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地震波法檢測水泥混凝土路面脫空的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08 09:04
【摘要】:板底脫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種常見的病害,其直接影響到道路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截止2012年底,我國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為165.32萬公里,占我國公路總里程的39.0%,由此可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國地位之重,因而及時檢測、預防、處治脫空變得尤為重要,而準確地評定板底脫空狀態(tài)則是處治脫空的前提。本文在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脫空形成機理之后,對現(xiàn)有的脫空檢測方法進行了比較,然后基于機械振動相關理論,視板底脫空為對混凝土板振動系統(tǒng)等效剛度的削減,進而提出了一種新的脫空檢測法——地震波檢測法。借助振動記錄儀,通過大量室內(nèi)外試驗,記錄與分析不同脫空狀態(tài)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微地震波,探索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在不同脫空狀態(tài)下的振動特性規(guī)律,初步獲得了水泥混凝土板在不同脫空狀態(tài)下的振動規(guī)律,開發(fā)了一種快速、簡便、經(jīng)濟的脫空檢測方法。檢測時可對混凝土板施加定量的沖擊荷載時,并用振動儀采集水泥混凝土板的振動信號,判定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脫空狀態(tài),該方法在實體工程得到了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板的脫空狀態(tài)與其振動信號參數(shù)(最大振速、主頻、振動時間)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不同脫空狀態(tài)的(無脫空、輕微脫空、嚴重脫空)水泥混凝土板均有其各自的振動規(guī)律。脫空程度對試驗結果影響最顯著,且脫空程度越嚴重,所測板振動信號的最大振速越大、主頻越高、振動時間越長,此外,不同的錘擊位置和不同的落錘高度以及接觸面等也會對試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可為脫空檢測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同時也對水泥混凝土面養(yǎng)護和改造時的脫空處治施工具有指導意義。
【圖文】:

路面類型,公路里程,鋪裝路面


公路運輸作為現(xiàn)代化交通運輸?shù)奈宸N基本方式之一,相對其他四種運輸方式而言,其可實現(xiàn)“門到門”的運輸,并能夠深入到工礦企業(yè)、廣大農(nóng)村和邊遠地區(qū),這是其他運輸方式所不具備的[1],因而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的公路事業(yè)也蒸蒸日上。由交通運輸部在 2012 年公布的我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可知:截止 2012 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近 424 萬公里,其中有鋪裝路面和簡易鋪裝路面占公路總里程的 66.0%,即 279.86 萬公里。在各類路面里程中,有鋪裝路面和簡易鋪裝路面分別為 229.51 萬公里和 50.35 萬公里,而對于有鋪裝路面而言,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里程分別為 165.32 萬公里和 64.19 萬公里,相較于 2011 年而言,各增加了14.10 萬公里和 5.06 萬公里,減少 0.88 萬公里;未鋪裝路面 143.89 萬公里,減少 5.18萬公里,各自所占比例見圖 1.1。由此可見水泥混凝土路面占我國有鋪裝路面的比例之高,當然這與水泥混凝土路面本身的優(yōu)勢分是不開,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整體強度高、熱穩(wěn)性好、經(jīng)久耐用、色澤鮮明利用夜間行車、便于就地取材、施工技術成熟等優(yōu)勢,同時其相較瀝青路面而言也更經(jīng)濟、更環(huán)保。

沖刷作用,抽吸作用,基層材料,動水壓力


碩士學位論文出 Ca(OH)2,使得基層材料發(fā)生溶蝕,這些都會導致基層材料的強度和抗沖刷能力的降低,進一步促使脫空的更快形成。(2)對基層材料的沖刷水分由接縫或裂縫等位置進入面層和基層的交界面,且部分水會滯留其中,當重載車輛經(jīng)過時會產(chǎn)生相當大的動水壓力,且這種水壓力會隨車速的提高而呈直線上升的趨勢[41]。巨大的動水壓力會將基層中的部分細小顆粒直接沖走,并產(chǎn)生唧泥現(xiàn)象,這就是水對基層的沖刷作用,其沖包括沖壓和抽吸兩個過程,見圖 2.1。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416.2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益輝;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現(xiàn)狀[J];廣東建材;2001年06期

2 曾范軍,王旭;淺談如何保證水泥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5年09期

3 路道平;董熙強;;水泥混凝土質(zhì)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整治對策[J];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4 羅慈彬;;淺析影響水泥混凝土強度的因素[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10期

5 李鳳霞;;水泥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07年05期

6 岳秀梅;;淺談水泥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原因與控制方法[J];民營科技;2007年11期

7 楊喜文;;淺談水泥混凝土路的施工[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8年06期

8 周圍;張秀芹;;如何控制水泥混凝土的質(zhì)量[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年10期

9 ;2009水泥混凝土國際研討會召開[J];建材技術與應用;2009年06期

10 李巖;;水泥混凝土構造物質(zhì)量控制[J];民營科技;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春菊;;水泥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學會2005年年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5年

2 劉曉勇;談至明;;橡膠水泥混凝土應用研究綜述[A];第九次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梁廣德;;水泥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環(huán)節(jié)[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8卷)[C];2007年

4 舒利紅;;低溫對水泥混凝土質(zhì)量的影響及控溫措施[A];開拓進取 再創(chuàng)輝煌——貴州省公路學會2008年技術交流論文集[C];2008年

5 楊慶國;易志堅;李祖?zhèn)?萬銅嶺;;道路舊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新技術新材料與新設備卷[C];2002年

6 楊慶國;易志堅;李祖?zhèn)?李衛(wèi)慶;馬銀華;;柔性纖維水泥混凝土收縮性能研究[A];中國公路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符仕新;;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的成因及防治[A];海南省公路學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9年

8 張中杰;;高速公路混凝土施工管理[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3卷)[C];2010年

9 苗勁松;耿正君;;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防治措施分析[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8卷)[C];2007年

10 奚飛達;;我國水泥混凝土制品行業(yè)“十二五”技術標準體系研究[A];201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宗壽;水泥抹面后開始養(yǎng)護時灑水出現(xiàn)起泡是何原因[N];中國建材報;2009年

2 林宗壽;新澆水泥混凝土受凍有何危害[N];中國建材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紅;給力水泥混凝土[N];中國建材報;2011年

4 記者 張彥鵬;襄汾縣成立水泥混凝土協(xié)會[N];臨汾日報;2009年

5 散協(xié);“十二五”水泥混凝土技術重點向四個方面發(fā)展[N];中國建材報;2012年

6 散協(xié);混凝土技術改造四大發(fā)展方向[N];中國建材報;2012年

7 孟長春 孫先同;對松平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yǎng)護的建議[N];阿壩日報;2006年

8 涵歲;2009水泥混凝土國際研討會召開[N];中國建材報;2009年

9 唐喜庚;速凝劑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應用[N];中國建材報;2011年

10 孫巖;“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 路面關鍵技術”課題通過驗收[N];中華建筑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侯子義;鋪面水泥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高英力;超細粉煤灰高性能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縮變形及抗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3 何銳;高韌性水泥混凝土鋪裝材料特性與結構分析[D];長安大學;2013年

4 鄭芳宇;水泥混凝土材料過程工程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仁旺;高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的強度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王建生;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4年

3 何梁;堿式硫酸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4 楊櫟珩;堿式硫酸鎂水泥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5 劉湘龍;地震波法檢測水泥混凝土路面脫空的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5年

6 姚亮;小粒徑露石水泥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帥立輝;聚合物多孔水泥混凝土彩色路面施工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鄭少鵬;基于流變特性的新拌水泥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李朋飛;納米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10 徐金欣;降噪排水多孔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與組成設計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462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462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73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