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配置豎向無粘結預應力筋的RC橋墩殘余變形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21 18:01
【摘要】:為進一步討論采用豎向無粘結預應力筋減少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橋墩震后殘余位移的可行性,建立了豎向配置預應力筋的RC橋墩動力分析模型,結合擬靜力和振動臺試驗結果,對數值分析模型的準確性進行了驗證。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無粘結預應力筋對RC橋墩震后殘余位移的影響。結果表明,RC橋墩中配置豎向無粘結預應力筋能夠明顯減小橋墩震后殘余位移;隨預應力筋配筋率的增加,墩頂殘余位移值明顯減少;預應力筋初始應力和預應力筋位置對橋墩震后殘余位移影響不大。近斷層地震動是引起橋墩震后殘余位移過大的主因,遠場地震動下,橋墩震后殘余位移與墩頂最大位移的比值在10%內;而近斷層地震動下,橋墩震后殘余位移與墩頂最大位移的比值可達30%以上。預應力筋最大應力值隨墩頂最大變形基本呈線性增加的趨勢。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RC) piers by using vertical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a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RC piers with vertical prestressed tendon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sults of quasi static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are combine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is ve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e of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RC pier aft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in RC piers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pier after earthquake, and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pier top de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reinforcement ratio of prestressed tendons. The initial stress of prestressed tendons and the position of prestressed tendon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pier after earthquake. Near fault ground mo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excessiv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er after earthquake. The ratio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er to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ier top is within 10% under far field ground motion, but under near fault ground earthquake, the ratio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to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ier is less than 10%. The ratio of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to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is over 30%. The maximum stress value of prestressed tendon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pier top.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防災科技學院;大連海事大學道路與橋梁工程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678150) 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XH17064)
【分類號】:U442.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司炳君;陳燦;孫治國;王東升;;無黏結預應力RC橋墩抗震性能的數值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4年03期

2 李忠獻;李楊;李寧;;RC橋墩抗震性能分析模型與驗證[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4年01期

3 孫治國;王東升;司炳君;李宏男;張明生;;采用預應力筋進行RC橋墩地震損傷控制的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4 余波;劉迪;楊綠峰;;考慮P-△效應的橋梁結構震后概率殘余位移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4年01期

5 郝建兵;吳剛;吳智深;;單自由度體系等強度殘余位移譜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3年10期

6 吳浩;呂西林;;無粘結后張拉預制剪力墻抗震性能模擬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3年19期

7 李明;謝禮立;翟長海;楊永強;;近斷層地震動區(qū)域的劃分[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5期

8 王志強;葛繼平;魏紅一;;東海大橋預應力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治國;王東升;李宏男;杜修力;;鋼筋混凝土橋墩彎剪數值分析模型[J];計算力學學報;2013年02期

2 司炳君;張明生;孫治國;王東升;;豎向配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研究綜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2年03期

3 曾志和;樊劍;余倩倩;;基于性能的橋梁結構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工程力學;2012年03期

4 陸本燕;劉伯權;邢國華;吳濤;;橋梁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防目標與性能指標研究[J];工程力學;2011年11期

5 孫澤陽;吳剛;吳智深;張敏;;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增強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6 余波;劉陶鈞;洪漢平;;捏攏效應與P-Δ效應對地震延性需求和損傷指標的影響[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4期

7 司炳君;孫治國;杜修力;王東升;黃照南;;鋼筋混凝土橋墩地震彎剪破壞機理與震后快速修復技術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7期

8 郭鋒;吳東明;許國富;O 雨林;;中外抗震設計規(guī)范場地分類對應關系[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1年02期

9 禚一;李忠獻;;鋼筋混凝土纖維梁柱單元實用模擬平臺[J];工程力學;2011年04期

10 王墩;呂西林;;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研究進展[J];結構工程師;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曉燕;馮瑞;袁迎曙;;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防護與修復[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陳群;金橋廣場A幢無粘結預應力筋施工技術[J];福建建設科技;2000年01期

3 杜進生,劉西拉;基于結構變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應力變化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08期

4 劉艷輝,王金山,趙世春;框架小位移時無粘結預應力筋運動規(guī)律推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4期

5 汪申,王雁鈞;無粘結預應力筋在污水處理廠消化池中的應用[J];河南建材;2004年03期

6 余雙林;無粘結預應力筋施工中的一些措施[J];建筑安全;2005年08期

7 鄧力權;無粘結預應力筋斷筋處理[J];中國建設信息;2005年15期

8 安世平;環(huán)向無粘結預應力筋在污水廠終沉池中的應用[J];浙江建筑;2005年01期

9 國鋒鋒;翟傳明;;某工程無粘結預應力筋斷裂原因分析[J];工程質量;2008年07期

10 徐金聲;無粘結預應力筋的計算[J];建筑結構學報;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屈偉;陳中;;無粘結預應力筋摩阻的研究和補充[A];第六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2 許懷錦;高林;;曝氣池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施工[A];山東建筑學會成立5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3 陶學康;;《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簡介[A];高效預應力混凝土工程實踐[C];1993年

4 廖順知;盧金;;無粘結預應力筋專用防腐潤滑脂國內外概況及應用[A];第五屆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7年

5 潘濤;王紹義;;雙向無粘結預應力筋鋪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A];第十一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6 馬愛民;許小新;李向戰(zhàn);;屋面現(xiàn)澆板無粘結預應力筋施工技術[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7 杜進生;賴國麟;;使用荷載下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應力分析[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1992年

8 徐金聲;薛立紅;;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端部構造及局部承壓強度的計算[A];第五屆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7年

9 陳茜;;《無粘結預應力筋專用防腐潤滑脂》修訂簡介[A];第十六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會議暨第十二屆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李京一;;提高無粘結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的工程實踐[A];第九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謝桂英;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扁梁的分析與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2 謝奕欣;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非線性分析[D];湖南大學;2008年

3 孫陸珍;UPPC簡支梁受力性能的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4 葉林;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非線性全過程滯回分析[D];湖南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2859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859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a7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