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優(yōu)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9 09:43
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時,交叉口范圍內(nèi)主要控制點標高受城市規(guī)劃、周邊地坪等因素限制,往往會出現(xiàn)兩條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圍內(nèi)縱坡過大的情形,導致交叉口豎向設計時存在反向超高過大、橫坡漸變過快等不利于行車安全的因素。為了提高其行車安全性,通常采取交叉口限速、設置減速帶等交通管理措施,但該措施并未解決交叉口自身的缺陷,同時還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因此,從主動控制的角度出發(fā),有必要在交叉口設計階段對其豎向設計進行安全性優(yōu)化研究,降低行車安全不利因素的影響。首先,對重慶市城市道路大縱坡路段平面交叉口進行現(xiàn)場調研,分析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發(fā)現(xiàn)由于橫坡過渡段長度不足會引起交叉口范圍內(nèi)出現(xiàn)“波折”現(xiàn)象,行車舒適性降低;相交道路縱坡過大會導致車輛在轉彎過程中出現(xiàn)道路反向超高嚴重的現(xiàn)象,存在側翻傾覆的危險。其次,在總結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人、車、道路和環(huán)境三要素分析,提出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影響因素,包括豎曲線、縱坡坡度、橫坡坡度及橫坡漸變段長度等。然后,提出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優(yōu)化思路,即通過增加交叉口中心點高程值、擴大交叉口設計范圍以及交叉口范圍外...
【文章來源】: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交叉口
心較高的車輛,轉彎時側翻、傾覆現(xiàn)象更加明顯,雖然《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中對道路交叉口的改造、規(guī)劃以及標高確定有一定說明,但由于業(yè)主、設計、施工方以及已有建筑物標高等調節(jié)機制原因,導致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圍內(nèi)橫坡變化過快、出現(xiàn)明顯的反向超高、交叉口縱坡超限等不利于行車安全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此時通常會采取交叉口限速、設置減速帶、安裝信號燈等交通安全措施,但由于道路本身缺陷明顯,交叉口安全改善效果不明顯,所以,做好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優(yōu)化研究,對于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圖1-1(a)交叉口圖1-1(b)交叉口事故1.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受地形限制,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在大縱坡路段(縱坡超過4.0%),此時交叉口豎向設計難度大,一旦設計不合理可能在交叉口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雖然相關規(guī)范對交叉口設計縱坡加以限制,但在大縱坡路段實際設計、施工過程中,仍存在反向超高、交叉口縱坡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值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且后期改造難度大、費用高,為了保障交叉口范圍內(nèi)的行車安全性,國內(nèi)外學者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做了大量的研究。1.2.1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交通技術發(fā)達國家對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較早,他們從如何有效地管理交通組織、采取何種方式進行交通控制、優(yōu)化交叉口設計等方
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4化過快,超高漸變率過大,出現(xiàn)明顯的“波折”現(xiàn)象,如圖2-1(b)南城大道—四公里支路交叉口,四公里支路的道路橫坡向南城大道道路縱坡變化過程中,道路橫坡變化過快,轉彎時出明顯的“波折”現(xiàn)象。道路“波折”會降低乘車舒適性,而且變化過快的道路橫坡對于駕駛員而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壓力,影響行車穩(wěn)定性;③車輛轉彎起點反超高嚴重。下坡道路右轉進入下坡道路時,轉彎車道的高程不斷減小,交叉口中心點高程值與車輛轉彎中點高程值相差不大,轉彎車道與交叉口交點坡度由反超高逐漸變化為正超高,反超高值在車輛轉彎起點最大,且反超高嚴重,如圖2-1(c)打銅街—道門口,打銅街車輛右轉進入道門口時,道門口道路橫坡逐漸向打銅街道路縱坡過渡,打銅街轉彎車道存在反超高現(xiàn)象,且在車輛轉彎起點時反超高最大,轉彎時在向心力與橫坡上車輛自身分力共同作用下車輛有向外傾斜的趨勢,行車穩(wěn)定性差,嚴重時存在翻車危險。④車輛轉彎中點反超高嚴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時,調整道路橫坡,將交叉口設計為單坡面形式,下坡道路右轉進入上坡道路時,交叉口交點與車輛轉彎中點連線與單坡面方向一致,與等高線垂直,反超高值最大,行車安全性最差,如圖2-1(d)長江1路—健康路,健康路車輛右轉進入長江1路時,轉彎車道由健康路下坡逐漸向長江1路上坡過渡,高程值先減小后增大,在車輛轉彎中點時與等高線垂直,反超高最大,轉彎時在向心力與橫坡上車輛自身分力共同作用下車輛有向外傾斜的趨勢,行車穩(wěn)定性差,嚴重時存在翻車危險。圖2-1(a)匯龍路—蘭花路圖2-1(b)南城大道—四公里支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芻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J]. 羅祥. 技術與市場. 2018(07)
[2]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J]. 唐聯(lián)松,舒凡. 建材與裝飾. 2018(09)
[3]關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中行車舒適性的探討[J]. 王真平.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6(12)
[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J]. 高云賀. 中國科技信息. 2016(11)
[5]道路豎向設計技術要點相關問題分析——以沈陽市渾南新城為例[J]. 王英杰,陶世寧. 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 2016(01)
[6]對稱十字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整體法研究[J]. 石衛(wèi)華,曾昭炫. 西部交通科技. 2013(12)
[7]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客觀評價方法綜述[J]. 白艷,賈鑫,宗長富,管欣.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06)
[8]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J]. 龔鳳林. 西部交通科技. 2011(12)
[9]基于等高線法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J]. 楊艷艷. 科技資訊. 2009(15)
[10]考慮坡長因素的縱坡坡度對交通事故的影響分析[J]. 袁偉,付銳,郭應時,馮紅運,時間.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5)
碩士論文
[1]山地城市平面交叉口安全控制技術研究[D]. 張向科.重慶交通大學 2012
[2]城市道路無信號平交口交通安全研究[D]. 孫旭.北京交通大學 2009
[3]中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guī)范對比研究[D]. 杜虎偉.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09096
【文章來源】: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交叉口
心較高的車輛,轉彎時側翻、傾覆現(xiàn)象更加明顯,雖然《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中對道路交叉口的改造、規(guī)劃以及標高確定有一定說明,但由于業(yè)主、設計、施工方以及已有建筑物標高等調節(jié)機制原因,導致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圍內(nèi)橫坡變化過快、出現(xiàn)明顯的反向超高、交叉口縱坡超限等不利于行車安全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此時通常會采取交叉口限速、設置減速帶、安裝信號燈等交通安全措施,但由于道路本身缺陷明顯,交叉口安全改善效果不明顯,所以,做好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性優(yōu)化研究,對于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圖1-1(a)交叉口圖1-1(b)交叉口事故1.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受地形限制,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在大縱坡路段(縱坡超過4.0%),此時交叉口豎向設計難度大,一旦設計不合理可能在交叉口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雖然相關規(guī)范對交叉口設計縱坡加以限制,但在大縱坡路段實際設計、施工過程中,仍存在反向超高、交叉口縱坡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值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且后期改造難度大、費用高,為了保障交叉口范圍內(nèi)的行車安全性,國內(nèi)外學者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做了大量的研究。1.2.1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交通技術發(fā)達國家對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較早,他們從如何有效地管理交通組織、采取何種方式進行交通控制、優(yōu)化交叉口設計等方
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4化過快,超高漸變率過大,出現(xiàn)明顯的“波折”現(xiàn)象,如圖2-1(b)南城大道—四公里支路交叉口,四公里支路的道路橫坡向南城大道道路縱坡變化過程中,道路橫坡變化過快,轉彎時出明顯的“波折”現(xiàn)象。道路“波折”會降低乘車舒適性,而且變化過快的道路橫坡對于駕駛員而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壓力,影響行車穩(wěn)定性;③車輛轉彎起點反超高嚴重。下坡道路右轉進入下坡道路時,轉彎車道的高程不斷減小,交叉口中心點高程值與車輛轉彎中點高程值相差不大,轉彎車道與交叉口交點坡度由反超高逐漸變化為正超高,反超高值在車輛轉彎起點最大,且反超高嚴重,如圖2-1(c)打銅街—道門口,打銅街車輛右轉進入道門口時,道門口道路橫坡逐漸向打銅街道路縱坡過渡,打銅街轉彎車道存在反超高現(xiàn)象,且在車輛轉彎起點時反超高最大,轉彎時在向心力與橫坡上車輛自身分力共同作用下車輛有向外傾斜的趨勢,行車穩(wěn)定性差,嚴重時存在翻車危險。④車輛轉彎中點反超高嚴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時,調整道路橫坡,將交叉口設計為單坡面形式,下坡道路右轉進入上坡道路時,交叉口交點與車輛轉彎中點連線與單坡面方向一致,與等高線垂直,反超高值最大,行車安全性最差,如圖2-1(d)長江1路—健康路,健康路車輛右轉進入長江1路時,轉彎車道由健康路下坡逐漸向長江1路上坡過渡,高程值先減小后增大,在車輛轉彎中點時與等高線垂直,反超高最大,轉彎時在向心力與橫坡上車輛自身分力共同作用下車輛有向外傾斜的趨勢,行車穩(wěn)定性差,嚴重時存在翻車危險。圖2-1(a)匯龍路—蘭花路圖2-1(b)南城大道—四公里支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芻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J]. 羅祥. 技術與市場. 2018(07)
[2]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J]. 唐聯(lián)松,舒凡. 建材與裝飾. 2018(09)
[3]關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中行車舒適性的探討[J]. 王真平.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6(12)
[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J]. 高云賀. 中國科技信息. 2016(11)
[5]道路豎向設計技術要點相關問題分析——以沈陽市渾南新城為例[J]. 王英杰,陶世寧. 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 2016(01)
[6]對稱十字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整體法研究[J]. 石衛(wèi)華,曾昭炫. 西部交通科技. 2013(12)
[7]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客觀評價方法綜述[J]. 白艷,賈鑫,宗長富,管欣.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06)
[8]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J]. 龔鳳林. 西部交通科技. 2011(12)
[9]基于等高線法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J]. 楊艷艷. 科技資訊. 2009(15)
[10]考慮坡長因素的縱坡坡度對交通事故的影響分析[J]. 袁偉,付銳,郭應時,馮紅運,時間.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5)
碩士論文
[1]山地城市平面交叉口安全控制技術研究[D]. 張向科.重慶交通大學 2012
[2]城市道路無信號平交口交通安全研究[D]. 孫旭.北京交通大學 2009
[3]中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guī)范對比研究[D]. 杜虎偉.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09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30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