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套筒車銑復合加工規(guī)劃及軟件UG二次開發(fā)
本文關鍵詞:起落架套筒車銑復合加工規(guī)劃及軟件UG二次開發(fā)
更多相關文章: 起落架套筒 車銑復合加工工藝 最大有效行寬加工 UG二次開發(fā)
【摘要】:作為飛機起落架的關鍵零部件,起落架套筒是飛機與地面接觸過程中的主要受力部件,在飛機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起落架套筒的加工難點在于,它屬于復雜軸類零件,結構和加工工藝復雜,工序和加工軌跡繁多,而且通常采用難加工材料300M鋼制造。此外,實現(xiàn)有效的工藝管理、保存和傳承困難。傳統(tǒng)起落架套筒加工,需要在多個機床上完成不同工序的加工,加工效率低,精度難以保證。另外,起落架套筒的柱面為安裝面,加工要求高,而且難以實現(xiàn)普通車削加工。針對傳統(tǒng)起落架套筒加工,要在多臺機床上完成不同工序的問題,采用車銑復合加工,完成起落架套筒一次裝卡完成多個工序加工的可行性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制定起落架車銑復合加工工序、加工刀具,工藝參數(shù);生成加工刀路軌跡;進行后置處理和Vericut軟件仿真,最終形成起落架外筒車銑復合加工工藝。針對起落架套筒柱面的加工方式,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正交車銑加工誤差幾何算法,并通過切削仿真驗證算法可行性。通過誤差算法優(yōu)化正交車銑的偏心距、旋轉(zhuǎn)軸轉(zhuǎn)速和主軸進給,提出最大有效行寬加工方法,從而來優(yōu)化起落架套筒柱面加工的刀路軌跡,獲得在誤差范圍內(nèi)的最大加工效率。使其在加工中既能控制加工誤差又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正交車銑的加工效率。基于起落架套筒車銑復合加工工藝UG二次開發(fā)通用的起落架外筒加工軟件模塊,該模塊可以簡化生成起落架套筒加工刀路軌跡的步驟,減少起落架加工軌跡生成的時間?梢詫浖械募庸すに噮(shù)、刀具、和工序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存,并且使工藝知識完整的傳承。另外,將正交車銑表面誤差算法應用在軟件生成柱面軌跡中。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V2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東;段維祥;;訓練機型起落架系統(tǒng)使用可靠性分析[J];航空維修與工程;2010年04期
2 邵永起;起落架彈性變形對結構強度的影響[J];飛機設計;2001年02期
3 蘇彬;王大海;陳又軍;;起落架數(shù)學模型及其在風場中的應用[J];飛行力學;2007年01期
4 楊尚新;李德慶;賈玉紅;;雙三輪車式起落架布局及其漂浮性能分析[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09年S1期
5 杜楠楠;魏小輝;房務官;宋曉晨;;飛機起落架支柱部件強度分析[J];江蘇航空;2011年S1期
6 張淑蘭;起落架布局設計技術[J];飛機設計;1994年02期
7 庫玉鰲;剎車與起落架抖動的相互影響[J];航空學報;1997年02期
8 晉萍,聶宏;起落架著陸動態(tài)仿真分析模型及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楊俊嚴;;計算航空器起落架起轉(zhuǎn)、回彈載荷的解析方法[J];直升機技術;1998年03期
10 王紀森;王振;;基于迭代學習控制的起落架加載系統(tǒng)[J];液壓氣動與密封;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馮軍;;大型民機起落架的發(fā)展趨勢與關鍵技術[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周茂;;飛機前起落架支柱設計方案的無損評估[A];陜西省第九屆無損檢測年會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論文集[C];2004年
3 薛彩軍;薛秀麗;戚文剛;聶宏;;起落架著陸姿態(tài)對緩沖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下冊[C];2011年
4 孫淑華;崔陽;彭志軍;李彬;;某型飛機尾起落架擺振性能數(shù)值分析[A];江西省航空學會結構強度專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機長、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總飛行師、民航特聘專家、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 劉清貴;聚焦飛機“重著陸”[N];中國民航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愿欣;油氣緩沖器動態(tài)和靜壓曲線仿真計算及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偉;基于車銑復合的起落架類零件加工工藝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牟丹;四點起落架飛機著陸及操縱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4 趙書超;跨大氣層飛行器起落架設計及緩沖性能優(yōu)化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5 徐奎;某小型無人機起落架緩沖器卡滯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6 茍能亮;四點式起落架飛機地面動力學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7 潘玉潔;基于磁流變減震器起落架的全機動力學分析[D];中國民航大學;2013年
8 黃凱;起落架套筒車銑復合加工規(guī)劃及軟件UG二次開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9 程福萍;多支柱起落架飛機支柱剛度優(yōu)化匹配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10 尹德新;滑撬式起落架動力學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63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26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