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卸連接裝置充放氣動態(tài)特性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5 04:45
快卸連接裝置是為蓄壓器的充氣、補氣和放氣而特別研制的,該文通過計算、仿真分析快卸連接裝置的充放氣性能。分析了活門組件閥口位移和閥桿鋼球出口位移對快卸連接裝置充放氣性能的影響,為進一步優(yōu)化快卸連接裝置的結構參數(shù),提高其動態(tài)性能提供了設計依據(jù)。
【文章來源】:液壓氣動與密封. 2020,40(05)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快卸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
根據(jù)快卸連接裝置結構原理,運用AMESim軟件搭建如圖2所示的仿真模型[8]。其中,由壓力源為快卸連接裝置提供20 MPa的恒定壓力。充氣時,氣源通過充氣部分從換向部分P到A口,進入蓄壓器;放氣時,換向部分換向,使A口與T口相通,蓄壓器氣體從A口流向T口,通過放氣部分排至大氣,快卸連接裝置手動換向可通過信號控制換向部分進行模擬。基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設置快卸連接裝置的相關參數(shù),對該模型的動態(tài)性能進行仿真。通過充放氣仿真,分析快卸連接裝置充放氣性能。
設置快卸連接裝置充氣時活門組件閥口位移參數(shù),設定活門組件閥口位移量為0.7 mm、0.8 mm、0.9 mm、1.0 mm、1.1 mm時對該模型充氣動態(tài)性能進行仿真。經(jīng)仿真計算可得蓄壓器壓力隨充氣時間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蓄壓器流量隨充氣時間變化如圖4所示。圖4 活門組件閥口位移變化時蓄壓器流量-充氣時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氣動技術理論與實踐 第二講:固定容腔的充放氣[J]. 蔡茂林.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07(03)
[2]現(xiàn)代氣動技術理論與實踐 第一講:氣動元件的流量特性[J]. 蔡茂林.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07(02)
[3]蓄壓器的作用及其設計和實驗[J]. 黃懷德. 國外導彈技術. 1980(09)
碩士論文
[1]快速充氣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黃雪琴.中國計量大學 2016
[2]基于AMESim的氣動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D]. 趙飛.燕山大學 2010
[3]氣動元件流量特性測試系統(tǒng)研究[D]. 張建成.浙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38696
【文章來源】:液壓氣動與密封. 2020,40(05)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快卸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
根據(jù)快卸連接裝置結構原理,運用AMESim軟件搭建如圖2所示的仿真模型[8]。其中,由壓力源為快卸連接裝置提供20 MPa的恒定壓力。充氣時,氣源通過充氣部分從換向部分P到A口,進入蓄壓器;放氣時,換向部分換向,使A口與T口相通,蓄壓器氣體從A口流向T口,通過放氣部分排至大氣,快卸連接裝置手動換向可通過信號控制換向部分進行模擬。基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設置快卸連接裝置的相關參數(shù),對該模型的動態(tài)性能進行仿真。通過充放氣仿真,分析快卸連接裝置充放氣性能。
設置快卸連接裝置充氣時活門組件閥口位移參數(shù),設定活門組件閥口位移量為0.7 mm、0.8 mm、0.9 mm、1.0 mm、1.1 mm時對該模型充氣動態(tài)性能進行仿真。經(jīng)仿真計算可得蓄壓器壓力隨充氣時間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蓄壓器流量隨充氣時間變化如圖4所示。圖4 活門組件閥口位移變化時蓄壓器流量-充氣時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氣動技術理論與實踐 第二講:固定容腔的充放氣[J]. 蔡茂林.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07(03)
[2]現(xiàn)代氣動技術理論與實踐 第一講:氣動元件的流量特性[J]. 蔡茂林.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07(02)
[3]蓄壓器的作用及其設計和實驗[J]. 黃懷德. 國外導彈技術. 1980(09)
碩士論文
[1]快速充氣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黃雪琴.中國計量大學 2016
[2]基于AMESim的氣動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D]. 趙飛.燕山大學 2010
[3]氣動元件流量特性測試系統(tǒng)研究[D]. 張建成.浙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38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313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