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由度飛行模擬器復合平臺運動系統(tǒng)設計
【學位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V216.7
【部分圖文】:
它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飛行駕駛的體驗效果,故運動平臺是飛行模擬器研究的核心技術。如今娛樂體驗飛行模擬市場中,常見的飛行模擬運動平臺主要分為以下五類:并聯(lián)協(xié)同式運動平臺、層疊式運動平臺、離心式運動平臺、鉸接梁式運動平臺、混合型運動平臺,其中并聯(lián)協(xié)同式運動平臺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由驅動桿和動靜平臺組成,通常分為六自由度和三自由度兩種。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根據上下鉸鏈的連接方式不同可分為 6-6、6-3、3-3 等結構形式其中 6-6 型結構是指上下鉸鏈點分別連接于上下平臺不同的 6 個點上,該結構應用最廣泛;6-3 型結構是指在 6-6 型結構基礎上上平臺的 6 個不同的點兩兩合并;3-3 型結構是指在 6-3 型結構基礎上下平臺 6 個不同的點兩兩合并。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根據運動副的連接形式不同可分為:6-UCU(Universal-Cylindrical-Universal)(6 表示 6 個相同結構的支路,U 表示虎克鉸,C 代表圓柱副;6-UPS(Universal-Prismatic-Spherical)(P 表示移動副,S 代表球鉸);6-SPS(Spherical-Prismatic-Spherical);6-RSS、6-PSS、6-TP等。圖 1-1 是典型的應用于娛樂型飛行模擬器中的六自由度并聯(lián)運動平臺。
它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飛行駕駛的體驗效果,故運動平臺是飛行模擬器研究的核心技術。如今娛樂體驗飛行模擬市場中,常見的飛行模擬運動平臺主要分為以下五類:并聯(lián)協(xié)同式運動平臺、層疊式運動平臺、離心式運動平臺、鉸接梁式運動平臺、混合型運動平臺,其中并聯(lián)協(xié)同式運動平臺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由驅動桿和動靜平臺組成,通常分為六自由度和三自由度兩種。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根據上下鉸鏈的連接方式不同可分為 6-6、6-3、3-3 等結構形式其中 6-6 型結構是指上下鉸鏈點分別連接于上下平臺不同的 6 個點上,該結構應用最廣泛;6-3 型結構是指在 6-6 型結構基礎上上平臺的 6 個不同的點兩兩合并;3-3 型結構是指在 6-3 型結構基礎上下平臺 6 個不同的點兩兩合并。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根據運動副的連接形式不同可分為:6-UCU(Universal-Cylindrical-Universal)(6 表示 6 個相同結構的支路,U 表示虎克鉸,C 代表圓柱副;6-UPS(Universal-Prismatic-Spherical)(P 表示移動副,S 代表球鉸);6-SPS(Spherical-Prismatic-Spherical);6-RSS、6-PSS、6-TP等。圖 1-1 是典型的應用于娛樂型飛行模擬器中的六自由度并聯(lián)運動平臺。
圖 1-3 其他形式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 圖 1-4 其他形式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3 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發(fā)展概況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按照運動自由度也可分為六自由度運動平臺和少自由度運臺,以下介紹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的國內外發(fā)展情況。.3.1 六自由度并聯(lián)運動平臺的發(fā)展世界上第一臺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是在美國誕生的:Cappel 在 1962 年自主研發(fā)出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應用于輪胎檢測[7]。1965 年,德國工程師 D.Stewart 首次以論文形式提出了著名的 Stewart 機構,并將其應用于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8],且一直沿今。1978 年,澳大利亞的 Hunt 教授主張把 Stewart 結構作為并聯(lián)機器人的主要機構[9979 年,Mac Callion. H 與 Pham. D.T.首次將該機構應用于機器人的裝配生產線上[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曉光;方逸洪;田懷英;姚明智;;持續(xù)載荷飛行模擬器控制算法設計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19年09期
2 何陽;蔣春梅;宋瓊;;離心式飛行模擬器發(fā)展概述[J];機械設計;2017年12期
3 逸平;;多種用途的現(xiàn)代飛行模擬器[J];交通與運輸;2014年03期
4 程海峰;趙紅軍;;民機全動飛行模擬器鑒定測試軟件開發(fā)[J];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2013年04期
5 陳春;李陸冀;劉興;;飛行模擬器視景系統(tǒng)中視覺傳感器仿真模型[J];兵工自動化;2010年11期
6 郭德慶;應海林;;飛行模擬器及其運動系統(tǒng)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年03期
7 王維翰;;工程飛行模擬器在國外民機研制中的應用[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01年03期
8 ;殲八飛機作戰(zhàn)/飛行模擬器通過空軍鑒定[J];國際航空;2000年01期
9 王維翰;何大燮;;民用飛機飛行模擬器總體方案初探[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1998年02期
10 徐世誠;一個用于工程開發(fā)的飛行模擬器[J];航天控制;199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博;飛行模擬器動感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2 王輝;飛行模擬器操縱負荷系統(tǒng)關鍵技術及原理樣機研制[D];天津大學;2007年
3 袁東輝;蟻群算法在飛行模擬器平臺中若干應用問題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春光;飛行模擬器傳輸延遲補償與實現(xiàn)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鄭書朋;飛行模擬器的計算機系統(tǒng)實時調度與通信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孫瑾;虛擬現(xiàn)實中若干圖像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7 吳東蘇;輕型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先進控制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8 劉廣達;高逼真度研究型飛行模擬器的可重構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楊宇;飛行模擬器動感模擬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欒志博;飛行模擬器數字飛行控制系統(tǒng)建模與輔助訓練的實現(xiàn)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化;四自由度飛行模擬器復合平臺運動系統(tǒng)設計[D];中國民航大學;2019年
2 王莉;基于以太網的飛行模擬器數據采集系統(tǒng)軟硬件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3 鄭培文;電動操縱負荷系統(tǒng)建模仿真與控制技術研究[D];中北大學;2019年
4 王曉波;飛行模擬器電動操縱負荷系統(tǒng)參數辨識與控制研究[D];中北大學;2019年
5 申正義;基于人機工程學的直升機飛行模擬器駕駛艙設計研究[D];燕山大學;2019年
6 徐文杰;基于混聯(lián)機構的大姿態(tài)飛行模擬器機構設計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年
7 劉偉;基于模糊自適應洗出算法的飛行模擬器動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
8 楊方全;HX公司飛行模擬器體驗館商業(yè)計劃[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云華;初級教練機小型飛行模擬器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7年
10 陳志勇;基于力矩電機的飛行模擬器通用操縱負荷系統(tǒng)設計[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69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6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