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單粒子效應仿真方法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V446;TP391.9
【部分圖文】: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圖1.1 柯晶達單粒子效應器件級仿真解決方案示意圖以上這些研究針對不同的模型層次進行了單粒子效應仿真,但都沒有很好地解決仿真模型精度與電路規(guī)模相矛盾的問題,即器件級和電路SPICE級仿真精度雖然高,但支持的電路規(guī)模小;RTL 級支持更大的規(guī)模,但仿真精度大大降低。目前,對星載計算機的單粒子效應仿真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24],該方向是國內外的一個研究熱點,有巨大的研究價值。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對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 SPICE 層面的建模并研究其單粒子效應仿真方法,在保證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實現(xiàn)了對大規(guī)模電路系統(tǒng)的單粒子效應仿真。1.3 論文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本文針對星載計算機的核心系統(tǒng)模塊進行 SPICE 層次的建模與單粒子效應仿真分析。研究了一種適用于大規(guī)模數(shù)字電路系統(tǒng)的單粒子效應故障注入與仿真方法; SMIC 130nm CMOS 工藝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圖3.1 不同 LET 條件下的單粒子瞬態(tài)響應電流從圖中可以看出,對于 SMIC 130nm CMOS 工藝器件,不同 LET 條件下單粒子瞬態(tài)脈沖的高度和寬度差異很大,但形狀基本一致,且都具有“拖尾”現(xiàn)象,這表明器件結構決定了單粒子瞬態(tài)脈沖的形狀,而粒子入射的 LET 影響單粒子瞬態(tài)脈沖的高度和寬度。3.1.2 SPICE 級故障注入模型通過器件級單粒子效應仿真得到的電流響應數(shù)據可以作為一個瞬態(tài)電流源注入到 SPICE 電路級網表中,用于電路級的單粒子效應仿真。常用的單粒子效應注入模型有雙指數(shù)電流源模型、Weibull 分布函數(shù)電流源模型和 PWL(分段線性差值)電流源模型。雙指數(shù)電流源模型采用雙指數(shù)函數(shù)來描述電路節(jié)點的電流隨時間的響應。雙指數(shù)函數(shù)的定義為:0( ) ( ) = +t tI t I e e (3-1)利用 Matlab 工具,可以擬合得到參數(shù) I0、1/α 和 1/β 與 LET 的函數(shù)關系?
第四章 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 SPICE 模型搭建47圖4.21 初始化程序部分信號波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處理器執(zhí)行初始化程序至地址 0x00001BC 處時,由初始化程序SRAM跳轉到指令SRAM的地址0x0000000處,并開始執(zhí)行指令SRAM中的程序,表明系統(tǒng)正確地完成了初始化。(2)矩陣乘法矩陣乘法程序首先將列矩陣和行矩陣的元素存入數(shù)據 SRAM 中,然后每次從數(shù)據 SRAM 中讀取兩個元素并作乘法運算,運算結果寫入數(shù)據 SRAM 中。某次將乘法運算結果寫入數(shù)據 SRAM 時的部分波形如圖 4.22 所示。圖4.22 矩陣乘法程序部分信號波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操作為將數(shù)據 0x000008BC 寫入地址 003FF54 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揮;潘海燕;沙李鵬;;嵌入式星載計算機故障注入系統(tǒng)[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1年10期
2 張愛菊,王先培,李少雄;基于知識隱藏的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研究[J];航天返回與遙感;2004年02期
3 馬秀娟,曹喜濱,徐國棟;小衛(wèi)星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可靠性設計與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4 陳國英;新一代星載計算機問世[J];航天技術與民品;2000年09期
5 盧東昕,洪炳熔,高峰;基于看門狗的星載計算機五級保護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應用研究;1999年09期
6 馬秀娟,徐國棟,馬興瑞;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J];微處理機;1999年04期
7 DouglasJ.Theis;潘永鈿;;星載計算機最新技術綜述[J];控制工程;1985年01期
8 潘永鈿;;星載計算機最新技術介紹[J];航天控制;1985年04期
9 龔德榮;;一種衛(wèi)星上的容錯數(shù)字控制計算機[J];航天控制;1989年04期
10 趙琳;吳生龍;;星載計算機容錯系統(tǒng)架構設計[J];智庫時代;2018年5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毅剛;彭宇;劉大同;張麗麗;平恒;;小衛(wèi)星星載計算機便攜式實時“模飛”系統(tǒng)設計[A];2009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隋厚堂;;星載計算機高速緩沖存儲器的加固技術和性能[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3 顏軍;董文岳;龔永紅;代威威;;基于S698PM星載計算機的設計[A];2019航空裝備服務保障與維修技術論壇暨中國航空工業(yè)技術裝備工程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19年
4 邱漢平;馮咬齊;樊世超;;航天器部組件產品單多軸隨機振動相對疲勞損傷等效性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5 趙波;姜大力;;SOC技術在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設計與應用[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6 譚羽茵;;一種龍芯星載計算機的VxWorks操作系統(tǒng)引導方法[A];第二十五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2年
7 梁耀明;;基于TSC695F的星載計算機容錯技術研究[A];第二十五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2年
8 鄭永艾;彭攀;李振寧;王新元;梁爾濤;劉凱俊;;星載計算機中實時高精度定軌軟件的設計[A];2018軟件定義衛(wèi)星高峰論壇會議摘要集[C];2018年
9 徐偉;鄭曉云;徐拓奇;;星載并行可擴展式綜合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2013年空間光學與機電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隋厚堂;;星上計算機的單粒子事件和控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李淑Y
本文編號:2825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2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