的CS2最低探測限為3ppb·m。開展了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混氣中,各組分同時測量的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在200nm附近波段測量了50ppm二氧化硫、5ppm二硫化碳范圍內的混氣中各組分同時測量時,組分濃度變化引起的兩種氣體探測結果互相影響;除去氣體濃度干擾引起的相互影響,系統(tǒng)對二者的響應濃度分別為0.4ppm和0.02ppm;綜合考慮,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的最低響應濃度分別為0.9ppm和0.03ppm。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O657.31;X83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愛群;蔡青;張金月;郭月虹;劉林;郭秀蓮;謝貴仲;張春波;閻顯榮;;北京地區(qū)霧霾趨勢及趨勢[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環(huán)境變化與人體健康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劉煥光;王欽;姜兆慶;;通過檢測SF_6分解物含量判斷設備內部絕緣故障的研究[A];2009年全國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束小文;張玉鈞;闞瑞峰;崔益本;何瑩;張帥;耿輝;劉文清;;基于TDLAS技術的HCl氣體在線探測溫度補償方法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年05期
2 陳曉清;彭華東;任明;孫強;董明;;SF_6氣體分解產(chǎn)物檢測技術及應用情況[J];高壓電器;2010年10期
3 姚明;余鐘民;徐紅;龔秋霖;高凱;;SF_6分解物穩(wěn)定性分析及其檢測技術探討[J];華東電力;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湘黔;張英;余鵬程;史會軒;徐陽;劉曉波;;SF_6氣體純度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電工技術;2011年12期
2 左新宇;;利用SF_6分解物檢測GIS內部局部放電故障[J];電氣應用;2012年07期
3 李國興;姜子秋;王曉丹;;SF_6分解產(chǎn)物體積分數(shù)檢測在SF_6電氣設備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高壓電器;2011年12期
4 印華;唐世宇;徐韜;姚強;何寧;;CF_4檢測在氣體滅弧室絕緣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高壓電器;2012年05期
5 廖建平;駱曉龍;;SF_6氣體分解物測試在設備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高壓電器;2012年06期
6 劉勝軍;李遵守;周開峰;;多重雷擊引起220kV斷路器損壞的事故分析[J];高壓電器;2012年10期
7 楊彥博;董明;陳曉清;周海濱;繆金;;GIS中SF_6氣體分解機理分析及使用維護方法建議[J];高壓電器;2013年01期
8 李雨;徐黨國;孫云生;王劍;彭瓏;劉平;;應用相控合閘技術抑制并聯(lián)補償線路斷路器直流偏置問題的研究[J];高壓電器;2013年02期
9 楊韌;吳水鋒;薛軍;菅永峰;陳江韓;孫志恒;修士新;;SF_6斷路器內部懸浮電位放電產(chǎn)生的分解產(chǎn)物分析[J];高壓電器;2013年06期
10 蘇鎮(zhèn)西;趙也;;設備吸附劑對SF_6氣體分解產(chǎn)物檢測結果影響的試驗研究[J];高壓電器;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云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吸收光譜分析與在線監(jiān)測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沈欣軍;電除塵器內細顆粒物的運動規(guī)律及其除塵效率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智;SF_6分解產(chǎn)物檢測裝置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王紅月;膽固醇修飾OPE熒光薄膜制備及其傳感性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阮永菲;氣相色譜法用于SF_6主要分解產(chǎn)物檢測條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呂梅梅;基于TDLAS技術甲烷氣體檢測的溫度補償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王晶晶;SF_6全封閉式組合電器分解產(chǎn)物診斷技術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6 翟維;FM-AM相位差對TDLAS二次諧波線型的影響[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7 董躍輝;調制相位差對TDLAS信噪比影響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8 王超;基于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技術的H_2O濃度和溫度測量[D];浙江大學;2014年
9 任小波;林分垂直梯度氣象要素對空氣顆粒物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10 徐衡;寶雞市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D];西北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姚強;常濤;劉永;邱妮;張曉星;;GC-FTIR技術在六氟化硫氣體分解產(chǎn)物分析中的應用[J];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2 張曉星;姚堯;唐炬;孫才新;萬凌云;;SF_6放電分解氣體組分分析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J];高電壓技術;2008年04期
3 王宇;李智;姚唯建;莊賢盛;黃成吉;;廣東省220kV及以上GISSF_6分解產(chǎn)物分析[J];高電壓技術;2009年04期
4 陳東;劉文清;張玉鈞;劉建國;闞瑞峰;王敏;方曦;崔益本;;Fiber-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open-path H_2S sensor based on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02期
5 張麗娜,陳永義,梁桂州;關于GIS和SF_6斷路器的現(xiàn)場檢測方法[J];高壓電器;2001年03期
6 司文榮;李軍浩;袁鵬;李延沐;方曉明;李彥明;;超聲-光法在高壓電器設備局部放電檢測中的應用[J];高壓電器;2008年01期
7 司文榮;李軍浩;袁鵬;李延沐;方曉明;李彥明;;高壓直流發(fā)生器特殊結構對其內部局放測量的影響[J];高壓電器;2008年02期
8 蔡巍;黃韜穎;李帆;;動態(tài)離子分析在SF_6電氣絕緣設備診斷中的應用[J];華北電力技術;2006年01期
9 董劍,余敏;現(xiàn)代大型分析測試儀器系列講座之三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J];上海計量測試;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弘;;寬帶差分吸收光譜與區(qū)域毒氣探測技術的研究[J];化學分析計量;2011年05期
2 鄭海明;蔡小舒;;應用差分吸收光譜法前提條件的實驗驗證[J];儀器儀表學報;2006年S2期
3 張學典;黃顯;徐可欣;;差分吸收光譜反演方法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的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年11期
4 劉文彬;謝品華;司福祺;彭夫敏;徐晉;張英華;李昂;朱燕舞;秦敏;;便攜式差分吸收光譜氣體監(jiān)測儀的研究[J];光學技術;2008年S1期
5 劉前林;王立世;黃新建;吳艷丹;肖明威;;傅里葉變換在差分吸收光譜技術氣體濃度計算中的應用[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8年12期
6 彭夫敏;謝品華;邵士勇;李玉金;林藝輝;李素文;秦敏;劉文清;;差分吸收光譜法對大氣中揮發(fā)性有機物光化學作用指示劑的監(jiān)測與反演[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8年03期
7 劉前林;王立世;黃新建;;運用傅里葉變換對差分吸收光譜的解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8年05期
8 李素文;劉文清;謝品華;王鳳隨;楊一軍;;差分吸收光譜系統(tǒng)監(jiān)測污染物濃度實時預測模型[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年11期
9 施捷;張高;丁文斌;李鳴;;基于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的環(huán)境空氣監(jiān)測系統(tǒng)[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10年03期
10 劉文彬;謝品華;秦敏;司福祺;徐晉;李昂;章勇;劉宇;;基于便攜式差分吸收光譜系統(tǒng)的單環(huán)芳香烴測量研究[J];大氣與環(huán)境光學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海明;唐貴基;;傅立葉變換濾波應用于差分吸收光譜法的研究[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2)[C];2009年
2 章江英;謝建平;明海;吳云霞;;光學差分吸收光譜監(jiān)測大氣污染實驗[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昂;謝品華;劉文清;劉建國;虞統(tǒng);竇科;方武;陳軍;;被動差分吸收光譜法測量高架點源排放總量的方法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4 邵理堂;湯光華;許傳龍;王式民;;差分吸收光譜技術在線監(jiān)測污染物排放的溫度補償研究[A];有毒化學污染物監(jiān)測與風險管理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郝楠;周斌;陳立民;;差分吸收光譜法在大氣污染物測量中的研究進展[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司福祺;劉建國;謝品華;張玉鈞;劉文清;;雙光路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監(jiān)測大氣氣溶膠的研究[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范孝良;鄭海明;;基于差分吸收光譜法和消光法的煙氣煙塵連續(xù)在線監(jiān)測技術研究[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Ⅰ)[C];2008年
8 司福祺;劉建國;謝品華;張玉鈞;竇科;劉文清;;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監(jiān)測大氣氣溶膠的研究[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趙恒;王珊珊;王卓如;楊素娜;陳立民;周斌;;上海大氣中NO_3自由基的觀測[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謝品華;秦敏;李素文;李昂;司福祺;李玉金;劉文清;;長程差分吸收光譜技術探測大氣痕量成分[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汪永安;[N];安徽日報;2012年
2 吳欣;[N];中國氣象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濤;煙氣排放紫外差分吸收光譜實時監(jiān)測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2 張學典;差分吸收光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理論和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3 張弛;煙氣連續(xù)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琳;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吸收光譜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鐘衛(wèi)佳;紫外光譜技術在大氣監(jiān)測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5年
3 梁玉潔;基于光纖收發(fā)一體的差分吸收光譜空氣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陳成法;差分吸收光譜法煙氣在線監(jiān)測技術[D];天津大學;2007年
5 陳曉虎;燃燒排放煙氣監(jiān)測的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王俊楠;用于硫氮氧化物監(jiān)測的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7 張?zhí)烊A;基于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的大氣氣體監(jiān)測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8 耿曉娟;基于差分吸收光譜的光纖收發(fā)小型化空氣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湯海濤;應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的煙道污染氣體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D];天津大學;2004年
10 王樂;煙道SO_2差分吸收光譜法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氣體測量的吸收光譜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6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8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