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eenwood葉間燃燒室實驗模型的數(shù)值計算
本文關鍵詞:基于Greenwood葉間燃燒室實驗模型的數(shù)值計算
【摘要】:為分析新型葉間燃燒室的燃燒性能,以葉間燃燒室試驗模型為研究對象,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非預混PDF燃燒模型,數(shù)值模擬了燃燒流場特性。燃油顆粒大部分在環(huán)形腔頂部區(qū)域蒸發(fā)混合,火焰在環(huán)形腔底部連通,形成旋流燃燒,渦輪徑向斜槽內(nèi)出現(xiàn)溫度較高的火焰區(qū)。渦輪徑向斜槽結構以及主流的卷吸作用對燃燒產(chǎn)物與一次氣流的摻混存在影響。貧油燃燒方式工況燃燒性能較優(yōu),富油燃燒方式工況的徑向平均出口溫度線型較好。計算結果與相同操作條件下的試驗結果符合較好。
【作者單位】: 貴州航空發(fā)動機研究所燃燒研究部;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關鍵詞】: 葉間燃燒室 燃燒性能 數(shù)值模擬
【基金】:航空科學基金(2013ZB54009)資助項目
【分類號】:V231.2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楊陽,王力軍.基于Greenwood葉間燃燒室實驗模型的數(shù)值計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48(3):340-346.Yang Yang,Wang Lijun.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Greenwood inter-vane combustor experimental model[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繼保,胡正義;高溫升高熱容燃燒室設計技術分析[J];燃氣渦輪試驗與研究;2000年04期
2 李繼保,劉大響;局部富油供油擴展燃燒室貧油點火熄火邊界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03年02期
3 尚守堂;程明;李鋒;張軍峰;馬宏宇;;低排放長壽命燃燒室關鍵技術分析[J];航空制造技術;2009年02期
4 謝超;王力軍;;新概念燃燒室應用高溫空氣燃燒技術的數(shù)值模擬[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張弛;王建臣;覃清欽;杜鵬;姚翔;林宇震;許全宏;;微型燃氣輪機乙醇燃燒室點火與熄火試驗[J];航空動力學報;2009年09期
6 黎明;吳二平;唐明;;高溫升蒸發(fā)型雙腔燃燒室的設計[J];推進技術;2010年04期
7 李杰;;先進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燒室技術分析[J];航空科學技術;2010年04期
8 徐華勝;小城;;徐華勝 燃燒室技術專家[J];航空制造技術;2011年05期
9 李杰;;富油燃燒-猝熄-貧油燃燒燃燒室技術分析[J];航空發(fā)動機;2011年02期
10 李鋒;程明;尚守堂;劉殿春;張珊珊;宋博;;雙環(huán)預混旋流與單、雙環(huán)腔燃燒室性能對比[J];航空動力學報;2012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史家榮;;短環(huán)燃燒室點火和燃燒穩(wěn)定性能研究[A];探索創(chuàng)新交流--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2004年
2 尚守堂;程明;張軍峰;李鋒;馬宏宇;;低排放長壽命燃燒室關鍵技術分析[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飛;余西龍;顧洪斌;李智;林鑫;陳立紅;張新宇;;超燃燃燒室氣流參數(shù)診斷[A];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C];2010年
4 郎洪儉;黃勇;郭志輝;;雙軸向旋流杯燃燒室主燃區(qū)流場特性[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杰;;富油燃燒-猝熄-貧油燃燒(RQL)燃燒室技術分析[A];第三屆民用飛機先進制造技術及裝備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華勝;航空燃氣渦輪發(fā)動機燃燒室新技術[N];中國航空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徐榕;湍流燃燒模型在航空發(fā)動機燃燒室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程曉軍;串聯(lián)式TBCC超級燃燒室燃燒組織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3 王利和;固體燃料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過程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陶歡;固體燃料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劉歐子;雙模態(tài)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碳氫燃料凹槽火焰穩(wěn)定性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金義;高油氣比駐渦燃燒室流動與燃燒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7 李大鵬;煤油雙模態(tài)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過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8 毛艷輝;航空燃氣輪機渦輪級間燃燒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瑾;小型航空發(fā)動機燃燒室參數(shù)化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張崢;燃燒室燃油噴霧場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3 齊海帆;燃燒室頭部設計對燃燒室性能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4 黎武;浮動壁燃燒室關鍵結構設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江民節(jié);炮式起動條件下的微型燃燒室煙火點火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6 高超;一種新型燃燒室的設計與性能驗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7 葉超;沖壓燃燒室關鍵部件方案設計與性能驗證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8 劉睿;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構型試驗與仿真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吳超;湍流燃燒模型在燃燒室數(shù)值計算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09年
10 程文強;基于正交試驗設計超燃燃燒室數(shù)值模擬[D];南昌航空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65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96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