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橋梁斷面軟顫振現(xiàn)象及影響因素
本文關鍵詞:典型橋梁斷面軟顫振現(xiàn)象及影響因素
更多相關文章: 典型橋梁斷面 軟顫振 彎扭自由度耦合 非線性自激力
【摘要】:采用彈簧懸掛節(jié)段模型測振的試驗方法研究了常用的全封閉箱梁斷面、中央開槽箱梁斷面、半封閉箱斷面和雙邊肋斷面等4種典型橋梁斷面可能出現(xiàn)的軟顫振響應.試驗結果表明:上述4種斷面均可能出現(xiàn)不同尺度的軟顫振現(xiàn)象,軟顫振表現(xiàn)為彎扭自由度耦合的單頻振動特征,其耦合程度不僅會隨著風速的變化而變化,而且會隨著斷面流線性變好而增加;流線性較差的鈍體斷面的軟顫振風速區(qū)間往往很寬.橋面附屬結構會增強軟顫振響應,而改變結構阻尼對軟顫振穩(wěn)定振幅的影響并不明顯.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同濟大學橋梁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典型橋梁斷面 軟顫振 彎扭自由度耦合 非線性自激力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47836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91215302)
【分類號】:U441.3
【正文快照】: 隨著跨度不斷被刷新,現(xiàn)代大跨度橋梁變得更加纖細和柔軟,新材料和自動化施工技術的應用使得結構阻尼比越來越低.因此,橋梁對風的作用越來越敏感,風荷載已經成為控制大跨度橋梁施工和運營安全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各種風致橋梁振動效應中,顫振是最具危險性的發(fā)散性振動現(xiàn)象,發(fā)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許福友;陳艾榮;;印尼Suramadu大橋顫振試驗與顫振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朝貴;橋梁主梁“軟”顫振及其非線性自激氣動力參數(shù)識別[D];同濟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詠漪;廖海黎;李永樂;;黃浦南汊橋風致抖振疲勞頻域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2 鮮榮;廖海黎;朱超;;一維鈍體豎向渦激振動拍振響應及渦激力識別[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3 卿前志;張志田;肖瑋;朱明坤;;基于ANSYS平臺的橋梁時域顫振階躍函數(shù)算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4 楊上清;蔣玉川;曾忠;;大跨度斜拉橋非線性靜風穩(wěn)定性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吳延偉;;魚梁洲大橋抗風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年02期
6 周莉;孫東利;謝斌;曹景;劉旭鍇;;鋼-混組合體系——中承式系桿拱橋的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年06期
7 王浩;李愛群;謝以順;李杏平;;基于實測風譜的潤揚懸索橋橋址區(qū)三維脈動風場模擬[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8 謝靜;李愛群;王浩;;基于SHMS的潤揚懸索橋橋址區(qū)北風特性的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9 項海帆;葛耀君;;大跨度橋梁抗風技術挑戰(zhàn)與基礎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1年09期
10 王浩;李愛群;黃瑞新;謝靜;謝以順;;潤揚懸索橋橋址區(qū)韋帕臺風特性現(xiàn)場實測研究[J];工程力學;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鮮榮;廖海黎;;大尺度扁平箱梁節(jié)段模型渦激力半經驗模型應用[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0年
2 葛耀君;;大跨度橋梁抗風的技術挑戰(zhàn)與精細化研究[A];第20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1年
3 周云;郭永恒;;城市防災減災工程篇[A];工程建設技術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6年
4 劉志文;陳政清;;H/B=1/5矩形斷面氣動性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5 華旭剛;陳政清;;基于ANSYS的大跨橋梁顫振全模態(tài)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冊)[C];2007年
6 陳斌;葛耀君;項海帆;;非定常因素對靜力三分力系數(shù)測量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冊)[C];2007年
7 韓艷;陳政清;;薄平板復氣動導納函數(shù)的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冊)[C];2007年
8 陳斌;葛耀君;項海帆;;非流線型截面氣動導納識別的零點分離法[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冊)[C];2007年
9 許福友;陳艾榮;王達磊;張哲;;確定橋梁模型顫振臨界風速的實用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葛耀君;項海帆;;大跨度橋梁的空氣動力學挑戰(zhàn)[A];第十八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明;斜拉索隨機最優(yōu)主動/半主動控制[D];浙江大學;2011年
2 劉海濤;強風作用下列車—汽車—橋梁時變系統(tǒng)的動力響應及行車安全性、舒適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張s,
本文編號:8247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2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