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多年凍土區(qū)公路路基三場耦合分析理論模型
本文關鍵詞: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多年凍土區(qū)公路路基三場耦合分析理論模型
更多相關文章: 公路路基 凍融循環(huán) 連續(xù)性條件 能量關系 應力-應變關系 三場耦合分析
【摘要】:凍土體在凍脹、融沉過程中受控于土體中的水、熱、力的變化規(guī)律,其本質是凍土多孔介質中顆粒、冰晶體、未凍水這3種物質在溫度勢、土水勢、壓力與變形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的相互運動、遷移、擴散與相變;陲柡蛢鐾羶鋈谘h(huán)過程中,土水體系冰-水相變及未凍水的遷移規(guī)律,采用熱物理學基本原理,推導了凍土水、熱、變形三場耦合的理論架構模型與基本方程。同時選取青藏公路典型路面建立凍土路基二維數值計算模型,對其趨勢和規(guī)律進行了初步分析,驗證了構建的三場耦合理論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作者單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關鍵詞】: 公路路基 凍融循環(huán) 連續(xù)性條件 能量關系 應力-應變關系 三場耦合分析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14BAG05B01;2014BAG05B03
【分類號】:U416.16;P642.14
【正文快照】: 多年凍土是指溫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土巖[1-2],是由固體礦物顆粒、理想塑性的冰包裹體(膠結冰和冰夾層)、未凍水(薄膜結合水和液態(tài)水)、氣態(tài)成分(水蒸氣和空氣)組成的非均勻多相顆粒材料[3]。凍土是溫度的熱敏感性體,其力學特性受溫度、水分影響極大,核心原因是土體經凍融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雷志棟,尚松浩,楊詩秀,王義;地下水淺埋條件下越冬期土壤水熱遷移的數值模擬[J];冰川凍土;1998年01期
2 梁冰,劉曉麗,薛強;非等溫入滲條件下土壤中水分運移的解析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6期
3 苗天德,朱久江,丁伯陽;對飽和多孔介質波動問題中本構關系的探討[J];力學學報;1995年05期
4 雷志棟,尚松浩,楊詩秀,王義,趙冬梅;土壤凍結過程中潛水蒸發(fā)規(guī)律的模擬研究[J];水利學報;1999年06期
5 李寧,陳波,陳飛熊;寒區(qū)復合地基的溫度場、水分場與變形場三場耦合模型[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明;蘇小勇;宋瓊瑤;蔣躍;;凍土非穩(wěn)態(tài)溫度場有限元模擬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2 陳莘;;高海拔凍土隧道洞內施工環(huán)境溫度場數模擬[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3 朱焱;陳曉飛;馬巍;鄧友生;;非飽和土壤凍融過程中水、熱耦合運移數值模擬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7期
4 何平,程國棟,朱元林;土體凍結過程中的熱質遷移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01年01期
5 李偉強,雷玉平,張秀梅,田魁祥;硬殼覆蓋條件下土壤凍融期水鹽運動規(guī)律研究[J];冰川凍土;2001年03期
6 張立新,韓文玉,顧同欣;凍融過程對景電灌區(qū)草窩灘盆地土壤水鹽動態(tài)的影響[J];冰川凍土;2003年03期
7 喻文兵,賴遠明,張學富,肖建章,牛富俊,張淑娟;塊石層與碎石層降溫效果室內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03年06期
8 李國玉,李寧,全曉娟,楊黎明;青藏鐵路可調控通風管路基溫度場的三維非線性分析[J];冰川凍土;2005年01期
9 郭建文;馮敏;尚慶生;蓋迎春;;重量版青藏鐵路數字路基仿真平臺設計與開發(fā)[J];冰川凍土;2007年05期
10 石磊;李寧;李國玉;畢貴權;;多年凍土區(qū)路堤邊坡上遮陽板的穩(wěn)定性分析[J];冰川凍土;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伯陽;袁金華;胡亞元;;飽和土隧道內集中荷載作用下振動位移反應的Green函數解答[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邴慧;何平;;土體凍結過程中的鹽分遷移研究現狀與進展[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楊成松;馬巍;牛富俊;趙淑萍;;凍土工程中力學問題的研究進展和思考[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李天霄;付強;劉東;;寒區(qū)冬季大田土壤入滲特性試驗研究[A];寒區(qū)水科學及國際河流研究系列叢書2·寒區(qū)水循環(huán)及冰工程研究——第2屆“寒區(qū)水資源及其可持續(xù)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何瑞霞;金會軍;王紹令;呂蘭芝;;中俄管道沿線寒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分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李靜;盛煜;吳吉春;張波;葉柏生;王杰;張秀敏;秦翔;;祁連山西段疏勒河上游山地多年凍土分布模擬與地溫分帶特征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彭振陽;伍靖偉;黃介生;郭會;;凍融土壤中水鹽運動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A];現代節(jié)水高效農業(yè)與生態(tài)灌區(qū)建設(上)[C];2010年
8 方勇剛;周愛國;;青海公路建設中的環(huán)境地質災害分析[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9 劉善利;趙堅;盛金昌;;環(huán)境工程中多場耦合作用研究綜述[A];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廢物地下處置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治華;;青藏線區(qū)域的地質災害區(qū)劃[A];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實例第一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浜葭;凍融和滲流耦合作用下風積土路基結構性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穆振俠;高寒山區(qū)降水垂直分布規(guī)律及融雪徑流模擬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馬立峰;動荷載條件下多年凍土區(qū)斜坡路基穩(wěn)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許蘭民;青藏鐵路五道梁凍土區(qū)工程結構熱擾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施燁輝;列車荷載和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凍土路基穩(wěn)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趙江鵬;天然氣水合物鉆控泥漿制冷系統(tǒng)及孔底冷凍機構傳熱數值模擬[D];吉林大學;2011年
7 冷毅飛;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凍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研究及溫度場數值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8 翟蓮;季凍區(qū)湖岸構筑物凍害機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牛全福;基于GIS的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韓春鵬;石灰處治土路基凍融作用特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萬貞;三江源地區(qū)土壤侵蝕類型及其強度分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旭;祁連山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區(qū)沉積物及巖心熱釋光特征初探[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邊文英;干旱區(qū)傍河地下水蒸發(fā)型動態(tài)的模擬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4 張艷鴿;吉林省西部鹽漬土的水—熱—物質遷移轉化及其凍脹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國圣;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泥漿冷卻系統(tǒng)數值模擬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馬中華;水平荷載作用下凍土中樁—土動力相互作用的數值模型試驗[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黃達;多年凍土區(qū)輸油管道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何淑梅;沿海地區(qū)地鐵隧道凍結工程中土體凍脹融沉特性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9 楊永鵬;考慮切向流變的多年凍土區(qū)樁基沉降變形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10 李志華;季節(jié)性凍融期鹽漬土水熱鹽耦合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趙東輝;原狀土凍結期間潛水消耗初步研究[J];冰川凍土;1997年01期
2 雷志棟,尚松浩,楊詩秀,王義;地下水淺埋條件下越冬期土壤水熱遷移的數值模擬[J];冰川凍土;1998年01期
3 苗天德,郭力,牛永紅,張長慶;正凍土中水熱遷移問題的混合物理論模型[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1999年S1期
4 尚松浩,雷志棟,楊詩秀;凍結條件下土壤水熱耦合遷移數值模擬的改進[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8期
5 毛曉敏,楊詩秀,雷志棟,何長德,周凱;葉爾羌河流域裸地潛水蒸發(fā)的數值模擬研究[J];水科學進展;1997年04期
6 雷志棟,楊詩秀,謝森傳;潛水穩(wěn)定蒸發(fā)的分析與經驗公式[J];水利學報;1984年08期
7 任理,張瑜芳,沈榮開;條帶覆蓋下土壤水熱動態(tài)的田間試驗與模型建立[J];水利學報;1998年01期
8 李寧,陳波,陳飛熊,張平;奧地利巖土工程軟件FINAL的應用與開發(fā)[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9 劉思春,白錦鱗,張一平,,張君常;溫度梯度對非飽和土壤水分運動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冶進良;;試論青藏高海拔地區(qū)公路路基的施工與養(yǎng)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2 黃香民;張書興;;公路路基施工常見問題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3 祖洪剛;;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和防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4 孟森;汪峗;;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分析及質量控制分析[J];科技風;2013年09期
5 宋毅;;試論公路路基簡單防護類型的選擇與加固的相關措施[J];科技風;2014年01期
6 孫野;;淺析公路路基中的幾個常見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2年07期
7 范敏;倪萬魁;;黃土高原地區(qū)公路路基土性參數統(tǒng)計分析[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6年02期
8 宋輝;杜一平;;淺談公路路基施工技術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9 楊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2期
10 郝維平;;淺談公路路基翻漿產生和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朝虎;杜云鶴;;錦屏一級水電站公路路基控制爆破開挖技術[A];中國爆破新技術Ⅱ[C];2008年
2 蘇淑榮;;公路路基施工技術[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11年卷(下冊)[C];2011年
3 王一力;郭文生;胡先進;杜嘉鴻;;處理公路路基融陷的注漿技術[A];地面巖石工程與注漿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4 謝昭暉;;探地雷達在公路路基質量檢測中的應用[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曹銳鋒;;高塑性黏土填筑公路路基時的砂化處理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河南省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張青軍;;淺談公路路基施工技術[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秦驤遠;;如何提高公路路基的強度[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公路設計與施工卷[C];2002年
8 劉全生;;高速公路路基非理想用料的過程控制[A];第六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邱禮泉;;振動沉管樁施工對公路路基的影響[A];勘探地球物理2005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杰;蔣昌波;伍志元;劉靜;鄧斌;隆院男;;海嘯波作用下沿海公路路基淘刷實驗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下冊)[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若冰邋實習生 胡曉宜;清社公路路基全線貫通[N];天水日報;2007年
2 王曙光;桑永公路路基逐步成型[N];團結報;2006年
3 特約通訊員 徐安軍;苗王城旅游公路路基拉通[N];銅仁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曾甲長;張桑公路路基基本建成[N];張家界日報;2007年
5 程娟;今年全市已修筑農村公路路基1280公里[N];咸陽日報;2008年
6 劉怡林;建立公路路基和橋涵地基承載力評價方法[N];中國交通報;2009年
7 于成綱;寬甸南環(huán)一級公路路基改造工程開工[N];丹東日報;2010年
8 駐新疆首席記者 哈琳琳;新疆阿和公路路基全線貫通[N];中國交通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張波 通訊員 王永忠;韶關普降暴雨泛濫成災[N];韶關日報;2008年
10 通訊員 蘇云;嵐皋通村公路路基改造完成80%[N];安康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支喜蘭;黃土地區(qū)公路路基地基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2 劉保健;公路路基沉降過程試驗與理論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華;交通荷載作用下公路路基的動力有限元分析[D];蘭州理工大學;2004年
2 孫大成;公路路基滲水性測量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牛衍亮;三峽庫區(qū)庫岸公路路基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4 蘇紅敏;震后公路路基安全性檢測評估與修復加固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5 宋西成;極端冰雪災害條件下公路路基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張羅;廣東省普通國省道公路路基狀況評價及預防性養(yǎng)護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7 徐忠陽;公路路基路面設計安全檢查體系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8 衛(wèi)強;公路路基高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9 朱劍鋒;南平地區(qū)公路路基側滑失穩(wěn)機理研究[D];福州大學;2010年
10 陳永紅;公路路基結構抗震設防標準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53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