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測溫探頭修正方法研究
【學位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V231
【部分圖文】: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氣動探針測溫的提出及發(fā)展Scadron[9]以及perry L.Blackshear,Jr.[10]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基于兩個限流截面質(zhì)連續(xù)的氣動測溫探頭的測溫原理,并做了相關實驗確定了雙喉道氣動測溫探針的可行。在同時期 C.Dewey Havill 和 L.Stewart Rolls[11]也提出了類似結構的探針設計用于對行中戰(zhàn)斗機的加力燃燒室排氣溫度進行測量。Dwight I.Baker[12]將該結構的探針用于箭發(fā)動機燃燒室的溫度測量。雙喉道氣動測溫探針是通過將第一喉道后的氣流冷卻到于探針第二喉道前的熱電偶的測量范圍內(nèi),來實現(xiàn)高溫燃氣溫度的測量。Scadron 所計的探針結構原理如圖 1.1 所示。其所設計探頭的第一限流截面是亞聲速的孔板,第限流截面是音速噴管。通過兩喉道之間的高溫氣體通過水冷套冷卻降溫。通過將進入
圖 1.2 第一、第二限流截面均為噴管的探針原理圖Sathiyamoorthy[14]和 Massini[15]等研究的氣動測溫探頭為間歇吸氣式。圖 1.3 為其工原理圖。圖 1.3 間歇式吸氣探針原理圖其第一限流截面是噴管,第二限流截面為孔板,并采用關閉截止閥測量進口總壓
4圖 1.3 間歇式吸氣探針原理圖限流截面是噴管,第二限流截面為孔板,并采用關閉截止閥測量進研究了不同馬赫數(shù)和被測氣流總壓條件下流量系數(shù)隨總溫的變化。實動機預熱燃氣通過直徑 200mm 的管道引入沉降室,沉降室采用導熱,熱量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實驗結構如圖 1.4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燦;吳偉力;熊義彬;姚崢嶸;;航空發(fā)動機燃燒室出口高溫熱電偶校準技術[J];航空動力學報;2016年04期
2 李智偉;馮馳;;紅外測溫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應用科技;2010年05期
3 李復;;可壓縮流體的伯努利方程[J];大學物理;2008年08期
4 張興;薛秀生;陳斌;張玉新;侯雷;趙迎松;;示溫漆在發(fā)動機測試中的應用與研究[J];測控技術;2008年01期
5 宋艾玲;梁光川;;差壓式孔板流量計計量不準確度分析[J];鉆采工藝;2006年02期
6 張琳;李長俊;;如何提高孔板流量計的計量精度[J];石油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2006年02期
7 鄭忠,何臘梅;紅外測溫技術及在鋼鐵生產(chǎn)中的應用[J];工業(yè)加熱;2005年03期
8 程耕國,程平,李受人;節(jié)流管孔流動參數(shù)與雷諾數(shù)關系的數(shù)值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5年03期
9 盧曉剛,張鵬,張紅兵;孔板流量計計量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2005年01期
10 王東,郭淑梅,白巖,單新宇;差壓式孔板流量計的誤差來源與控制對策[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董平;航空發(fā)動機氣冷渦輪葉片的氣熱耦合數(shù)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胡鵬浩;非均勻溫度場中機械零部件熱變形的理論及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祗尚;機械零件熱變形機理及其仿真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倩龍;機械零件熱變形計算及分析[D];寧夏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212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2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