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航空航天論文 >

0.6米激波風洞馬赫數(shù)8噴管設計及數(shù)值計算

發(fā)布時間:2017-10-22 09:14

  本文關鍵詞:0.6米激波風洞馬赫數(shù)8噴管設計及數(shù)值計算


  更多相關文章: 高超聲速 噴管設計 特征線法 非完全氣體效應 數(shù)值模擬


【摘要】:激波風洞是開展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實驗的重要設備,廣泛應用于高馬赫數(shù)和高雷諾數(shù)條件下的氣動力/熱實驗研究。高超聲速噴管是形成激波風洞實驗流場的關鍵部件,決定著實驗氣流的品質。本文在0.6米激波風洞試驗平臺改造的背景需求下,開展了馬赫數(shù)8噴管設計與數(shù)值計算研究,為擴展該風洞馬赫數(shù)運行范圍和改善流場品質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采用特征線理論加邊界層修正的方法設計了馬赫數(shù)8噴管型線。噴管膨脹段的型線設計基于Sivells方法,壁面邊界層修正基于Edenfield方法,在這兩種方法基礎上,根據(jù)激波風洞高總溫、高總壓的運行特點,考慮了氣體非完全效應的影響。噴管收縮段型線設計采用移軸的維托辛斯基(Witoszynski)公式。整個設計過程采用Fortran語言編程實現(xiàn)。(2)為檢驗所設計噴管的內流場均勻性和出口流場品質,使用CFD軟件在設計工況下對噴管流場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對CFD計算中所選用的氣體模型、湍流模型等具體方法,利用激波風洞現(xiàn)有噴管的實驗校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可靠性驗證。CFD計算結果表明,噴管內氣流膨脹均勻,出口馬赫數(shù)達到設計值,出口流場品質優(yōu)于激波風洞流場品質標準的要求。(3)結合噴管加工、裝配以及在風洞中實際使用情況,針對噴管壁面容易出現(xiàn)的缺陷特征進行了CFD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管壁缺陷對噴管流場品質的影響。本文考慮了兩類缺陷,一是需要經(jīng)常更換的噴管喉道段與下游噴管的之間容易出現(xiàn)的順向或逆向臺階,二是噴管分段加工再組裝以后在連接處存在的微小凹槽。CFD計算結果表明,喉道段末端臺階形成的干擾,對噴管的內流場均勻性和出口流場品質影響較大,這種臺階在工程實際中應特別注意;噴管分段連接處的微小凹槽,在一般的工藝控制條件下,其擾動的影響范圍較小,不會損害噴管的整體流場品質。
【關鍵詞】:高超聲速 噴管設計 特征線法 非完全氣體效應 數(shù)值模擬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V211.7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緒論8-14
  • 1.1 選題背景與課題來源8
  • 1.2 國內外發(fā)展與研究現(xiàn)狀8-12
  • 1.2.1 激波風洞8-10
  • 1.2.2 超聲速/高超聲速噴管及其設計方法10-12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2-14
  • 2 0.6 米激波風洞及其噴管14-18
  • 2.1 風洞結構與運行原理14-15
  • 2.2 激波風洞噴管15-16
  • 2.3 本章小結16-18
  • 3 噴管型線設計18-46
  • 3.1 完全氣體的噴管流動18-19
  • 3.2 非完全氣體的噴管流動19-24
  • 3.2.1 真實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19-20
  • 3.2.2 氣體的比熱和比熱比20-24
  • 3.3 噴管設計狀態(tài)選取24-25
  • 3.4 噴管收縮段型線設計25-28
  • 3.5 噴管膨脹段型線設計28-38
  • 3.5.1 Sivells方法的基本原理28-29
  • 3.5.2 喉道跨聲速區(qū)流動的近似解29-32
  • 3.5.3 源流區(qū)流動參數(shù)32-33
  • 3.5.4 噴管軸線馬赫數(shù)或速度系數(shù)分布33-34
  • 3.5.5 求解噴管流動的特征線方法34-37
  • 3.5.6 求解壁面點的流量積分方法37-38
  • 3.5.7 非完全氣體效應修正方法38
  • 3.6 噴管壁面邊界層修正38-41
  • 3.6.1 理論方法39-40
  • 3.6.2 經(jīng)驗方法40-41
  • 3.7 噴管型線設計結果41-43
  • 3.7.1 設計參數(shù)的選擇與優(yōu)化41-43
  • 3.7.2 噴管型線設計結果43
  • 3.8 本章小結43-46
  • 4 噴管流場CFD計算校核46-60
  • 4.1 引言46
  • 4.2 控制方程46-47
  • 4.3 氣體的熱力學屬性47-48
  • 4.4 湍流模型48-50
  • 4.5 幾何模型與網(wǎng)格劃分50-52
  • 4.6 邊界條件52
  • 4.7 初始條件52-53
  • 4.8 CFD方法的可靠性驗證53-54
  • 4.9 設計噴管的數(shù)值計算結果54-58
  • 4.9.1 無粘型線的流場計算結果55-56
  • 4.9.2 粘性型線的流場計算結果56-58
  • 4.10 噴管長度優(yōu)化58-59
  • 4.11本章小結59-60
  • 5 噴管壁面缺陷對流場品質的影響60-70
  • 5.1 引言60
  • 5.2 壁面缺陷特征的幾何模型與網(wǎng)格劃分60-61
  • 5.3 喉道段末端順向臺階的影響61-63
  • 5.4 喉道段末端逆向臺階的影響63-66
  • 5.5 噴管分段連接處凹槽的影響66-68
  • 5.6 本章小結68-70
  • 6 結論及展望70-72
  • 6.1 論文工作及主要結論70
  • 6.2 后續(xù)工作展望70-72
  • 致謝72-74
  • 參考文獻74-78
  • 附錄78
  • A.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78
  •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目錄: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延輝;激波風洞試驗中激波/附面層干涉對風洞接受罐溫度的影響[J];飛航導彈;2005年07期

2 劉長禮,張德良,胡宗民,姜宗林;正向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的數(shù)值模擬[J];計算力學學報;2005年04期

3 李進平;馮珩;姜宗林;;激波/邊界層相互作用誘導的激波風洞氣體污染問題[J];力學學報;2008年03期

4 曾明;林貞彬;郭大華;柳軍;瞿章華;;高焓激波風洞自由流參數(shù)測量的數(shù)值重建[J];空氣動力學學報;2009年03期

5 姜宗林;李進平;趙偉;劉云峰;俞鴻儒;;長試驗時間爆轟驅動激波風洞技術研究[J];力學學報;2012年05期

6 P.D.Smish;馬彭驥;;在特定條件下的激波風洞中的壓力測量[J];宇航計測技術;1985年02期

7 徐立功;自由活塞激波風洞[J];力學進展;1992年03期

8 王世芬,王宇,唐貴明,李振華,,劉鵬;二維超音速激波風洞及其應用[J];航空學報;1994年11期

9 閻大鵬,王海林,賀安之,楊祖清,樂嘉陵;高靈敏度莫爾偏折法及其在激波風洞流場中的應用[J];空氣動力學學報;1994年01期

10 唐貴明,袁生學,曾遠金;激波風洞高焓流動及其駐點對流和輻射熱流測量[J];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199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義成;馬宏祥;鐘涌;;2米激波風洞浮動運行技術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姜宗林;俞鴻儒;;高焓激波風洞研究進展[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汪球;王愛峰;武博;趙偉;;高焓激波風洞熱流測試方法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毛雄兵;樂嘉陵;;激波風洞數(shù)值模擬[A];計算流體力學研究進展——第十一屆全國計算流體力學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姜宗林;李進平;趙偉;劉云峰;俞鴻儒;;先進激波風洞技術研究與進展[A];高超聲速專題研討會暨第五屆全國高超聲速科學技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姜宗林;李進平;趙偉;劉云峰;俞鴻儒;;先進激波風洞技術研究與進展[A];第七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林貞彬;廖光;曾明;郭大華;林建民;黃德;李維東;;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氣動力測試進展[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林貞彬;林建民;高冰;郭大華;;爆轟在激波風洞試驗中的應用[A];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物理氣體動力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呂治國;李國君;羅義成;孔榮宗;趙榮娟;鐘涌;姜華;王剛;;卡爾斯本公司LENS系列脈沖設備試驗類型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2年

10 李祝飛;高文智;李鵬;姜宏亮;楊基明;;進氣道激波振蕩特性的激波風洞實驗研究[A];第四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本報記者 羅暉;開啟我國大型氣動實驗裝備建設新紀元[N];科技日報;2012年

2 ;獻身祖國氣動事業(yè)[N];科技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龔紅明;0.6米激波風洞馬赫數(shù)8噴管設計及數(shù)值計算[D];重慶大學;2015年

2 毛雄兵;激波風洞數(shù)值模擬及激波管內邊界層效應作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3 朱濤;高焓自由活塞激波風洞試驗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4 田立豐;一座大型脈沖風洞的氣動及結構設計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777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0777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07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