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雙層交叉隧道非線性地震響應分析
本文關鍵詞:地鐵雙層交叉隧道非線性地震響應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地下鐵道 雙層交叉隧道 交叉角度 地震響應特性
【摘要】:以北京某地鐵雙洞盾構隧道近距離下穿既有矩形礦山法隧道為例,建立不同交叉角度的地鐵雙層交叉隧道三維數(shù)值模型,采用日本阪神波及北京人工波作為向基巖輸入的地震波,研究其在水平強地震動作用下的地震響應特性,并與單層矩形/圓形隧道的地震響應特性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雙層近距離交叉隧道相互作用效應對上、下層隧道相對水平位移峰值和振動加速度均具有放大作用,且均隨著交叉角度的增大而減小,對上層矩形隧道的地震應力有增大作用,對下層圓形隧道的地震應力有減小作用,且與交叉形式和基巖輸入的地震波特性密切相關;上層矩形隧道頂、底板與側墻的連接部位、中隔墻(中柱)的頂部和底部,以及下層圓形隧道的拱肩和拱腰處是結構的薄弱部位;矩形隧道和圓形隧道的地震變形模式分別近似于正弦曲線的單調(diào)遞增段和反S形;場地土層的變形以剪切變形為主;土與結構的接觸面是地震發(fā)生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關鍵詞】: 地下鐵道 雙層交叉隧道 交叉角度 地震響應特性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0715035,41272337) 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經(jīng)費資助項目(2013ZZ-01)
【分類號】:U231;U452.28
【正文快照】: 近年來,我國城市地鐵建設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1],隨著新建地鐵線路的不斷增加,新建地鐵線路隧道(簡稱新建隧道)與既有地鐵線路隧道(簡稱既有隧道)形成了“+”型、“×”型的雙層交叉,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二者之間豎向間距非常小的情況。如北京地鐵10號線國貿(mào)—雙井盾構區(qū)間隧道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春安;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線網(wǎng)調(diào)整規(guī)劃[J];城市交通;2004年01期
2 胡建平;劉亞蓮;;軟土地基中立體交叉隧道地震動力響應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年02期
3 胡建平;劉亞蓮;;復雜環(huán)境條件下交叉隧道地震動力響應分析[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3年03期
4 孫鈞,劉洪洲;交疊隧道盾構法施工土體變形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5 何川;蘇宗賢;曾東洋;;地鐵盾構隧道重疊下穿施工對上方已建隧道的影響[J];土木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林;;雙連拱隧道三維施工過程數(shù)值模擬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閆子權;梁青槐;江輝;楊麗明;田智良;;南水北調(diào)穿越北京地鐵13號線清河橋施工優(yōu)化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1期
3 職洪濤;路明鑒;杜守繼;;盾構隧道通縫拼裝管片上浮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4 陶連金;唐四海;金亮;;隧道上穿既有車站結構的變形預測及安全評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5 羅仕庭;楊靜;漆泰岳;趙林;;地鐵換乘通道動態(tài)施工力學行為FLAC~(3D)模擬[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6 靳曉光;張憲鑫;李勇;林志;;大型地下立交動態(tài)施工過程3D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7 王渭明;路林海;;臺東交疊隧道施工過程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8 王建秀;付慧仙;朱雁飛;唐益群;楊坪;;基于地層損失的盾構沉降計算方法研究進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9 鄭學貴;郭軍;吳勝忠;;連拱隧道下穿高層建筑安全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10 衛(wèi)俊杰;羅漢中;黃醒春;;復雜地層盾構施工信息化及擾動位移控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學山;盾構隧道的縱向抗震分析研究[J];地下空間;2003年02期
2 陳郁,李永盛;基坑開挖卸荷引起下臥隧道隆起的計算方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3 楊超;楊林德;季倩倩;;軟土地鐵車站地震響應數(shù)值計算方法的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4 陶夏新,王國新;近場強地震動模擬中對破裂的方向性效應和上盤效應的表達[J];地震學報;2003年02期
5 陳磊;陳國興;;近斷層強地震動下雙層豎向重疊地鐵隧道的地震反應[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6 蘇進國;宋裕祺;張順益;黃昭勛;;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of seismic respons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subjected to strong near-fault ground mo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7年03期
7 楊春田;日本阪神地震地鐵工程的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1996年02期
8 王士杰,張梅,張吉占;Mindlin應力解的應用理論研究[J];工程力學;2001年06期
9 左雙英;肖明;;映秀灣水電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維非線性損傷地震響應數(shù)值分析[J];水力發(fā)電學報;2009年05期
10 林皋;;地下結構抗震分析綜述(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干斌,謝康和,施祖元;粘彈性土體中深埋圓形隧道的應力和位移分析[J];工程力學;2004年05期
2 周小平;張永興;;基于非線性統(tǒng)一強度理論的裂隙巖體圓形隧道擴張問題的彈塑性研究[J];應用力學學報;2006年03期
3 謝駿;劉純貴;于海勇;;雙平行圓形隧道穩(wěn)定的塑性極限分析上限解[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9期
4 劉林超;彭建勛;閆啟方;;簡諧荷載作用下分數(shù)導數(shù)粘彈性土體中圓形隧道洞的應力位移分析[J];力學季刊;2012年01期
5 王維英;用伽遼金權殘法分析圓形隧道[J];水利學報;1990年01期
6 王瑜;左紅偉;閆強剛;;土層摩阻力對圓形隧道的結構內(nèi)力分析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07年01期
7 張孝波;景立平;孫海峰;孟憲春;;土-結構接觸面對圓形隧道動力反應的影響[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8 劉新宇 ,侯學淵;平行圓形隧道的應力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1985年03期
9 王維英;伽遼金權殘法分析圓形隧道與周圍地層的共同工作[J];河北水利?茖W校學報;1990年01期
10 王桂芳;;圓形隧道的粘彈性應力分析[J];成都科技大學學報;199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侯學淵;劉立禮;;圓形隧道的土壓力[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83年
2 王迎超;嚴細水;尚岳全;靖洪文;蔚立元;;深埋圓形隧道的壓力拱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劉林超;黃學玉;閆啟方;;分數(shù)導數(shù)型圓形隧道粘彈性圍巖應變位移分析[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宋戰(zhàn)平;綦彥波;李寧;;頂部既有隱伏溶洞對圓形隧道穩(wěn)定性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葛德治;v緇鶔,
本文編號:990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9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