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飛機客艙乘客應(yīng)急疏散仿真模型
本文選題:民航飛機客艙 切入點:應(yīng)急疏散 出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摘要】:為了對我國自主研發(fā)的ARJ(advanced regional jet)支線飛機初始適航審定時的人員疏散全尺寸實驗提供輔助性驗證信息,模擬航空器內(nèi)人員逃生90 s驗證實驗,基于元胞自動機理論和智能體建模思想,考慮乘客應(yīng)急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行為特征賦予其角色,建立了包括子模型民航飛機客艙模型、乘客特征模型、乘客行為模型和乘客運動模型的民航飛機客艙乘客應(yīng)急疏散模型,并開發(fā)了相應(yīng)的模擬軟件Cabin Evacu.以100座支線飛機為例,按照《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對應(yīng)急演練人員年齡和性別比例的要求,進行了在設(shè)定場景下的乘客應(yīng)急疏散仿真,結(jié)果表明:人員的平均逃生時間為68.7 s,與ETSIA(evacuation test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lgorithm)模型的仿真結(jié)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uxiliary verific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full-scale evacuation experiment of the ARJ(advanced regional jet) regional aircraft, which i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in China, the 90 s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of flight escape of the personnel on board the aircraft is simul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uxiliary verific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full-scale evacuation experiment of the aircraft when it is initially airworthines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theory and agent modeling idea, considering the emergency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ssenger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l of passenger cabin and passenger characteristic are established. The passenger behavior model and passenger movement model are used to model the passenger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passenger cabin. The corresponding simulation software Cabin Evacu. taking 100-seat regional aircraft as an example,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for Transport aircraft" on the age and gender ratio of emergency drill personnel, the passenger emergency evacuation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given scenar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scape time is 68.7 s,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ETSIA(evacuation test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lgorithm.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4217)
【分類號】:V328;V21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付陽陽;陸松;劉長城;張和平;;基于Pathfinder軟件的飛機人員疏散模擬[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5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煒杰;大型客機緊急疏散仿真及其標識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李芳;基于多智能體的地鐵站臺乘客緊急疏散模型[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關(guān)于對旅客隨身攜帶液態(tài)物品乘坐民航飛機加強管理的公告[J];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公報;2003年01期
2 李漢堂;用于民航飛機發(fā)動機部件的熱塑性聚酰胺樹脂[J];化工新型材料;1996年06期
3 應(yīng)琛;劉綺黎;;民航飛機被擊落地圖[J];新民周刊;2014年29期
4 廣大;;飛機與手機[J];慣性世界;1999年04期
5 李鞏;;民航飛機上可能禁止使用蘋果筆記本[J];互聯(lián)網(wǎng)天地;2006年09期
6 張連榮,李東生,葉菊蘭;民航飛機剎車裝置選材研究[J];材料工程;1996年05期
7 張鵬;崔文利;;粗糙集在民航飛機故障數(shù)據(jù)處理中的應(yīng)用[J];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徐金貴;;民航飛機運行節(jié)能減排增效措施介紹[J];今日科苑;2010年22期
9 李東生,談慶成,宋名道,袁小鳴,繆興起;民航飛機國產(chǎn)剎車裝置的研制[J];材料工程;1997年04期
10 蘇椰;;民航飛機為何不備降落傘[J];視野;2010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炳正;馬洪濤;;論機載數(shù)據(jù)分析在民航飛機維護中的應(yīng)用[A];2011航空維修理論研究及技術(shù)發(fā)展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2 郭亞中;左洪福;;Petri網(wǎng)理論在民航飛機故障診斷中的應(yīng)用[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張鵬;崔文利;;基于粗糙集與BP網(wǎng)絡(luò)的民航飛機故障診斷研究[A];2007'儀表,自動化及先進集成技術(shù)大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張鵬;馬建鋒;;基于粗糙集和適應(yīng)型Petri網(wǎng)的民航飛機故障診斷研究[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二分冊)[C];2009年
5 王士偉;;民航飛機維修企業(yè)主要OHS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群峰 通訊員 馬大剛 程方;西北民航飛機大修水平實現(xiàn)重大突破[N];中國民航報;2008年
2 記者 江萌;我國民航飛機將大量改吃“雜糧”[N];湖北日報;2013年
3 何珊;油價飛漲,美民航飛機也想法“減肥”[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通訊員 毛安莊邋李凡 蘇普銘 記者 向紅;民航飛機巡航高度層增至13個[N];陜西日報;2007年
5 記者端木來娣、顧錢江;臺灣民航飛機首次飛越祖國大陸空域[N];人民日報;2003年
6 記者 謝美華;禁飛令失禁[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7 裴雨;方寸見證新中國飛機發(fā)展史[N];中國集郵報;2011年
8 記者 劉厘華;“深租”涉足民航飛機租賃業(yè)務(wù)[N];市場報;2000年
9 王虹邋記者 趙曉強;首架國產(chǎn)民航飛機新舟60首次試航錦州機場[N];錦州日報;2008年
10 記者 朱海斌;民航飛機吐魯番機場試飛成功[N];吐魯番日報(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呂琦;基于知識的民航飛機故障診斷專家系統(tǒng)[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倪峰;基于民航飛機運行安全的A航空公司風險管理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3 黃飛;基于飛機自身特性的我國民航飛機引進方式選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4 吳國民;基于WSN的民航飛機火災(zāi)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571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65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