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下降進近最優(yōu)航跡與起始點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1 05:19
本文關鍵詞:連續(xù)下降進近最優(yōu)航跡與起始點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連續(xù)下降進近 融合點 連續(xù)下降進近評估 飛行程序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更新與提高,全球民航業(yè)得到了的迅速的發(fā)展,民航吞吐量也在日益增長。但是伴隨而來的還有更加嚴重的問題。環(huán)境污染、能源消耗與浪費都與現在民航乃至全世界所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違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歐洲以及美國提出了飛機連續(xù)下降進近這一概念,并逐漸開始實施這個技術。實驗證明連續(xù)下降進近程序相比于傳統(tǒng)進近程序在節(jié)能減方面排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連續(xù)下降進近(CDA),簡單來說就是飛機發(fā)動機保持的較低推力,并且沿著一個固定的下滑角穩(wěn)定進近。這種進近方式通過改變原有的飛行航跡來節(jié)省燃油,并且通過縮短在終端區(qū)飛行的時間來減少噪聲以及污染氣體的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目的,通過對目前國際上對CDA的基本概念和運行方式相關文獻的詳細研究,本文總結并提出了一種CDA的基本模型和算法。對此模型用Matlab進行仿真,得到了兩種不同情況所對應的最優(yōu)航跡。在此模型中加入時間參量,可以得到4D航跡。另外,用Matlab設計出了航跡的GUI界面,在這個交互界面中,通過輸入飛機的重要參數就可以快速得到CDA下降軌跡。在CDA模型設計完以后,本文設計了一種CDA技術的評估算法。這種評估算法是基于飛機沖突檢測及解決,以時間為指標的一種循環(huán)算法?梢詰玫饺魏我环NCDA程序中。最后將融合點模型加入CDA程序中,不但解決了CDA下降時候的排序問題,同時也可以讓終端區(qū)進場效率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關鍵詞】:連續(xù)下降進近 融合點 連續(xù)下降進近評估 飛行程序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V32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3
- 1.1 背景和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1
- 1.3 論文研究內容11-12
- 1.4 論文結構12-13
- 第二章 連續(xù)下降進近程序分析13-23
- 2.1 CDA定義13-14
- 2.2 CDA優(yōu)缺點14-15
- 2.3 CDA運行需求15
- 2.4 CDA程序設計15-18
- 2.4.1 機場交通流量16-17
- 2.4.2 高度限制17
- 2.4.3 速度限制17-18
- 2.4.4 中間進近階段18
- 2.5 CDA運行方式18-22
- 2.5.1 Basic CDA運行18-19
- 2.5.2 A-CDA運行19-20
- 2.5.3 TDDA運行20
- 2.5.4 FDDA運行20-22
- 2.6 與傳統(tǒng)梯級下降進近對比22-23
- 第三章 CDA下降模型設計23-38
- 3.1 CDA模型設計依據23
- 3.2 CDA航跡結構23-24
- 3.3 數學模型24-27
- 3.3.1 定常下降梯度計算24-25
- 3.3.2 下降段距離分析25-27
- 3.4 GUI界面設計27-28
- 3.5 B737-800建模仿真28-34
- 3.5.1 相同巡航高度28-32
- 3.5.2 不同巡航高度32-33
- 3.5.3 CDA與傳統(tǒng)階梯下降比較33-34
- 3.6 B777-300建模仿真34-37
- 3.7 結果分析37-38
- 第四章 CDA評估模型算法38-44
- 4.1 模型理念38
- 4.2 模型設計38-40
- 4.3 沖突解決40-41
- 4.4 最小間隔41
- 4.5 算法流程圖41-44
- 第五章 融合點模型44-53
- 5.1 介紹44
- 5.2 路徑結構44-45
- 5.3 模型設計45-50
- 5.3.1 尺寸設定45-46
- 5.3.2 轉彎角分析46-48
- 5.3.3 融合點模型48-50
- 5.4 算法實現50-53
- 第六章 總結53-54
- 參考文獻54-58
- 致謝58
本文編號:8288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82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