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制備及帶隙調控研究
本文關鍵詞: 石墨烯 帶隙調控 納米結構 出處:《物理學報》2017年2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石墨烯在未來微電子學領域有極大的應用前景,但是其零帶隙的特點阻礙了石墨烯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打開室溫下可用的石墨烯帶隙所需要的石墨烯納米結構尺度在10 nm以下,這一尺度的納米結構一方面制備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器件可承載的驅動電流較小.因此,如何實現(xiàn)亞10 nm石墨烯納米結構的有效加工以及如何在有效調控帶隙的基礎上增大石墨烯器件可承載的驅動電流,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鉻(PMMA/Cr)雙層結構工藝,通過刻蝕時間的控制,利用電子束曝光及刻蝕工藝實現(xiàn)了亞10 nm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同時設計并制備了單排孔石墨烯條帶結構,該結構打開的帶隙遠大于相同特征寬度石墨烯納米帶所能打開帶隙的大小.該結構在有效打開石墨烯帶隙的同時,增加了石墨烯納米結構可以承載的驅動電流,有利于石墨烯在未來微電子領域的應用.
[Abstract]:Graphene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s in the future, but its characteristics of zero-band gap hinder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in semiconductor field. The size of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needed to open the usable graphene bandgap at room temperature is below 10 nm. On the one h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pare the nanostructures of this siz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driving current of the devices can be small. How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fabrication of sub-10nm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and how to increase the driving current of graphene devices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ly regulating the band gap,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tudy the process of using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chromium-methyl methacrylate / PMMA / Cr-bilayer structure to control the etching time. Th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at sub-10 nm was achieved by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nd etching. The single row graphene strip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he opening band gap of this structur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width. Th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open the graphene band gap and increase the driving current which the graphene nanostructure can carry.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s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實驗室;青島大學物理學院納米材料和設備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61390503,91323304,11674387,11574385,11104334,11504414)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批準號:2016YFA0200800,2016YFA0200400,2016YFB0100500)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O613.71;TB38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科學家首次用納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J];高科技與產(chǎn)業(yè)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開發(fā)出在藍寶石底板上制備石墨烯的技術[J];硅酸鹽通報;2009年04期
5 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9年04期
6 傅強;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學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09年18期
7 ;納米中心石墨烯相變研究取得新進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貴;李振;;石墨烯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9年12期
9 張偉娜;何偉;張新荔;;石墨烯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萬勇;馬廷燦;馮瑞華;黃健;潘懿;;石墨烯國際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J];科學觀察;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會明;;石墨烯的制備與應用探索[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錢文;郝瑞;侯仰龍;;液相剝離制備高質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張甲;胡平安;王振龍;李樂;;石墨烯制備技術與應用研究的最新進展[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3分冊)[C];2010年
4 趙東林;白利忠;謝衛(wèi)剛;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5 沈志剛;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備石墨烯研究[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冕;錢林茂;;石墨烯的微觀摩擦行為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趙福剛;李維實;;樹枝狀結構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吳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無機石墨烯材料:計算與實驗的結合[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吳迪;彭海琳;劉忠范;;石墨烯光化學修飾及尺寸效應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艷紅;“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本報特約撰稿 吳康迪;石墨烯 何以結緣諾貝爾獎[N];計算機世界;2010年
3 劉霞;新方法可人工合成高質量石墨烯[N];科技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滕繼濮;石墨烯:完美材料與未來生活[N];科技日報;2011年
5 劉霞;計算機模擬顯示石墨炔的性能勝過石墨烯[N];科技日報;2012年
6 記者 毛黎;美利用電子成像技術分析石墨烯[N];科技日報;2012年
7 王小龍;新形式碳的強度超過石墨烯和鉆石[N];科技日報;2013年
8 王小龍;石墨烯鼓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內存[N];科技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孫維鋒;神秘的石墨烯[N];東莞日報;2014年
10 馮衛(wèi)東;美證明石墨烯是強度最高材料[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敏;雙層石墨烯的電和磁響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羅大超;化學修飾石墨烯的分離與評價[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飾[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復機理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盛凱旋;石墨烯組裝體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6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還原電催化劑的理論計算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7 王義;石墨烯的模板導向制備及在電化學儲能和腫瘤靶向診療方面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8 劉明凱;帶狀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9 劉勇;智能化及摻雜改性石墨烯的研究及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10 馮良珠;基于納米石墨烯的基因與藥物載體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玉;鈷基金屬氧化物—還原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2 詹曉偉;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晨;石墨烯的微觀結構及其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4 苗偉;石墨烯制備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蔡宇凱;一種新型結構的石墨烯納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6 金麗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學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7 黃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與尺度效應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劉汝盟;石墨烯熱振動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9 雷軍;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備與表征[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10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價功能化修飾及載藥系統(tǒng)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27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52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