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對吸附氨氮飽和沸石的再生
本文選題:氨氮 + 飽和沸石; 參考:《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12期
【摘要】:以吸附氨氮飽和的斜發(fā)沸石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單獨微波輻射及微波輔助溶劑法對其進行再生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單獨微波輻射再生效果較差,功率462 W,微波輻射12min,飽和沸石再次去除率為32.31%,再生率僅為44.88%;添加NaCl和NaOH混合液可以大大增強飽和沸石的再生效果,在NaCl和NaOH混合液濃度均為0.01mol/L,固液比1∶50,功率700W,微波輻射4min時,最佳去除率為71.92%,再生率接近100%.通過FTIR,SEM,EDS等測試手段對改性、吸附、再生前后的沸石分析發(fā)現(xiàn),沸石在改性、吸附、再生過程中主要發(fā)生的是不同陽離子間交換過程.微波輻射加速了NH4+與Na+交換過程且加深了離子交換平衡程度,因此微波輔助溶劑法具有再生迅速、完全,多次再生效果基本不衰減的優(yōu)點.
[Abstract]:The regeneration of clinoptilolite adsorbed on ammonia nitrogen was studi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saturated zeolite was 32.31 and only 44.88 aft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for 12 mins,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was only 44.88.The regeneration effect of saturated zeolite could be greatly enhanced by adding the mixture of NaCl and NaOH. When the mixture concentration of NaCl and NaOH is 0.01mol / L,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is 1: 50, the power is 700W, the optimum removal rate is 71.92% and the regeneration rate is close to 100W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of 4min. The analysis of zeolite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by means of FTIR SEM-EDS showed that the exchange process between different cation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process of modification,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zeolites. Microwave radiation accelerates the exchange process between NH4 and Na and deepens the ion exchange equilibrium, so 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regeneration, complete regeneration and multiple regeneration without attenu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工業(yè)典型污染物資源化處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4017)~~
【分類號】:X52;O647.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譙俊華,那天云,曹汝安,唐敬兵;微波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調(diào)查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2年02期
2 尹素蘭;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J];勞動保護;1980年04期
3 靳國家;;射頻和微波輻射的迅速增加對人健康的危害性[J];鐵道勞動衛(wèi)生通訊;1984年03期
4 李朝霞;丁成;;微波輻射對油脂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5 唐國漢,黎世林;手持移動電話在信號不同強度環(huán)境下微波輻射的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1年05期
6 鄭大中,劉紅英;微波輻射在化工領域應用的新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四川化工與腐蝕控制;2001年02期
7 林棋,陳丹輝;微波輻射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J];福州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8 姜濤;微波輻射對生物細胞的影響[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9 張濤;姜鳳超;蔣云霞;陳陽建;;微波輻射催化下一步合成紅霉胺衍生物[J];中國藥師;2006年08期
10 王立中;戴小波;卞小琴;;微波輻射催化合成5-取代四唑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志昂;曹步清;萬海珍;李全岳;賈永峰;;微波輻射對人體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A];第十屆全軍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袁修干;徐向東;楊春信;;微波輻射與人體熱調(diào)節(jié)[A];第二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周建峰;支三軍;韋長梅;朱建寶;;微波輻射下一步合成2-芳基-4,5-二苯基咪唑[A];第三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潘文干;呂士杰;羅軍;田雪光;;微波輻射對大鼠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影響[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徐培基;;射頻及微波輻射對生殖和發(fā)育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6 葛朝麗;彭瑞云;;微波輻射防護研究進展[A];第八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shù)會議、第十一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shù)會議、第七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7 王振占;姜景山;孫波;董曉龍;閻敬業(yè);;海面風場的極化微波輻射測量技術(shù)原理和應用分析[A];第二屆微波遙感技術(shù)研討會摘要全集[C];2006年
8 孫曉萌;張志濤;王軼鵬;許強;;微波消解-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大蒜和富硒大蒜中硒含量[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楊春霞;王陸瑤;周蔭莊;李艷軍;;微波輻射的生物效應[A];中國化學會全國微波化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琳;張桂英;蔡妙顏;;微波輻射對植物油過氧化值影響的研究[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欣欣;微波輻射有害人體 使用之時盡量遠離[N];福建科技報;2004年
2 廣雨;微波環(huán)保領域顯身手[N];經(jīng)濟參考報;2001年
3 王西秦;西安秦嶺百草探索防微波輻射新路[N];科技日報;2007年
4 郭燕春;手機微波輻射是否致病[N];中國商報;2000年
5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主任 李安民 整理 張獻懷;手機盡量少用為妙[N];健康報;2010年
6 曉文;微波技術(shù)應用于環(huán)保領域備受青睞[N];中國機電日報;2001年
7 ;美教授推翻微波爐致癌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8 荊菁;現(xiàn)代生活的“流行”病[N];市場報;2002年
9 中國航天報社 記者 張國棟 通訊員 申屠燕冬;小小“連心卡”連著大型號[N];中國航天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淑波;泡沫覆蓋海面微波輻射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王云剛;受載煤體變形破裂微波輻射規(guī)律及其機理的基礎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3 倪煒;空中目標微波輻射特性及檢測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秦粉菊;微波輻射對雄性大鼠生殖系統(tǒng)的晝夜時間毒性及分子機制[D];蘇州大學;2014年
5 龐鋒;蒸汽爆破—微波輻射聯(lián)合預處理玉米秸稈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劉秀紅;2450MHz微波輻射的損傷機理及生物學防護作用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胡韶華;抗輻靈活性成分對Nrf2-Keap1信號通路激活在微波輻射后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8 李靜;基于NKG2D在安多霖保護微波輻射致免疫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2年
9 喬思默;磷酸化突觸素Ⅰ及其相關(guān)激酶在微波輻射致氨基酸遞質(zhì)釋放異常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10 劉燕青;HCN4在微波輻射致大鼠竇房結(jié)損傷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封天;K波段微波輻射譜儀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宋超;基于多結(jié)構(gòu)和多尺度的微波輻射圖像重構(gòu)方法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6年
3 陸高平;高壓氧對微波輻射致大鼠腦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陳雪麗;微波輻射下高溫焦油脫水的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06年
5 貢桂霞;微波輻射無催化劑條件下含氧、氮雜環(huán)化合物的合成[D];蘇州大學;2009年
6 張文輝;微波輻射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7 余穎;微綠球藻的微波輻射效應及其作用機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金成;微波輻射處理染料活性艷藍KN-R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9 姚斌偉;抗輻靈對微波輻射致雄性大鼠生殖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10 閔瑞;微波耦合酶催化反應中酶的光譜特性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08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0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