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載方式下的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動態(tài)響應分析
[Abstract]:The structural model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with semi-rigid base is constructed by ANSYS and transient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vertical moving and vertical dynamic stress history curves of pavement structure under the average moving constant load and half wave sinusoidal load. That is, the pavement structure of the two loading methods is similar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the inconsistent loading method only highlights in the less distance between the time period of the extreme value and the extreme value. This conclusion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inconsistent dynamic loads.
【作者單位】: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分類號】:U416.2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宏,吳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維護方法初探[J];公路;2000年09期
2 曲向進;淺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設計[J];東北公路;2001年02期
3 王守立,麻虹艷;瀝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遼寧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4 李愉平;瀝青路面質(zhì)量管理與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5 李江,封晨輝;永久性瀝青路面[J];石油瀝青;2005年03期
6 張雁,李維生,趙塵;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纖維穩(wěn)定料的發(fā)展綜述[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7 曹衛(wèi)東,陳旭,呂偉民;簡述國內(nèi)外低噪聲瀝青路面研究狀況[J];石油瀝青;2005年01期
8 宋秀蘭;楊英;;英試驗多孔瀝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9 卜偉;;瀝青路面熱風加熱的計算[J];建設機械技術(shù)與管理;2006年04期
10 賈渝;;2008年瀝青路面與環(huán)境專題研討會信息[J];現(xiàn)代交通技術(shù);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杰;;加強全面管理防止瀝青路面水破壞[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10卷)[C];2008年
2 劉韓英;張忠光;孫紅蘭;;淺談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與維修[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呂偉民;;低噪聲瀝青路面的聲學特性[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4 位俊濤;劉曉兵;;淺談瀝青路面施工質(zhì)量控制——以新密市滎密路施工為例[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13卷)[C];2010年
5 姬東;李黎;;瀝青路面水破壞原因分析與設計探討[A];第四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龍?zhí)?;微波加熱瀝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微波能應用學術(shù)會議”暨“2009年微波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張澤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關鍵施工質(zhì)量管理實踐[A];湖北省公路學會二○○九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錢國超;;江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十五”技術(shù)回顧與展望[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萬里鵬;程琳;;淺談瀝青路面水破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10卷)[C];2008年
10 楊海鷗;呂松年;;合理選擇瀝青路面設計結(jié)構(gòu)方案[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9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寶眾 特約記者 王麗霞;技術(shù)交流有助提升中國瀝青路面水平[N];中國交通報;2006年
2 趙會;岷江大道瀝青路面全面開鋪[N];眉山日報;2008年
3 王遠洋 孫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廣瀝青路面[N];蚌埠日報;2009年
4 記者 白秋薇;陜西:瀝青路面耐久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交通報;2010年
5 駐張家港首席記者 王樂飛 通訊員 蔣恒;港城“嘗鮮”瀝青路面修復新技術(shù)[N];蘇州日報;2011年
6 實習記者 賴囝楠;浙江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換顏”[N];中國交通報;2011年
7 實習生 李茜邋楊捷;彩色瀝青路面制作“獨占鰲頭”[N];長江日報;2007年
8 朱振宇;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損瀝青路面[N];中國交通報;2011年
9 張春躍;我市一項瀝青路面修復技術(shù)達到國際水平[N];保定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郭曉萍;探索瀝青路面“長壽”之道[N];泉州晚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川;典型瀝青路面動力行為及其結(jié)構(gòu)組合優(yōu)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2 劉圣潔;基于江西南部地區(qū)溫度條件的瀝青路面健康性能預測[D];長安大學;2015年
3 周澤洪;基于四川氣候和軸載要求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4 陳尚江;貴州高海拔地區(qū)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與材料適應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杜銀飛;瀝青路面取向熱誘導傳輸機理與結(jié)構(gòu)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6 劉濤;基于無損檢測方法的瀝青路面介電特性與施工質(zhì)量評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趙昕;瀝青路面熱效應發(fā)生理論及調(diào)節(jié)方法[D];長安大學;2011年
8 黎曉;基于疲勞累積損傷的瀝青路面使用壽命預估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9 耿立濤;瀝青路面溫度應力及超孔隙水壓力計算[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王書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瀝青路面性能關鍵參數(shù)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洋;車輛多輪隨機荷載作用下柔性瀝青路面動態(tài)響應研究[D];青島大學;2017年
2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疲勞損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李亮;典型瀝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藝及質(zhì)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4 趙耀華;基于性能的瀝青路面施工控制技術(shù)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曹玉華;季凍區(qū)高等級公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合理結(jié)構(gòu)及使用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6 劉世偉;瀝青路面冷銑刨切削機理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7 張勇;瀝青路面施工設備作業(yè)質(zhì)量指標體系與施工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8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瀝青路面耐久性的技術(shù)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9 高建綱;城市瀝青路面施工質(zhì)量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10 張丹妮;不飽和聚酯樹脂瀝青路面冷補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83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8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