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航空航天論文 >

基于傾轉旋翼無人機的控制系統(tǒng)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9 18:38
【摘要】:目前無人機的結構多數為多旋翼結構和固定翼結構,多旋翼無人機能實現垂直起降,但其速度慢,固定翼無人機機動性好能高速巡航,但需要借助跑道起飛,因此針對一些特定的場合二者都不能滿足飛行的要求。本文設計的傾轉旋翼無人機是將多旋翼飛行器的結構和固定翼飛行器的結構相結合,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實現高速巡航,是未來無人機的發(fā)展趨勢。作為一種新型飛行器,傾轉旋翼無人機具備飛行效率高、噪聲低、載重量大、機動性好等優(yōu)點。目前國內外對于傾轉旋翼無人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特別是針對傾轉旋翼這一特定機型的控制系統(tǒng)。本論文主要研究的是傾轉旋翼無人機的整體控制系統(tǒng)。根據設計要求,傾轉旋翼無人機在三種飛行模式下都能穩(wěn)定的飛行,特別是對于過渡過程,要穩(wěn)定的由多旋翼模式切換到固定翼模式。本文的具體研究工作如下:首先設計傾轉旋翼無人機外形結構,其飛行模式分為多旋翼飛行模式、過渡過程模式和固定翼模式,介紹三種飛行模式下的飛行原理。由于其在飛行過程中氣動性復雜,需要分別建立三種飛行模式下傾轉旋翼無人機的動力學模型,并適當作出假設條件簡化動力學模型,得出其運動方程和轉動方程。接著介紹傾轉旋翼無人機的硬件結構和原理,介紹了主控芯片、傳感器以及外部設備的選型,講述其原理。然后搭配出整個傾轉旋翼飛行器的動力學系統(tǒng),從電機、螺旋槳、電調再到電池的選型,由飛行器的重量以及負載來確定所需要的升力,確定出這四者之間的搭配關系,組合出一套最佳的動力系統(tǒng)。然后針對動力學模型,設計控制器。在多旋翼模式下設計姿態(tài)回路和位置回路的控制器,分析其傳遞函數的伯德圖,得出最佳的參數。在過渡過程選擇了粒子群算法來搜索最優(yōu)的控制器參數和作用權重,利用Matlab仿真姿態(tài)角和位置。最后是整體軟件的設計,由通訊模塊,遙控器模塊,姿態(tài)估計模塊,姿態(tài)位置控制模塊等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姿態(tài)估計的程序設計。最后進行實際試飛實驗,驗證控制系統(tǒng)的可行性,分析實際飛行過程中的姿態(tài)信息。
【學位授予單位】:深圳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V279;V249.1
【圖文】:

藍鯨,無人機


基于傾轉旋翼無人機的控制系統(tǒng)研究說我國研究傾轉旋翼無人機存在著一些基礎上的難題:第一是實還不完善。第二是控制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系統(tǒng)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和穩(wěn)定性。不過隨著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相信這些技術難出安全可靠穩(wěn)定高性能的傾轉旋翼無人機,發(fā)揮出最大的優(yōu)勢特

對稱分布,內部結構,旋翼,飛行模式


2.1 無人機的飛行模式和飛行原理2.1.1 飛行模式本文所設計的傾轉旋翼無人機采用四個旋翼,對稱分布在機翼的前后左右,在飛尾部采用傳統(tǒng)固定翼飛機的垂尾和平尾模式。相比于國際上主流的 V-22 魚鷹號傾轉旋翼無人機,擁有四個旋翼可以極大保持飛行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當其中兩個生故障失效時,另外兩個可以保持動力。一般來說不管是傾轉二旋翼無人機還是傾轉旋翼無人機,其飛行模式大都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多旋翼飛行模式、過渡過程模式、定翼模式[9]。當飛行垂直起降時,四個旋翼垂直于水平狀態(tài),提供向上的升力,此時飛機處于旋翼飛行模式。當飛機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后,四個旋翼從垂直于水平狀態(tài)偏轉到水狀態(tài),即從 0-90 度的偏轉,這個過程處于過渡過程模式。當四個旋翼偏轉到水平狀后,實現高速巡航,此時飛機處于固定翼模式。

對稱分布,飛行模式,旋翼


2.1 無人機的飛行模式和飛行原理2.1.1 飛行模式本文所設計的傾轉旋翼無人機采用四個旋翼,對稱分布在機翼的前后左右,在飛尾部采用傳統(tǒng)固定翼飛機的垂尾和平尾模式。相比于國際上主流的 V-22 魚鷹號傾轉旋翼無人機,擁有四個旋翼可以極大保持飛行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當其中兩個生故障失效時,另外兩個可以保持動力。一般來說不管是傾轉二旋翼無人機還是傾轉旋翼無人機,其飛行模式大都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多旋翼飛行模式、過渡過程模式、定翼模式[9]。當飛行垂直起降時,四個旋翼垂直于水平狀態(tài),提供向上的升力,此時飛機處于旋翼飛行模式。當飛機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后,四個旋翼從垂直于水平狀態(tài)偏轉到水狀態(tài),即從 0-90 度的偏轉,這個過程處于過渡過程模式。當四個旋翼偏轉到水平狀后,實現高速巡航,此時飛機處于固定翼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高湘;裴海龍;;基于LQR的無人直升機姿態(tài)控制器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5年01期

2 呂強;倪佩佩;王國勝;劉峰;;DSP的MAVLink微型無人機通信協(xié)議移植與應用[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14年11期

3 盧艷軍;劉季為;張曉東;;無人機地面站發(fā)展的分析研究[J];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4 苗春艷;楊耀權;韓升暉;;基于粒子群算法的PID控制器參數優(yōu)化[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jiān)測;2013年04期

5 王連波;;淺談無人機的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3年14期

6 蓋文東;王宏倫;李大偉;;鴨式旋翼/機翼無人機飛行動力學建模與分析[J];空氣動力學學報;2012年02期

7 陳永;龔華軍;王彪;;傾轉旋翼機過渡段縱向姿態(tài)控制技術研究[J];飛行力學;2011年01期

8 楊智;陳志堂;范正平;李曉東;;基于改進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PID控制器整定[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0年10期

9 任子武;傘冶;陳俊風;;改進PSO算法及在PID參數整定中應用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6年10期

10 陳志敏,徐敏,陳剛;彈性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成寶;飛行器姿態(tài)非線性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曹蕓蕓;傾轉旋翼飛行器飛行動力學數學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岳海龍;傾轉旋翼機傾轉時旋翼/短艙/機翼耦合結構氣彈響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杰;傾轉旋翼機動態(tài)干擾流場模擬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2 朱菲菲;固定翼無人機不確定性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3 趙永亮;新型多旋翼飛行器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許云清;四旋翼飛行器飛行控制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5 王曉霞;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的多操縱面飛行器的多目標控制分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6 王森;基于MEMS傳感融合技術的內鏡跟蹤定位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王巖;傾轉四旋翼無人機垂直起降階段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胡新安;支持動態(tài)任務調度的多核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葉水根;某型無人機空中階段控制律設計與仿真[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10 王偉志;傾轉旋翼飛行器飛行可視化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743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7743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a52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