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牛糞生物炭對重金屬的吸附及穩(wěn)定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改性牛糞生物炭對重金屬的吸附及穩(wěn)定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牛糞 生物炭 重金屬 吸附 穩(wěn)定化
【摘要】:牛糞生物炭是將干牛糞在缺氧條件下,低溫(≤700°C)熱裂解而形成的黑色富碳產物,它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孔隙結構,表面有大量含氧基團和礦物質,對重金屬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可用于土壤改良以及重金屬穩(wěn)定修復。為提高牛糞生物炭對水體和土壤中重金屬的吸附穩(wěn)定能力,本研究采用強堿改性的方法對牛糞生物炭進行處理,并比較了改性處理對于提高其環(huán)境修復功能的效果。首先,以干牛糞為前體物質制備牛糞生物炭(記為BC300),通過強堿改性的方法對BC300進行處理,制得改性牛糞生物炭(記為GBC)。通過測定理化性質、元素分析、官能團滴定等方法,對BC300和GBC進行基本理化性質分析。結果表明:GBC的pH值從BC300的9.75提高到9.98;GBC的比表面積為25.94 m2/g,提高為BC300(9.40 m2/g)的2.76倍;酸性含氧官能團總量由0.63 mmol/g增加到0.70 mmol/g,堿性含氧官能團含量由2.60 mmol/g增加到2.93 mmol/g。其次,對BC300和GBC吸附重金屬Pb(Ⅱ)、Cd(Ⅱ)的動力學特征和等溫吸附規(guī)律進行研究。Langmuir model擬合得GBC對Pb(Ⅱ)最大吸附量為192.22mg/g,對Cd(Ⅱ)最大吸附量為40.74 mg/g,BC300對Pb(Ⅱ)最大吸附量為50.41mg/g,對Cd(Ⅱ)最大吸附量為23.63 mg/g,分別提高3.8、1.7倍;吸附平衡時間約為4小時;通過溶液中Pb(Ⅱ)、Cd(Ⅱ)競爭吸附實驗發(fā)現(xiàn)GBC和BC300對Pb(Ⅱ)具有更強的吸附作用,Pb(Ⅱ)能夠與Cd(Ⅱ)競爭吸附位點;溶液pH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對Pb(Ⅱ)、Cd(Ⅱ)的吸附。然后,通過室內實驗研究生物炭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土壤重金屬浸出毒性(TCLP毒性浸出方法)、形態(tài)分布(BCR順序提取法)的影響。結果表明:施加BC300和GBC可以顯著降低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和有效磷含量;施加量提高可以促進相應效果的增強;生物炭可能由于吸附作用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施加生物炭能顯著降低土壤浸出毒性提取液中重金屬的含量,5%BC300處理對土壤中Cu、Zn、Pb、Cd四種重金屬的浸出量降低效果為Pb(37.5%)Cu(37.1%)Zn(20.6%)Cd(18.5%);5%GBC處理的穩(wěn)定效果依次為Cu(65.5%)Pb(65%)Cd(55.1%)Zn(54.2%);BC300和GBC主要通過降低土壤中酸提取態(tài)重金屬的含量,促進其向可還原態(tài)、可氧化態(tài)和殘渣態(tài)轉化,達到對重金屬的穩(wěn)定;與BC300相比,GBC對重金屬的穩(wěn)定效果更好。
【學位授予單位】:五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505;O64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力;劉婭;陸宇超;梁中耀;張鵬;孫紅文;;生物炭的環(huán)境效應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化學;2011年08期
2 楊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生物炭在農業(yè)增產和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地球與環(huán)境;2012年01期
3 張千豐;王光華;;生物炭理化性質及對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進展[J];土壤與作物;2012年04期
4 陸海楠;胡學玉;劉紅偉;;不同裂解條件對生物炭穩(wěn)定性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3年08期
5 張晗芝;黃云;劉鋼;許燕萍;劉金山;卑其誠;藺興武;朱建國;謝祖彬;;生物炭對玉米苗期生長、養(yǎng)分吸收及土壤化學性狀的影響[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0年11期
6 李飛躍;梁媛;汪建飛;趙玲;;生物炭固碳減排作用的研究進展[J];核農學報;2013年05期
7 孟軍;陳溫福;;中國生物炭研究及其產業(yè)發(fā)展趨勢[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 郭文娟;梁學峰;林大松;徐應明;王林;孫約兵;秦旭;;土壤重金屬鈍化修復劑生物炭對鎘的吸附特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3年09期
9 關連珠;周景景;張昀;張廣才;張金海;禪忠祥;;不同來源生物炭對砷在土壤中吸附與解吸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3年10期
10 王曉佩;薛英文;程曉如;劉蕓;;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屬研究綜述[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沈國清;;生物炭影響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生物學機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2 楊丹;劉限;劉鳴達;張玉龍;;生物炭對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改良作用的研究進展[A];發(fā)展低碳農業(yè) 應對氣候變化——低碳農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黃蘋;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備的生物炭對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11暨第六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戴中民;劉杏梅;吳建軍;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質的表征[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閆智培;李十中;;生物質熱解生產生物炭研究進展[A];全國農村清潔能源與低碳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陸海楠;胡學玉;陳威;;生物炭添加對土壤CO_2排放的影響[A];農業(yè)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安全——第五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孟靜靜;劉靜宇;黃少鵬;;低碳經濟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陜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王震宇;鄭浩;李鋒民;;濕地植物蘆竹生物炭的制備及特性表征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陳再明;陳寶梁;;不同裂解溫度制備的松木屑生物炭對萘的吸附動力學行為[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10 李程;李小平;;生物炭對灘涂鹽堿土中黑麥草生長的影響初步研究[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十二章)[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本報記者 劉霞;生物炭能否給地球降降溫?[N];科技日報;2009年
2 記者 王靖tD;把生物炭還給農田[N];沈陽日報;2012年
3 白云水;唐山農民發(fā)明秸稈提取生物炭新技術[N];江蘇科技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曄;生物炭能讓土壤更肥沃嗎?[N];科技日報;2013年
5 記者 耿建擴 通訊員 常云亮 王小勝;農民王有權將秸稈變成“香餑餑”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術獲國家專利[N];光明日報;2009年
6 記者 班瑋;二氧化碳變害為寶的新妙招[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羅冰;生物炭漸火 農林廢棄物就地一“燜”變成寶[N];糧油市場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郝曉明;為子孫留一片沃土藍天[N];科技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鄂洋;生物炭表面有機小分子及其活性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杰;秸稈、木質素及生物炭對土壤有機碳氮和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孫大荃;生物炭碳源驅動土壤微生物區(qū)系代謝作用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吳潔;不同秸稈還田方式與秸稈生物炭施用對農田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響[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謝淘;生物炭的特性分析及其在黃水資源化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5年
6 劉寧;生物炭的理化性質及其在農業(yè)中應用的基礎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NGUYEN THI HUONG;生物質炭對西北地區(qū)土壤質量及作物產量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8 江琳琳;生物炭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結構的影響[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程效義;生物炭還田對棕壤氮素利用及玉米生長的影響[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10 宗海英;花生殼生物炭對中國北方酸化土壤硝化過程的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靖;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質及其對雙酚A和磺胺甲VA唑的吸附[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昌見;生物炭對砂壤土理化性質及番茄生長性狀的影響及其關鍵應用技術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梁桓;影響生物炭基氮肥氮素釋放因素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武玉;生物炭對土壤中磷的形態(tài)轉化以及有效性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2015年
5 李陽;生物炭輸入對納帕海青稞生長與土壤微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的影響[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6 邱志騰;生物炭對紅壤的降酸效果與毛豆生長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5年
7 吳晶;生物炭精控制備方法的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蓋霞普;生物炭對土壤氮素固持轉化影響的模擬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9 王麗麗;不同生物炭對鉛鋅礦尾礦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10 于志紅;錳氧化物—生物炭復合材料對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253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25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