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居民出行鏈特征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2014 resident trip survey in Qiqihar, 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rip ch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ip chain travel mode, and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rip chain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umber of trip chains in Qiqihar is 1.39 times per day. Nearly half of the residents need to transfer and the average trip chain length is 1.68. In different modes of travel chai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travel chain, the proportion of car travel chain increases,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travel chain decreases; when the ratio of public transport travel chain reaches 0.6, Most people can accept the choice of bus travel. The trend of arrival time and departure time in the travel chai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but the arrival time lags behind the departure time, and the amount of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and residential land attract more than 80% of the trip chai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rip chain is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ffic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2014AA110304)
【分類號】:U49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趙瑩;柴彥威;;基于出行鏈的居民行為決策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0年10期
2 褚浩然;鄭猛;楊曉光;韓先科;;出行鏈特征指標的提出及應用研究[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3 楊敏;陳學武;王煒;萬濤;;通勤出行簡單鏈和復雜鏈的選擇行為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8年02期
4 鮮于建川;雋志才;;出行鏈與出行方式相互影響模式[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5 譚家美;徐瑞華;;影響出行鏈構(gòu)成的多因素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10期
6 呂驥;董治;吳兵;;基于出行鏈理論的城際旅客出行特征研究[J];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7 楊柳;;城市通勤出行鏈模式選擇行為研究[J];科技資訊;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鐵;高林杰;景鵬;陳東清;;不同核函數(shù)SVM在居民出行方式預測模型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郭亮;賀慧;;基于行為需求的城市交通規(guī)劃目標與對策研究[J];城市規(guī)劃;2009年01期
3 冉江宇;過秀成;陳永茂;羊釗;張曄;唐亮;;基于聚類非參數(shù)檢驗的動態(tài)停車需求分布特征[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周航;胡昊;;基于Logit模型的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設(shè)置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年03期
5 欒琨;雋志才;宗芳;;通勤者出行方式與出行鏈選擇行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6 柴彥威;塔娜;;中國時空間行為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3年09期
7 葉茂;于淼;過秀成;竇雪萍;;歷史城區(qū)居民出行活動模式選擇影響因素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8 趙應場;譚家美;;出行鏈化的貝葉斯網(wǎng)絡(luò)預測[J];道路交通與安全;2015年01期
9 溫劍鋒;陶順;肖湘寧;駱晨;廖坤玉;;基于出行鏈隨機模擬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分析[J];電網(wǎng)技術(shù);2015年06期
10 冉江宇;過秀成;何小洲;;基于出行鏈的OD擴樣方法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弘_";基于活動方法的個體出行行為分析與出行需求預測模型系統(tǒ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翟華偉;軌道交通客流動態(tài)分布形式建模及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3 陳團生;通勤者出行行為特征與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周偉;城市動態(tài)路況信息下交通行為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5 鮮于建川;通勤者活動—出行選擇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趙丹;綜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鏈重構(gòu)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7 陳堅;出行行為與公交定價理論及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8 楊露萍;小汽車通勤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轉(zhuǎn)移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9 阮英俊;胡志明市道路交通擁擠收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花;基于乘客出行鏈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zhì)量綜合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饒秋麗;商務中心區(qū)通勤者出行鏈和方式選擇行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周會粉;中國居民時間利用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麗;基于出行鏈的通勤出行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高峰;私人小汽車出行屬性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6 岳芳;上班出行行為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7 李婧;節(jié)假日出行行為特征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8 李妲;基于活動的節(jié)假日出行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9 張政;老年人出行行為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10 王迎;基于活動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模型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間分布的最新變化[J];城市規(guī)劃;2003年05期
2 褚浩然;鄭猛;楊曉光;韓先科;;出行鏈特征指標的提出及應用研究[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3 張文佳;柴彥威;;居住空間對家庭購物出行決策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09年03期
4 周素紅;閆小培;;城市居住-就業(yè)空間特征及組織模式——以廣州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5年06期
5 周素紅,閆小培;廣州城市空間結(jié)構(gòu)與交通需求關(guān)系[J];地理學報;2005年01期
6 張文佳;柴彥威;;基于家庭的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理論與驗證模型[J];地理學報;2008年12期
7 馬清裕;張文嘗;;北京市居住郊區(qū)化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8 雋志才,李志瑤,宗芳;基于活動鏈的出行需求預測方法綜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9 張文佳;柴彥威;;時空制約下的城市居民活動——移動系統(tǒng)——活動分析法的理論和模型進展[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09年04期
10 柴彥威;塔娜;;北京市60年城市空間發(fā)展及展望[J];經(jīng)濟地理;2009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志瑤;基于活動的出行需求預測模型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陳團生;通勤者出行行為特征與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紅;李軍;;基于信息熵的居民出行空間分布變化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2007年05期
2 馬克平;曹伯虎;范小勇;;天津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與交通政策探討[J];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2007年04期
3 孟夢;王乾;雷黎;;城市居民出行的潮汐特征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14期
4 陳云;;杭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發(fā)展對策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年12期
5 楊文婷;譚永俊;尤淑燕;趙海嬌;陳琴;梁翰;高志剛;;烏魯木齊市居民出行行為調(diào)查分析[J];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6 鄧毛穎,謝理,林小華;基于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廣州市交通發(fā)展對策探討[J];經(jīng)濟地理;2000年02期
7 鄧毛穎,謝理,林小華;廣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發(fā)展的對策[J];熱帶地理;2000年01期
8 張濤;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發(fā)展對策研究[J];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9 劉強;陸化普;鄒博;王繼峰;;基于居民出行特性分析的大連市客運需求特性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10 鄒志云;蔣忠海;梅亞南;宋程;;大中城市居民出行強度的聚類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唐敏文;諶志強;閆常鑫;;長沙市中心城區(qū)居民出行特征分析[A];2010年湖南省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論文集[C];2010年
2 李楓;薛美根;柳鑫;;城市居民出行數(shù)據(jù)自動采集試驗研究[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薛美根;李楓;柳鑫;;居民出行數(shù)據(jù)自動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趙敏;張衛(wèi)國;俞立中;;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與城市交通CO_2的排放[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先友;;農(nóng)村居民出行服務系統(tǒng)建設(shè)探討——以江蘇省農(nóng)村居民出行服務系統(tǒng)建設(shè)為例[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樊艷兵;公交改線要考慮到居民出行方便[N];華夏時報;2006年
2 張鷗;居民齊心協(xié)力修臺階[N];鞍山日報 ;2008年
3 陳紅霞;政協(xié)助力緩解居民出行難[N];四川政協(xié)報;2013年
4 賈曉燕;60多個小區(qū)居民出行得改善[N];北京日報;2007年
5 記者 馮勁松邋通訊員 段立運 實習生 羅璇;便捷交通改善邊遠小區(qū)居民出行難[N];長江日報;2007年
6 記者 李鵬;改造新建道路 城區(qū)居民出行更方便[N];眉山日報;2007年
7 記者 孫濱 實習生 韓建超 通訊員 何孝齊;44.5%居民出行靠步行[N];湖北日報;2009年
8 楊勵雅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優(yōu)化居民出行方式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吳立紅 記者 馬梁木;市房產(chǎn)局樓頂清雪忙[N];雞西日報;2007年
10 記者 季杰 通訊員 鐘彩玲;寶龍居民出行更便捷[N];深圳商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海峰;城市形態(tài)、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劉蔚;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影響因素及引導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寶峰;居民出行信息系統(tǒng)設(shè)計與開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夏靜;石家莊市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居民出行分析及客運優(yōu)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
3 武瑛;城市邊緣區(qū)居民出行特性分析及交通發(fā)展對策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4 李民;基于活動鏈的居民出行行為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5 趙貝;居民出行方式特征分析與公交優(yōu)先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何明衛(wèi);城市居民出行目的地選擇的非集計行為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7 韓仲金;長春市交通網(wǎng)絡(luò)與居民出行的關(guān)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童曉君;基于出租車GPS數(shù)據(jù)的居民出行行為分析[D];中南大學;2012年
9 方震;居民出行意愿調(diào)查的離散選擇模型[D];長安大學;2012年
10 邙曉宇;基于GIS的居民出行數(shù)據(jù)可視化分析系統(tǒng)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31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3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