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聚磷酸銨與金屬離子螯合制取螯合物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水溶性聚磷酸銨與金屬離子螯合制取螯合物實驗研究
【摘要】:水溶性聚磷酸銨(APP)是近些年才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全水溶氮磷肥,雖然還沒有在國內廣泛應用,但是其螯合金屬和高效的肥效率性具有很強經濟和實用價值。特別是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金屬離子的能力,可以使其一肥多效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大。云南省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就是利用磷礦石生產濕法磷酸及各種高濃度磷復肥,本課題研究不僅有利于拓寬云天化新型化肥的生產,提高企業(yè)自身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充分實現(xiàn)資源的高效利用,還可以為磷化工產品的精細化、專業(yè)化提供新思路,為后續(xù)的水溶金屬肥提供一定技術支撐。本文以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物中金屬離子含量為主要指標,考察的因素主要有反應溫度、反應時間、pH值、攪拌轉速、質量配比等。應用單因素實驗與正交實驗相結合,分別探索了鎂、銅、鐵離子與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制取螯合金屬物的實驗方法,得到最佳的實驗方案,并應用紅外光譜圖對聚磷酸銨螯合物做驗證表征分析,研究如下:(1)水溶性聚磷酸銨與Mg2+螯合實驗制取螯合溶液,通過單因素實驗得到各因素最佳值:溫度30℃;時間為60min;pH值等于6.5;轉速300r/min;質量配比6.3%。在此基礎上進行正交實驗,得三個較優(yōu)的操作條件:溫度3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250r/min、質量配比9.1%;溫度30V、時間40min、pH值等于6.5、轉速250r/min、質量配比9.1%;溫度30℃C、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200r/min、質量配比6.3%。驗證固體Mg2+離子螯合物得到最優(yōu)方案為應溫度3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為250r/min、質量配比為9.1%。(2)Cu2+與水溶性聚磷酸銨的螯合實驗制取螯合溶液。單因素實驗得到各因素最大值:溫度35℃;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250r/min;質量配比9.1%。在此基礎上進行正交實驗,得兩個較優(yōu)的操作條件:反應溫度4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300r/min、質量配比6.3%;溫度3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200r/min、質量配比6.3%。驗證固體Cu2+離子螯合物得到最優(yōu)方案為反應溫度30℃、反應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為200r/min、質量配比為6.3%。(3)Fe3+與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實驗制取螯合溶液。通過單因素實驗得到各因素最佳值:溫度4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300r/min;質量配比11.1%。在此基礎上進行正交實驗,得兩個較優(yōu)的操作條件為:溫度40℃、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200r/min、質量配比9.3%;溫度40℃、時間70mmin、pH值等于6.5、轉速200r/min、質量配比11.1%。驗證Fe3+離子固體螯合物得到最優(yōu)方案為反應溫度40℃、反應時間60min、pH值等于6.5、轉速為200r/min、質量配比為9.1%。比較三種金屬離子的最佳反應條件得知,最佳的反應溫度都是在30℃~40℃之間,反應時間都是60min,pH值都等于6.5,轉速200~250 r/min之間,但是最佳的質量配比有較大差異。
【關鍵詞】:水溶性 聚磷酸銨 螯合反應 金屬螯合物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4;TQ440.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18
- 1.1 選題背景12-13
- 1.1.1 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12
- 1.1.2 目前國內化肥添加微量元素的方法12
- 1.1.3 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微量元素的性能和優(yōu)點12-13
- 1.1.4 選題依據(jù)13
- 1.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13-16
- 1.2.1 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金屬肥研究現(xiàn)狀13
- 1.2.2 水溶性聚磷酸銨生產工藝概述13-16
- 1.3 研究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16-18
- 1.3.1 研究內容16-17
- 1.3.2 預期目標17-18
- 第二章 實驗原料設備和實驗方法18-31
- 2.1 實驗原料18-20
- 2.1.1 實驗用主要原料、試劑及儀器18-19
- 2.1.2 實驗流程設計19-20
- 2.2 實驗檢測和分析方法20-31
- 2.2.1 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物中金屬離子含量測定20-22
- 2.2.2 紅外光譜法分析驗證螯合物22-28
- 2.2.3 苯二甲酸氫鉀標準緩沖溶液配制28-31
- 第三章 水溶性聚磷酸銨螯合物驗證31-36
- 3.1 引言31
- 3.2 紅外光譜圖分析方法31-32
- 3.2.1 紅外光譜分析原理31
- 3.2.2 定性分析法31-32
- 3.2.3 圖譜解析一般步驟32
- 3.3 實驗所得紅外光譜圖32-34
- 3.4 紅外光譜解析34
- 3.5 本章小結34-36
- 第四章 水溶性聚磷酸銨與Mg~(2+)螯合實驗36-46
- 4.1 引言36
- 4.2 實驗原理36-37
- 4.3 實驗方法及內容37-44
- 4.3.1 實驗方法37
- 4.3.2 單因素實驗37-42
- 4.3.3 正交實驗42-44
- 4.4 驗證實驗44-45
- 4.5 本章小結45-46
- 第五章 水溶性聚磷酸銨與Cu~(2+)螯合實驗46-56
- 5.1 引言46
- 5.2 實驗原理46
- 5.3 實驗方法及內容46-53
- 5.3.1 實驗方法46
- 5.3.2 單因素實驗46-51
- 5.3.3 正交試驗51-53
- 5.4 驗證實驗53-54
- 5.5 本章實驗小結54-56
- 第六章 水溶性聚磷酸銨與Fe~(3+)螯合實驗56-66
- 6.1 引言56
- 6.2 實驗原理56
- 6.3 實驗方法及內容56-63
- 6.3.1 實驗方法56
- 6.3.2 單因素實驗56-61
- 6.3.3 正交試驗61-63
- 6.4 驗證實驗63-65
- 6.5 本章小結65-66
-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66-69
- 7.1 結論66-67
- 7.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67
- 7.3 實驗存在的問題67
- 7.4 建議67-69
- 致謝69-70
- 參考文獻70-73
- 附錄A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73-74
- 附錄B ICP-AES法測量溶液中微量鎂銅鐵離子74-77
- 附錄C 大量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77-81
- 附錄D 復混肥料中鈣、鎂、硫含量的測定GB/T19203-200381-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聚磷酸銨[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2年01期
2 孫才英,駱介禹,蘇曉麗;用紅外光譜法測定聚磷酸銨晶體結構[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王連祥;;新型肥料聚磷酸銨生產技術與應用初探[J];化肥工業(yè);2008年04期
4 宋同彬;古思廉;梅毅;陳華東;;Ⅰ-型聚磷酸銨晶型轉化研究[J];廣東化工;2010年03期
5 宋文玉,張金貴,石俊瑞,田春明,薛恩鈺;長鏈聚磷酸銨的制備[J];化學世界;1985年09期
6 秦安榮,王敏;磷酸脲熱水解產物中聚磷酸銨組份的測定法[J];化肥工業(yè);1995年06期
7 王貴生,鄭建虎,王建國;工業(yè)聚磷酸銨的簡易制備[J];化工時刊;1999年11期
8 羅澄源,林樂,鐘本和,張允湘;磷酸銨類肥料技術講座 第八講 含聚磷酸銨肥料的生產[J];磷肥與復肥;2000年05期
9 馬永軒;聚磷酸銨的晶體結構[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10 李蕾;聚磷酸銨的合成方法分析比較[J];武警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珠寶;陳力;王玉忠;;低分子量Ⅱ-型聚磷酸銨的制備[A];2010年中國阻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李蕾;殷錚;;聚磷酸銨改性方法初探[A];2004全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邵珠寶;譚翼;陳力;王玉忠;;Ⅰ型聚磷酸銨的改性及其阻燃性能研究[A];2012年中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王清才;楊榮杰;;結晶Ⅱ-型聚磷酸銨的制備與表征[A];2006年全國功能材料學術年會專輯[C];2006年
5 周健;付全軍;楊林;王辛龍;張志業(yè);鐘本和;;聚磷酸銨的表面改性及阻燃性能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6 華明明;李蕾;;聚磷酸銨與膨脹石墨的性能與應用比較[A];2004全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汪玲;劉吉平;;微膠囊技術包覆聚磷酸銨研究進展[A];2014年全國阻燃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駱介禹;駱希明;;聚磷酸銨的結構和性質[A];2004全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黃亮;;聚磷酸銨阻燃劑的包覆處理及應用研究[A];2013年全國阻燃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曾軍;羅運軍;羅巨濤;;聚磷酸銨/水性聚丙烯酸酯阻燃膠在織物涂層中的應用研究[A];2008年全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秦兆魯;聚磷酸銨阻燃協(xié)效改性及其阻燃聚丙烯性能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潘德韜;濕法磷酸制備分子量和晶型可控化聚磷酸銨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3 呂明福;聚丙烯/聚磷酸銨復合材料及其增韌體系的結構和性能[D];北京化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建超;疏水聚磷酸銨及耐水IFR-PP復合材料性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蔣文斌;聚磷酸銨的雙層微膠囊化及阻燃聚丙烯[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3 蘭國志;水溶性聚磷酸銨與金屬離子螯合制取螯合物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4 郭冬冬;高效無機阻燃劑——聚磷酸銨的制備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5 張健;聚磷酸銨合成工藝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趙桂新;結晶V型聚磷酸銨制備新工藝探索[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7 王亞麗;低水溶性聚磷酸銨(Ⅱ-型)工業(yè)制備過程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8 王方進;低聚磷酸銨肥料的合成及其在土壤中的轉化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劉麗霞;聚磷酸銨酯阻燃劑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10 李永強;難溶聚磷酸銨的分散聚合及其對聚丙烯的阻燃作用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31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3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