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跡固相萃取聯用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測定海水中的膝溝藻毒素GTX1,4
本文關鍵詞:分子印跡固相萃取聯用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測定海水中的膝溝藻毒素GTX1,4
更多相關文章: 膝溝藻毒素GTX 分子印跡固相萃取 分離富集 微小亞歷山大藻 塔瑪亞歷山大藻
【摘要】:采用分子印跡技術,以鳥嘌呤核苷為虛擬模板,本體聚合,合成GTX1,4的分子印跡聚合物(MIP)。傅里葉紅外變換光譜(FT-IR)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結果顯示,MIP具有分布均勻、大小均一的孔穴。平衡吸附實驗表明,分子印跡聚合物(MIP)比非分子印跡聚合物(NIP)具有更高的結合容量,對膝溝藻毒素GTX1,4有更好的選擇性。用MIP填充固相萃取小柱(MISPE),以0.1 mol/L乙酸溶液為淋洗液,甲醇-水(95∶5,V/V)溶液為洗脫液時回收率最高,達到85.0%。用優(yōu)化后的淋洗洗脫條件測定微小亞歷山大藻和塔瑪亞歷山大藻藻液中的GTX1,4,分別為1.10和0.99μg/L,RSD分別為3.3%和4.4%,說明本方法具有較好的檢測限和較高的測定精密度。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膝溝藻毒素GTX 分子印跡固相萃取 分離富集 微小亞歷山大藻 塔瑪亞歷山大藻
【分類號】:X834;O657.72
【正文快照】: 1引言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一類以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為骨架,具有四氫嘌呤結構的生物堿分子。根據取代基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四類化合物[1]:氨基甲酸酯類毒素(Carbamate toxins)、N-磺酰胺甲;惗舅(N-Sulfocarbamoyl toxins)、脫氨甲;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鄒瞿超;方佳如;蘇凱麒;周潔;胡寧;裘利堅;王平;;基于移動終端的麻痹性貝類毒素現場快速檢測系統設計[J];傳感技術學報;2015年09期
2 江濤;徐軼肖;李揚;齊雨藻;江天久;吳鋒;張帆;;Dinophysis caudata generated lipophilic shellfish toxins in bivalves from the Nanji Islands, East China S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1期
3 李嘉雯;江濤;吳鋒;江天久;;珠江口與大亞灣海域腹瀉性貝毒污染狀況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4年03期
4 陳建華;于仁成;孔凡洲;高巖;羅璇;王云峰;周名江;;北黃海海域蝦夷扇貝體內脂溶性藻毒素分析[J];海洋與湖沼;2014年04期
5 羅璇;于仁成;周名江;;應用LC-MS聯用方法分析青島近海漸尖鰭藻(Dinophysis acuminata)細胞中的毒素成分[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14年05期
6 馬榮檜;高彥;萬進;宮小明;孫軍;;貝類毒素及檢測技術的研究現狀[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3年22期
7 歐小蕾;張銳;章超樺;;膝溝藻毒素GTX 2,3完全抗原的合成與鑒定[J];食品工業(yè);2015年09期
8 于鴻;李曉晶;劉苗;謝進;彭榮飛;;廣州市水產品中海洋生物毒素急性膳食暴露風險評估[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蘭文升;張銳;賀秀媛;朱家增;劉葒;史秀杰;;麻痹性貝類毒素研究進展[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歐小蕾;章超樺;張銳;;麻痹性貝類毒素(PSP)研究進展[A];“食品工業(yè)新技術與新進展”學術研討會暨2014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連子如;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技術在海洋有機污染物和麻痹性貝毒分離檢測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2 王權;海產品中大田軟海綿酸和水產品中藥物殘留快速檢測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建華;我國典型貝類增養(yǎng)殖海域藻毒素組成、分布狀況及貝類染毒特征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2 曹玲;麻痹性貝類毒素受體蛋白Saxiphilin的表達及其結合活性測定[D];中山大學;2013年
3 馬金華;鏈狀亞歷山大藻衰亡時期的生理與分子調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亞岐,牟世芬;分子印跡固相萃取及其應用[J];分析測試學報;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國松,王穎臻,曹秋娥,丁中濤;非共價分子印跡體系的快速篩選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閆長領;盧雁;;核-殼結構蛋白分子印跡微球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4 王學軍;許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跡的印跡效率及其評價[J];化學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車愛馥;吳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跡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07年05期
6 劉偉;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跡共混膜的制備及結構表征[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點表面分子印跡的研究與進展[J];實驗室科學;2009年02期
8 黃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許志剛;李攻科;;分子印跡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鄧安平;;分子印跡材料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與應用;2010年02期
10 王紅飛;張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跡功能材料[J];化學進展;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海富;杜學忠;;含糖配體二元單層膜增強靶向蛋白識別及其生物傳感:表面分子印跡[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湯又文;黃招發(fā);楊挺;;利用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測定人血清中的頭孢硫脒[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董文國;閆明;吳國是;劉錚;;溶劑對分子印跡介質吸附特性的影響:分子模擬與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蘇海佳;譚天偉;;菌絲體表面分子印跡吸附劑紅外譜圖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劉俊秋;羅貴民;沈家驄;;設計高效分子印跡人工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堅;丁學全;潘勇;王艷武;趙建軍;劉衛(wèi)衛(wèi);;單[6-脫氧(1,10癸二硫醇)巰基]β-環(huán)糊精的分子印跡及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7 周靖;侯建國;周漢坤;干寧;;基于磁性分子印跡的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艾滋病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陳志勇;;輔助模板法合成均勻分子印跡納米顆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許秀竹;陳水挾;;羅丹明B分子印跡纖維的制備及其選擇性吸附研究[A];熱烈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中國化學會第16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園;單慧燕;胡碧煒;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經濟報記者 侯力明 通訊員 張明平;“分子印跡”期待叩響產業(yè)化“大門”[N];江蘇經濟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會香;分子印跡與納米修飾技術在生物、藥物分子識別與檢測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趙s钅,
本文編號:1044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4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