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復合材料結構損傷的預測方法
本文關鍵詞:飛機復合材料結構損傷的預測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復合材料 結構損傷預測 動態(tài)主元分析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
【摘要】:針對復合材料結構損傷機理的復雜性,很難準確預測結構損傷狀態(tài),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動態(tài)主元分析(DP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LS-SVM)相結合的復合材料結構損傷演化預測新方法,并針對復合材料結構損傷特性,采用疲勞振動試驗進行結構損傷預測研究。首先,采用經(jīng)驗模態(tài)分解(EMD)方法對多傳感器采集的復合材料結構健康信息進行自適應分解,得到不同傳感器下的多個本征模態(tài)分量(IMF),并通過計算各階IMF分量的奇異熵作為各傳感器的特征信息;然后采用DPCA對多傳感器的奇異熵進行降維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奇異熵特征,再對其采用距離形態(tài)相似度方法定義結構健康指數(shù);最后將結構健康指數(shù)作為建模數(shù)據(jù),創(chuàng)建LS-SVM預測模型,并通過預測模型對飛機復合材料結構健康指數(shù)進行預測,其預測結果直接反映了飛機復合材料結構的健康狀態(tài)。試驗驗證表明,該方法可有效地實現(xiàn)飛機復合材料結構損傷預測效能,具有很好的工程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4024003) 航空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3354005) 國防預研資助項目(A0520110023) 國防基礎科研資助項目(Z052012B002)
【分類號】:V215
【正文快照】: 1引言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復合材料在飛機的設計制造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空中客車A380的設計制造中,復合材料的用量約為結構總質(zhì)量的25%;F35戰(zhàn)斗機中復合材料的使用量約占結構總質(zhì)量的35%[1]。然而復合材料在設計、使用和存貯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結構損傷,從而導致結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彩林;文友誼;;大飛機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數(shù)值模擬技術研究進展[J];航空制造技術;2008年10期
2 ;我國大飛機復合材料用量力爭達到25%[J];熱固性樹脂;2009年01期
3 巖石;七丁;;大飛機系列論壇 大飛機復合材料制造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09年22期
4 淡藍;七丁;;大飛機系列論壇 大飛機復合材料制造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10年01期
5 秦文峰;龍江;劉峰;;《飛機復合材料結構修理》課程教學探討[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王文濤;;淺析飛機復合材料結構修理技術[J];科技風;2013年12期
7 李光浩;現(xiàn)代民用飛機復合材料的無損檢測[J];無損檢測;2001年05期
8 許占顯 ,孫占華;飛機復合材料結構的修補與無損評估[J];航空制造技術;2003年12期
9 鄭立勝;李遠才;董玉祥;;飛機復合材料粘接修理技術及應用[J];粘接;2006年02期
10 程文禮;梁憲珠;邱啟艷;趙龍;曹正華;;大飛機復合材料結構制造和檢測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08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峻江;;基于宏、細觀跨尺度多層次力學分析的飛機復合材料結構設計[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李野;盛國柱;鄭錫濤;郭穩(wěn)學;肖娟;;飛機復合材料結構的環(huán)境效應及其模擬驗證技術進展[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代永朝;鄭立勝;楊小林;先明樂;;基于紅外熱成像檢測的飛機復合材料沖擊試驗研究[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三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第三集)[C];2008年
4 李建龍;肖軍;孟凡顥;陳錦龍;李勇;;大飛機復合材料結構制造技術[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8年
5 廖寶華;涂冰;張慶茂;;某型飛機復合材料泡沫夾層結構修補技術研究[A];第17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復合材料制造技術與設備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張文俠;劉宏偉;劉承相;;飛機復合材料和金屬膠接結構失效的檢測[A];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促進吉林經(jīng)濟發(fā)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程文禮;徐洪波;何可馨;邱啟艷;侯軍生;;民用飛機復合材料機身典型結構制造技術[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航空發(fā)展——2013首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8 范舟;龍先飛;程小全;;某飛機復合材料舵面結構靜強度分析[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9 陳萬吉;吳振;;飛機復合材料層合和夾層結構設計層間應力分析[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曉樂;;大型飛機復合材料機身結構設計[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小齊;大飛機復合材料技術獲突破[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2 王疆民;復合材料與生物燃料 誰讓綠色飛行更可行[N];中國民航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躍全;飛機復合材料結構修理設計漸進損傷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彭明玉;飛機復合材料損傷機理及適航評定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2 閆曉東;飛機復合材料結構智能敲擊檢測系統(tǒng)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3 宋育;飛機復合材料無損檢測敲擊技術的研究和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李葳;輕型運動飛機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材料、工藝一體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高波;面向飛機復合材料車間MES的調(diào)度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6 楊眉;飛機復合材料結構分層損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劉玄;飛機復合材料層合結構力響應及低能量沖擊損傷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張威;基于FBG傳感器對復合材料固化過程和抗沖擊性能監(jiān)測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9 王r,
本文編號:1244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24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