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集料泡沫瀝青混合料設計及性能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U414
【圖文】:
最大化[6-9]。表 1-2 建筑垃圾的組成及比例國家或城市荷蘭 德國 西班牙愛沙尼亞渥太華(加拿大)加利福尼亞(美國)上海(中國)臺灣(中國)統(tǒng)計年份 2001 2007 2005 2006 2007 2008 2014 2002混凝土 40% 70% 12% 17% 9% 4.1% 22.6%-42.9% 51.7%砂漿 25% - 54% - 3% - 38.3%-63.8% -瀝青 26% 27% 5% 9% 17% 10.7% 0 -木材 2% - 4% - 26% 49.8% 8.4%-11.2% 10.9%金屬 2% - 3% 40% 9% - 3.1%-6.5% 5.5%石膏 - 0.4% 0.2% - - 5.5% 1.1%-2.1% -塑料 - - 2% - - - 0 2.4%其它 6% 2.6% 19.8% 34% 36% 29.9% 0 29.5%
2.1 瀝青發(fā)泡技術2.1.1 泡沫瀝青發(fā)泡原理泡沫瀝青發(fā)泡原理如圖 2-1 所示,當冷水滴(環(huán)境溫度)與高溫瀝青(140℃以上)接觸時,立即發(fā)生連鎖物理反應:熱瀝青與小水滴表面發(fā)生熱量(能量)交換,立即將水滴加熱至 100℃,同時瀝青降溫冷卻。因為瀝青傳遞的熱量超過水滴汽化的潛熱,水滴急劇膨脹產(chǎn)生大量體積的水蒸汽聚集于膨脹腔內(nèi)。膨脹腔里的蒸汽泡在壓縮空氣的推動下壓入瀝青的連續(xù)相,伴隨融有大量蒸汽泡的瀝青從噴嘴噴出,蒸汽膨脹從而使得略微變涼的瀝青形成薄膜狀,并依靠薄膜的表面張力將氣泡完全裹覆。在蒸汽膨脹過程中,瀝青膜產(chǎn)生的表面張力抵抗蒸汽壓力直到趨于一種亞穩(wěn)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但由于氣泡容易破滅,保存難度較大,因此泡沫瀝青一般現(xiàn)制現(xiàn)用。
2.1 瀝青發(fā)泡技術2.1.1 泡沫瀝青發(fā)泡原理泡沫瀝青發(fā)泡原理如圖 2-1 所示,當冷水滴(環(huán)境溫度)與高溫瀝青(140℃以上)接觸時,立即發(fā)生連鎖物理反應:熱瀝青與小水滴表面發(fā)生熱量(能量)交換,立即將水滴加熱至 100℃,同時瀝青降溫冷卻。因為瀝青傳遞的熱量超過水滴汽化的潛熱,水滴急劇膨脹產(chǎn)生大量體積的水蒸汽聚集于膨脹腔內(nèi)。膨脹腔里的蒸汽泡在壓縮空氣的推動下壓入瀝青的連續(xù)相,伴隨融有大量蒸汽泡的瀝青從噴嘴噴出,蒸汽膨脹從而使得略微變涼的瀝青形成薄膜狀,并依靠薄膜的表面張力將氣泡完全裹覆。在蒸汽膨脹過程中,瀝青膜產(chǎn)生的表面張力抵抗蒸汽壓力直到趨于一種亞穩(wěn)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但由于氣泡容易破滅,保存難度較大,因此泡沫瀝青一般現(xiàn)制現(xiàn)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憶華;劉新海;彭宇;李祥坤;楊曉林;;廢瓷磚再生砌筑砂漿性能試驗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2 趙永柱;;建筑固體廢棄物再生骨料在道路基層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3年23期
3 高旺生;;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的耗能排放效果分析[J];公路工程;2012年04期
4 趙桂娟;;泡沫瀝青用量和礦料級配對混合料拌和用水量影響[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2年03期
5 徐金枝;郝培文;劉麗;;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學特性試驗[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6 鄒友泉;司徒麗新;;水泥摻量對泡沫瀝青混合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年07期
7 李秀君;拾方治;張永平;;拌和用水量對泡沫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08年01期
8 何桂平,曹翠星,韓海峰;路面冷再生用瀝青的發(fā)泡性能影響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9 楊虎榮,何桂平,韓海峰;不同粘度瀝青的發(fā)泡性能比較和機理分析[J];公路;2004年06期
10 李洪斌,焦銀河,王鐵兵,張弘_";論礦料級配對SMA混合料馬歇爾穩(wěn)定度的影響[J];東北公路;200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強;基于舊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耐久性半剛性基層性能及設計參數(shù)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胡宗文;冷再生瀝青路面材料性能及結構組合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3 徐金枝;泡沫瀝青及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技術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畢京杰;冷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評價[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唐積民;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3 徐馳;利用再生集料的半剛性基層抗裂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劉娜;泡沫瀝青與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中長期使用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5 趙新坡;密級配瀝青穩(wěn)定碎石基層材料與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467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4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