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聲速飛行器熱固耦合分析
[Abstract]: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earch of hypersonic vehicles in various countries. From the continuous flight experiments on hypersonic vehic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can be seen that hypersonic vehicle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aircraft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the civilian market are self-evident. The hypersonic vehicle is in a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sonic vehicles has been plagued by the problem of fluid-thermal-solid-multiple physical field coupling.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process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ANSYS Workbench working platform.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wing surface of the aircraft are simulated, and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under the coupling of aerodynamic and thermal fields are calculated. It provides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thermal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the aircraft in the next step. Firstly, the compressible viscous ideal gas is used as the outer flow field of the wing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 of the wing at different Mach numbers from 0.5 to 6.5.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 load of the wing under different Mach numbers are obtained,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maximum pressure value with Mach number is compared. Then the thermal-solid coupling analysis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temperature load obtained from the flow field analysis is applied to the wing for thermal field analysis.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wing is obtained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value with Mach number is compared. Finally, the aerodynamic load and thermal field temperature load produced by the flow field are loaded on the wing at the same time for statics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wing are obtained.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ing under different Mach number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 effective and fast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fluid-thermal-solid weak coupling problem of hypersonic vehicle in flight is presented, 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ther multi-physical field coupling problems.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V2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芳;高雙林;;乘波技術在高超聲速飛行器中的應用[J];國際航空;2007年04期
2 吳宏鑫;孟斌;;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研究綜述[J];力學進展;2009年06期
3 蔡亞梅;汪立萍;;美國的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計劃及關鍵技術分析[J];航天制造技術;2010年06期
4 陳潔;潘長鵬;吳進華;顧文錦;;高超聲速飛行器非線性建模及開環(huán)特性分析[J];飛行力學;2011年03期
5 黃偉;夏智勛;;美國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國防科技;2011年03期
6 黃琳;段志生;楊劍影;;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對控制科學的挑戰(zhàn)[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1年10期
7 時建明;王潔;;高超聲速飛行器H_∞魯棒跟蹤控制研究[J];戰(zhàn)術導彈技術;2012年05期
8 張園園;胡楊;劉志敏;李仁府;;基于Quasi-continuous高階滑模理論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J];飛機設計;2012年03期
9 凡雪靈;陳凱;;高超聲速飛行器分離干擾的伴隨方法分析[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3年04期
10 李文杰;牛文;張洪娜;王琳;;2013年世界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總結[J];飛航導彈;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閻超;;未來的飛行器——高超聲速飛行器發(fā)展展望[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嚴玲玲;李少遠;;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預測控制和可視化仿真[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3 姚照輝;鮑文;;高超聲速飛行器調(diào)節(jié)/保護多模式切換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莊益夫;陳潔;潘長鵬;;一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建模及非線性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5 賀杰;鄭德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特點及關鍵技術研究[A];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空航天科技創(chuàng)新與長三角經(jīng)濟轉(zhuǎn)型發(fā)展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鮑文;姚照輝;常軍濤;于達仁;唐井峰;;高超聲速飛行器耦合動力學建模問題探討[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鮑文;姚照輝;;高超聲速飛行器調(diào)節(jié)/保護多模式切換控制方法[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譚湘敏;易建強;范國梁;;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譚湘敏;易建強;范國梁;;高超聲速飛行器滑模自適應控制研究[A];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C];2010年
10 孫未蒙;張靖男;鄭志強;;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技術的幾個增長點[A];中國航空學會控制與應用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徐暉;美國加快高超聲速飛行器研制[N];中國航空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陳龍 通訊員 王二強;“高超”:改變未來戰(zhàn)爭模式的利器[N];中國航天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倩;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方法與仿真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趙林東;高超聲速飛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蹤控制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融;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適應容錯自主導航技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4 李樂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陳鑫;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熱—結構建模及模型降階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6 劉健;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系統(tǒng)熱力分析邊界元快速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7 逄洪軍;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彈性建模與魯棒變增益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葛東明;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魯棒變增益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紅梅;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建模與控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張園園;高超聲速飛行器縱向模型的非線性控制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彪;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朱艷明;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非線性控制[D];東北大學;2009年
3 黃廣;高超聲速飛行器殘差自調(diào)節(jié)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安昊;高超聲速飛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楊鐵柱;高超聲速飛行器助推分離段軌跡優(yōu)化與抗擾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易芳;高超聲速飛行器分時攔截信息處理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許昱涵;高超聲速飛行器縱向平面制導控制一體化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金濤;高超聲速飛行器軌跡優(yōu)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9 周之;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的高超聲速飛行器結構損傷診斷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10 張浩;高超聲速飛行器線性變參數(shù)建模及其魯棒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19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41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