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E-GC-QQQ-MS測定兩種婺源名優(yōu)綠茶香氣成分
本文關鍵詞:SPME-GC-QQQ-MS測定兩種婺源名優(yōu)綠茶香氣成分
更多相關文章: 天香云翠 婺源仙枝 香氣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三重串聯(lián)四級桿氣-質聯(lián)用儀
【摘要】:為研究和比較兩種婺源名優(yōu)綠茶天香云翠和婺源仙枝香氣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對其揮發(fā)性成分進行提取,并使用GC-QQQ-MS技術對實驗數據進行鑒定分析,用峰面積歸一化法測定各成分的相對質量分數。結果表明:天香云翠分離鑒定出揮發(fā)性成分共48種,醇類最多,其次為烯烴類和烷烴類,婺源仙枝分離鑒定出揮發(fā)性成分共49種,烯烴類最多,其次為醇類和醛類。二者組成相似,各組分含量不同。其中芳樟醇、香葉醇含量均很高。推測其差異可能與品種及工藝等因素相關。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天香云翠 婺源仙枝 香氣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三重串聯(lián)四級桿氣-質聯(lián)用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560478,31160321)
【分類號】:TS272.7;O657.63
【正文快照】: 香氣是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茶葉中的香氣成分少部分來自于鮮茶葉,大部分是在加工過程中通過酶促反應與熱化學反應等產生的[1]。天香云翠和婺源仙枝同屬婺源名優(yōu)綠茶,天香云翠取自高山云中翠綠之意,具有天然香,色翠綠的特點。婺源仙枝則主要為高山手工茶,葉子較少,芽為主。目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麗宏;;村姑茶——題婺源茶藝[J];農業(yè)考古;1992年02期
2 江仲俞;;在婺源飲茶[J];農業(yè)考古;1992年02期
3 康智;;婺源:中國最秀美的鄉(xiāng)村[J];中國石化;2005年12期
4 卞利;;明清以來婺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變遷[J];鄱陽湖學刊;2009年03期
5 楊紫兌;劉隆祥;;婺源“茗眉”[J];蠶桑茶葉通訊;1979年03期
6 ;名茶新秀——婺源墨菊[J];蠶桑茶葉通訊;1987年04期
7 王鐘音;;婺源茶史[J];農業(yè)考古;1992年02期
8 王華康;;豐富多彩的婺源茗茶[J];農業(yè)考古;1992年02期
9 詹承燁;;婺源的新娘、新郎茶[J];農業(yè)考古;1992年02期
10 曹炳根;困惑·覺醒·奮進──婺源興茶紀實[J];農業(yè)考古;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胡松柏;;從婺源曹村話看贛東北婺源、德興、樂平交界區(qū)方言現(xiàn)狀和歷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揚;歐盟市場有機茶一半多產自婺源[N];中國特產報;2007年
2 江大雄;婺源回來話鄉(xiāng)村旅游[N];黃山日報;2006年
3 本報評論員 吳薇;婺源,告訴我們什么?[N];杭州日報;2007年
4 王國紅;婺源農民組團“游”四方[N];上饒日報;2006年
5 王國紅 胡偉紅;婺源農民足不出戶賺錢歡[N];上饒日報;2006年
6 戴向陽;婺源農民互幫互助創(chuàng)和諧新風[N];上饒日報;2006年
7 王培貴;婺源市民操辦“文化年貨”[N];上饒日報;2007年
8 王培貴;婺源儺舞首次進京舞春[N];上饒日報;2007年
9 記者 詹幫祥;婺源傳統(tǒng)產業(yè)迸發(fā)新活力[N];上饒日報;2007年
10 單長華;婺源1.2萬特困群眾享受醫(yī)療救助[N];上饒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利云;基于智慧旅游平臺的婺源鄉(xiāng)村旅游提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侯嘉媛;明清以來婺源地名景觀演變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齊曉峰;民國時期婺源變亂及地方應對(1920-1930)[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章冬梅;清中期至民國婺源縣分家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5 佘偉;婺源《保龍全書》的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建光;婺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D];南昌大學;2007年
7 萬田戶;婺源鄉(xiāng)村徒步旅游發(fā)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彭締;醉美婺源[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秦智文;五種婺源方言韻書韻部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10 洪雅冰;婺源磚雕在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27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12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