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鐵路二郎山深埋隧道的地應力場反演分析
[Abstract]:Erlangshan Tunnel is a key control project of Sichuan-Tibet Railway. The geostress analysis in the tunnel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ailway rou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horizontal symmetrical gradient stress are determined by engineering analogy analysis and stress calculation. The numerical inversion of the deep burying scheme of Erlangshan Tunnel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CAD,ANSYS and FLAC3D software synthetically. The stress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unnel axi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and the local stress stat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has obvious changes near the structural plane and lithologic boundary point.
【作者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172279,41230635) 交通運輸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113188051090)
【分類號】:U4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正;李天斌;孟陸波;許鐘元;陳國慶;;鷓鴣山隧道地應力反演模型與三維地應力[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2 李永松;尹健民;陳建平;許靜;汪潔;;基于模擬退火和粒子群混合算法的地應力場分析[J];人民長江;2011年23期
3 夏彬偉;李曉紅;韓昌瑞;康勇;;深埋隧道層狀巖體地應力反演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9年04期
4 陳華根,吳健生,王家林,陳冰;模擬退火算法機理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5 張良剛;吳立;徐昌茂;賴云;;高速鐵路大斷面隧道地應力測試與分析[J];鐵道建筑;2012年09期
6 石敦敦,傅永華,朱暾,劉春菊;人工神經網絡結合遺傳算法反演巖體初始地應力的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年02期
7 李青麒;初始應力的回歸與三維擬合[J];巖土工程學報;1998年05期
8 姚顯春;李寧;曲星;孫宏超;景茂貴;;拉西瓦水電站地下廠房三維高地應力反演分析[J];巖土力學;2010年01期
9 汪波;何川;吳德興;耿萍;;蒼嶺特長公路隧道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巖土力學;2012年02期
10 郭運華;朱維申;李新平;賈超;李勇;;基于FLAC~(3D)改進的初始地應力場回歸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泳;馬鵬;陳文華;;某水電站地下廠房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回歸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2 賈俊;;一種改進的BSOM灰度圖像輪廓提取算法[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3 郭喜峰;尹健民;劉元坤;艾凱;;清遠抽水蓄能電站地應力場有限元回歸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年05期
4 付成華;周洪波;;瀑布溝地下廠房區(qū)初始地應力精細反演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9年06期
5 王麗蓉;;模擬退火算法在電站鍋爐燃燒優(yōu)化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27期
6 王伯軍;張士誠;李莉;;基于地應力場的井網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7年03期
7 陳華根;李嘉哠;吳健生;于鵬;;MT-重力模擬退火聯合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2期
8 吳杰康;唐利濤;黃奐;盧永文;;基于遺傳算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的水火電力系統(tǒng)發(fā)電多目標經濟調度[J];電網技術;2011年05期
9 王彥超;沈云發(fā);黃捍東;;基于快速模擬退火算法的疊前三參數同步反演[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2期
10 張峰;呂震宙;;可靠性靈敏度分析的自適應重要抽樣法[J];工程力學;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婁延輝;王桂萱;張國強;馬震岳;;基于遺傳算法結合神經網絡的圍巖初始地應力反演[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理論與應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婁延輝;王桂萱;張國強;馬震岳;;基于遺傳算法結合神經網絡的圍巖初始地應力反演[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欣;李術才;;考慮天然滲流場影響的地應力場反演回歸分析及應用[A];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實例第一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鄒靜;李仲奎;;基于斷面變形監(jiān)測數據的地下洞室水平地應力系數三維反演實踐[A];2014中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大會(CTUC)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鵬飛;基于計算智能技術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萌;非線性濾波及在慣導系統(tǒng)傳遞對準中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周紅軍;芳烴型連續(xù)重整集總反應動力學模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高貫斌;關節(jié)臂式坐標測量機自標定方法與誤差補償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梁朝霞;基于生物網絡的下一代網絡電信業(yè)務平臺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6 石銘亮;復雜反應系統(tǒng)分子尺度反應動力學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韓軍;光學膜厚寬帶監(jiān)控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巨廣宏;高拱壩建基巖體開挖松弛工程地質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9 劉曉路;對地觀測衛(wèi)星系統(tǒng)頂層設計參數優(yōu)化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李攀峰;大型地下洞室群圍巖穩(wěn)定性工程地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澤;大臺煤礦深部原巖應力場及巖爆地質力學成因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軍平;等效聲速剖面的反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趙偉強;官地水電站地下廠房分段開挖性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4 黎利輝;基于特征選擇的入侵檢測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5 陸曉芳;改進的非?焖倌M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構造界面形態(tài)[D];西北大學;2011年
6 路立偉;基于模擬退火算法的頻率指配并行計算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張順;瑪爾擋電站地下廠房洞室工程地質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武寧;基于SA-PSO的預拌混凝土配送車輛調度優(yōu)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1年
9 雍睿;室內巖體結構面抗剪強度參數取值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10 劉艷軍;電廠動力配煤煤質預測模型與優(yōu)化模型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華根,吳健生,王家林;改進的重力模擬退火反演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張奇華,鐘作武,龔壁新;施加邊界位移產生純剪應力及反分析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0年02期
3 李永松;尹健民;艾凱;劉元坤;;地應力回歸分析方法與工程應用實例[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6年04期
4 劉杰,王媛;巖體流變參數反演的加速遺傳算法[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2001年06期
5 師學明,王家映;一維層狀介質大地電磁模擬退火反演法[J];地球科學;1998年05期
6 王連捷;丁原辰;劉琦勝;邵兆剛;譚成軒;王薇;陳貴忠;;引黃隧洞地應力測量[J];地質力學學報;1996年01期
7 崔芳鵬;胡瑞林;劉照連;張明;余文龍;;基于Surfer平臺的FLAC~(3D)復雜三維地質建模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8年05期
8 徐士良;崔振東;;秦嶺公路隧道2號豎井地應力與巖爆分析[J];工程地質學報;2010年03期
9 梁遠文,林紅梅,潘文彬;基于BP神經網絡的三維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廣西水利水電;2004年04期
10 蘇生瑞;王琦;李鵬;;汶川地震前后龍門山地區(qū)區(qū)域構造應力場演化的數值模擬[J];工程地質學報;201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言西早;;四川力爭開建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3年02期
2 譙珊;;孫中山與川藏鐵路建設的構想[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3 李志啟;;工程資訊[J];中國工程咨詢;2009年11期
4 ;川藏鐵路初步列入國家規(guī)劃 走向與318國道一致[J];巖土工程界;2008年11期
5 ;動態(tài)[J];中國西部;2009年01期
6 張洪文;常輝;陳永;紀小彬;;川藏鐵路風沙路基的防護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4年25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蓓;88名代表聯名提議——2011年開建川藏鐵路[N];現代物流報;2008年
2 建萱;民建成都市委建言 盡快建設川藏鐵路[N];四川政協報;2008年
3 川報記者 楊曉譚 江琦 方曉哺 張宏平;盡快啟動川藏鐵路建設[N];甘孜日報(漢文);2008年
4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楊曉 譚江琦邋方曉哺 張宏平;川藏鐵路:第二條“天路”箭在弦上[N];四川日報;2008年
5 劉昌福;川藏鐵路:時代的呼喚[N];雅安日報;2008年
6 記者 王代林;川藏鐵路初步列入國家規(guī)劃[N];四川日報;2008年
7 王代林;川藏鐵路初步被列入國家規(guī)劃[N];西部時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周華;我們該怎樣“迎接”川藏鐵路?[N];甘孜日報(漢文);2008年
9 孫紅麗;川藏鐵路線走向首次被披露[N];西部時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徐雅玲;川藏鐵路9月底開工[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本文編號:2205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0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