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域無樁共享單車騎行時空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U491.225
【部分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論文行量以及騎行距離的空間分布差異。(2)數理統計分析法 在分析過程中,借助 SPSS 和 Excel 等分析軟樁共享單車騎行量以及騎行距離等進行統計分析;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和回歸等數理統計分析方法,探究建成環(huán)境、個人社會經濟屬性以及站點屬和無樁共享單車騎行量和騎行距離的相關性,得到影響無樁公共自行車的影響因素。 研究框架在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圖 1-1。
圖 2-1 公共自行車接駁地鐵模式1)出行區(qū)域性 通過城市道路或自行車專用道騎行到達地鐵站點點或到達點均位于地鐵站點的影響范圍內。也就是說,以軌道站點為騎行的平均距離為半徑的區(qū)域,該半徑一般是騎行者可接受的接駁2)車輛使用的潮汐性 自行車的部分使用目的是進行上下班通勤具有早晚高峰特性。早高峰時,自行車從出發(fā)地向地鐵站點附近聚又從地鐵站點開始分散到原來的出發(fā)點。3)站點周邊停車特性 騎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車到達地鐵站點以后在地鐵站口附近。雖然自行車的到達時間是隨機的,但集中于某些大量的公共自行車到來,對地鐵站點周邊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影響公共自行車接駁地鐵站點的影響因素分析于前文的文獻研究,綜合現有直接關于影響接駁騎行的研究和影響
(O 點)和結束點(D 點)的經緯度坐標進行轉換,然后在 ArcGIS 平臺中將所有訂單的 O、D 點呈現再分批處理,部分程序代碼見附錄一。最終得到具有平面坐標的騎行訂單數據。(3)篩選接駁騎行訂單 從空間上來看,若用戶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接駁工具,則需要在地鐵站口附近完成停車或取車的活動,因此,在本研究中認為地鐵站口 100 m 空間范圍內的所有停車與取車是與地鐵進行接駁換乘活動的訂單。篩選過程共分為三步:第一步,以深圳市 2016 年 167 個地鐵站的各個地鐵站口為圓心,畫 100 m 緩沖區(qū);第二步,將轉換完坐標的所有訂單的起始點和結束點在 ArcGIS平臺加載;第三步,以地鐵站口緩沖區(qū)為選擇單元,疊加選擇在緩沖區(qū)內的訂單的起始點和結束點,并把所有被選擇的訂單合并導出,成為最終在深圳市地鐵站域范圍內進行接駁換乘騎行的出行訂單,如圖 2-3。另外,由于在數據清洗過程中已經將短時間的騎行訂單刪除,也就相當于把騎行距離小于 200 m 的訂單剔除,所以不存在同一訂單的起始點和結束點都在緩沖區(qū)內的情況。通過以上數據處理步驟,深圳地鐵站域共享單車接駁換乘的所有出行數據,用于分析共享單車使用的時空間特征,數據量約為 410 萬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凱;;有軌電車配套接駁公交的規(guī)劃方法研究[J];中國市政工程;2016年05期
2 楊絢然;;小豬巴士:因為精細化運營,上座率達90%[J];創(chuàng)業(yè)邦;2017年01期
3 樊慧;王正;單曉芳;;大型居住區(qū)軌道接駁公交體系的優(yōu)化——以上海寶山顧村為例[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3年06期
4 王潔;關于“接駁”[J];語文建設;2003年09期
5 徐申;;廣珠城軌延長線年底動工[J];廣東交通;2013年06期
6 牛玉;汪德根;;城市交通與高鐵站接駁系統特征及模式——以蘇州和上海為例[J];旅游學刊;2016年03期
7 張皓;杜守帥;;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功能分析[J];藝術科技;2016年02期
8 韓峰;;城市軌道交通接駁設計方法研究及實例分析[J];都市快軌交通;2015年03期
9 汪雅蓮;;昆明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接駁規(guī)律研究[J];鐵道勘測與設計;2014年05期
10 嚴海;楊榮榮;熊文;劉濤;陳楠;;步行和自行車接駁軌道交通時空閾值研究[J];城市交通;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東方;郭本峰;張壯;蔣寅;;天津市中心城區(qū)軌道交通接駁規(guī)劃策略研究[A];2017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7年
2 馬山;郭本峰;李科;;基于數據驅動的軌道車站接駁環(huán)境評估方法研究[A];品質交通與協同共治——2019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9年
3 楊寧;何玉杰;;國產和進口兩種接駁機接駁效果的對比[A];中國輸血協會第九屆輸血大會論文專輯[C];2018年
4 賴文韜;章媛;;基于職住分離的定制公交與地鐵接駁體系研究[A];活力城鄉(xiāng) 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6城市交通規(guī)劃)[C];2019年
5 紀尚志;崔揚;;軌道交通接駁特征分析及啟示——以天津市為例[A];協同發(fā)展與交通實踐——2015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暨第28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6 蔣源;喬俊杰;;軌道交通接駁騎行路徑選擇影響研究[A];品質交通與協同共治——2019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9年
7 蔣源;李星;;無樁公共自行車接駁軌道交通使用特征研究[A];品質交通與協同共治——2019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9年
8 王子甲;丁泓翔;陳峰;;公共租賃自行車接駁地鐵距離特征分析[A];2017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7年
9 張鑫;孔令錚;李亮;陳冠男;;北京市軌道交通接駁設施實施規(guī)劃[A];2017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7年
10 謝覃禹;郭勁松;;城市軌道交通短途接駁公交線路規(guī)劃研究[A];創(chuàng)新驅動與智慧發(fā)展——2018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馬明明 通訊員 李亞兵;高鐵站接駁換乘 讓旅程更加便捷[N];張家口日報;2019年
2 李爾靜;公交接駁難:“小問題”會變成連鎖反應[N];長江日報;2019年
3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邱正;站城一體化:交通換乘接駁“時差”亟須消除[N];青島日報;2019年
4 記者 張璐;搭建國際科技資源接駁驛站[N];天津日報;2019年
5 本報記者 王川;設立創(chuàng)業(yè)者支持基金 接駁各大旅游景點[N];聯合日報;2018年
6 本報記者 龔仁智;廈門港接駁能力智能升級[N];中國交通報;2017年
7 記者 張雪鋒;加大對旅游鐵路的宣傳推介力度 多從方便乘客出行考慮交通接駁[N];三亞日報;2017年
8 記者 曾維棟;4縣市高鐵接駁專線即將試運行[N];玉林日報;2017年
9 賈慶森;承接創(chuàng)新輻射,接駁廣深要更快點[N];東莞日報;2017年
10 記者 張燕 通訊員 毛敏爾 舒英;軌道交通接駁量近百萬人次[N];寧波日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史劍光;基于海底觀測網絡的AUV非接觸接駁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2 王晶;基于綠色換乘的高鐵樞紐交通接駁規(guī)劃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3 盧漢良;海底觀測網絡水下接駁盒原型系統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王云;應對城市軌道交通突發(fā)服務中斷的接駁公交應急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5 熊杰;接駁地鐵的社區(qū)公交微循環(huán)系統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6 陳燕虎;基于樹型拓撲的纜系海底觀測網供電接駁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彭時林;混合型水下滑翔機運動控制與水下接駁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雪穎;地鐵站域無樁共享單車騎行時空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李崇霄;接駁地鐵的支線小巴站點空間設計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D];深圳大學;2018年
3 王沖;接駁公共交通的共享單車特性及調度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9年
4 張聰聰;軌道交通突發(fā)中斷下的應急公交接駁模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5 李晨;基于PLC的海底接駁盒數據采集與監(jiān)控系統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6 龍建;基于嵌入式PC的AUV水下接駁站中央控制系統設計與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7 馬金磊;自行車接駁軌道交通行為研究[D];長安大學;2018年
8 姜珊;基于乘客出行感知的軌道交通接駁設施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18年
9 張鵬浩;接駁高鐵站的區(qū)域靈活型公交調度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年
10 聶靖入;基于改進禁忌搜索算法的靈活公交接駁線路規(guī)劃研究[D];清華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28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2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