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車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
【學位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V476.4;V411.8;TP391.9
【部分圖文】:
?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基于星球車的力矩控制,研發(fā)出了動力學仿真軟件??ODE(OpenDynamicsEngine),用來計算復雜地面與車輪的相互作用力,如圖1-2??所示。??::身;??圖1-2基于ODE的星球車動力學仿真??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開展以及視景仿真技術廣泛應用,國內(nèi)己經(jīng)有眾多??研究院所和高校在從事相關研發(fā)工作,且在追蹤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逐漸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樣車研制以及系統(tǒng)仿真的研宄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1131。2007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應用ADAMS仿真軟件將“六輪搖臂轉(zhuǎn)向架式”??月球車視作一個復雜的多體系統(tǒng),成功實現(xiàn)了月球車在崎嶇路面的動力學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到了月球車各部件的動力學參數(shù)曲線||4]。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航天??局根據(jù)虛擬現(xiàn)實與虛擬樣機等相關技術,對月球車的設計、制造與仿j[.等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4)在火星北部的高地,存在類似火山的地貌,構成火山山脈、火山平原和火??山坑等地形;(5)存在類似地球河道的地貌;(6)火星每年都會發(fā)生塵暴,存在??各種各樣的沙丘[26],2010年“機遇號”在火星地表拍攝的火星地形地貌如圖2-1所??不。??■?^??圖2-丨“機遇號”在康塞普西翁撞擊坑附近拍攝的火星地表??因國內(nèi)外火星探測器沒有帶回真實的火星土壤樣本,國內(nèi)外學者根據(jù)己成功??登陸火星的火星車的車轍印跡反推出火星土壤的物理特性和力學性能。目前國內(nèi)??模擬火星土壤力學性能推薦參數(shù)如表2-1所示???表2-1模擬火星土壤力學性能推薦參數(shù)???..?推薦值??名稱???疏松細粒類?適中塊狀類?密實硬質(zhì)類??容重?1.1?g/cm3?1.6?g/cm3?2.0?g/cm3??變形參數(shù)?1.0?1.0?0.8??內(nèi)聚力變形模量?28000N/mll+1?1?400?N/mn+1?6800N/m,1+1??摩擦變形模量?7600000N/mn+2?820000?N/mn+2?210000N/mn+2??內(nèi)聚力?0.2??1.6kPa?1_2??5kPa?5??15kPa??9??
[3G1。觀察者的視點坐標即相機坐標,它是一個局部坐標系,其與世界坐標系的關??系如圖2-2所示。??/?世界坐標系??/??X??圖2-2相機坐標系和世界坐標系關系示意圖??世界坐標系是仿真系統(tǒng)中的絕對坐標系,是在建議車體坐標系之前系統(tǒng)中的??所有坐標都以該坐標系的原點來確定各個模型的位置;車體坐標系是以火星探測??器的重心為原點建立三維直角坐標系,其x、y、z各種正方向分別指向火星車的??前方、上方和下方,設定好車體坐標系即可通過腳本程序?qū)鹦擒囘M行運動控制。??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明;楊然;;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軟硬件開發(fā)研究[J];飛機設計;2012年01期
2 孫文安;;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在引黃工程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謝迪;;無人機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硅谷;2015年01期
4 牛貴君;;淺談水下機器人三維視景仿真[J];科技致富向?qū)?2014年05期
5 沈忱;;關于對三維視景仿真可視化技術的研究[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7年12期
6 李宏才;閆清東;王濤;;三維視景仿真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年10期
7 胡平飛,楊克儉;分布式交互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平臺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4年01期
8 王志伙;張新家;毛晉;;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中仿真過程管理的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12年01期
9 劉玉明;楊方廷;紀良雄;宿春慧;;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工程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實現(xiàn)[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9年06期
10 胡曉鋒;賈秋玲;閆建國;孫成;;無人機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實現(xiàn)[J];測控技術;201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靜;火星車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9年
2 李忠坡;平臺供應船海上作業(yè)三維視景仿真設計與實現(xiàn)[D];集美大學;2019年
3 陸兆攀;公路交通三維視景仿真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8年
4 申宏芬;戰(zhàn)場環(huán)境三維視景仿真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3年
5 慕乾華;可交互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黑龍江大學;2014年
6 劉學偉;基于VR-GIS的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構建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0年
7 周易欣;基于Vega的激光制導武器的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8 柴鵬飛;近水面飛行器機動飛行三維視景仿真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9 侯文超;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向麗芹;航天發(fā)射場及火箭發(fā)射三維視景仿真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與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49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4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