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熱再生混合料疲勞性能研究
[Abstract]:The fatigue resistance of hot-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mixture with 100200250300 and 4040% RAP was studied by tri-point loading fatigue test, and the fatigue change law of hot-recycled mixture was revealed, and the fatigue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hot recycled mixt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P content,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hot recycled mixture to the change of strain level increases. Considering the climate zoning of China and the changing law of roa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mount of heat recycled mixtu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hoice of maximum RAP content of hot recycled mixtur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limate zoning of the road in which the road is located.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分類號】:U41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聶憶華;劉蘋;周志剛;侯月軍;戴旭;;再生劑對瀝青再生機理的影響研究[J];公路工程;2012年06期
2 蘭青;徐偉;趙勁松;劉平;;高比例RAP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在廣惠高速公路試驗與評價[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拴哲;瀝青路面廠拌熱再生及其設(shè)備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君;孫永成;楊宗文;;基于LabVIEW系統(tǒng)的GTM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shè)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2 劉鳳翰;陳曉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徑針片狀顆粒影響系數(shù)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廠拌熱再生瀝青的應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淺談彩色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shè)計與施工質(zhì)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劉應托;;淺議公路改建級配碎石底基層施工工藝[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黃志福;;論機制砂在高速公路中應用的經(jīng)濟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陳德金;張金寶;;瀝青路面再生技術(shù)在公路改建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吳兆兵;;AC-25C再生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shè)計淺談[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輝;;淺析瀝青碎石室內(nèi)目標配合比設(shè)計[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級公路瀝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質(zhì)量管理[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祿生;;瀝青穩(wěn)定碎石ATB-25和ATB-30路用性能試驗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2 代印松;;淺談水泥穩(wěn)定碎石生產(chǎn)配合比設(shè)計與施工質(zhì)量控制[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9分會場-公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孫家瑛;黃科;蔣華欽;;鋼渣微粉用于瀝青混合料的試驗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洪海;張建;;瀝青路面離析的材料和設(shè)備機理研究[A];第一屆兩岸三地綠色材料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劉穎;劉明;;公路行業(yè)中的低碳技術(shù)[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張平利;趙佃強;;水泥穩(wěn)定碎石配合比設(shè)計新思路[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11卷)[C];2009年
7 孫雪龍;凌晨;;集料壓碎值指標探討[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姜慧輝;;國外防止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微裂技術(shù)分析[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九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暉;;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質(zhì)研究[A];安徽節(jié)能減排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付佳麗;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穩(wěn)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試驗研究[A];安徽節(jié)能減排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驍;納米蒙脫土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的流變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付玉;納米蒙脫土改性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皓玉;車輛與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結(jié)構(gòu)動力學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李振霞;瀝青路面復合基層結(jié)構(gòu)與材料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5 董忠紅;重型車輛—瀝青路面系統(tǒng)動力響應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徐鷗明;長壽命瀝青路面設(shè)計指標與設(shè)計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7 魏道新;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損壞模式與結(jié)構(gòu)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黃琪;瀝青路面施工過程質(zhì)量評價與支付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9 尹應梅;基于DMA法的瀝青混合料動態(tài)粘彈特性及剪切模量預估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段躍華;基于X-ray CT的瀝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礎(chǔ)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博書;鐵尾礦砂免燒磚的制備及其特性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麗麗;道路病害視頻檢索與識別系統(tǒng)的設(shè)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建偉;城市主干道級配碎石材料組成分析與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楊航;摻溫拌劑的瀝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于志新;排水性瀝青路面在山區(qū)高速公路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洪剛;水—溫凍融條件下瀝青路面病害特征及發(fā)展機理[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王萬平;抗車轍瀝青混合料的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黃雄立;冰災對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響及災后養(yǎng)護對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炎炎;就地熱再生PE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姚飛;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shù)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月軍;周志剛;高及陽;;不同再生劑對舊瀝青性能的改善[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年03期
2 李建才;瀝青回收與再生[J];東北公路;2001年03期
3 劉登普;高等級瀝青路面再生技術(shù)及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4 陳啟宗;“工廠熱法”瀝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術(shù)[J];工程機械;2001年05期
5 陳啟宗;國外瀝青混凝土再生攪拌設(shè)備的發(fā)展[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0年10期
6 徐慎初;兩種觀念的碰撞 瀝青混凝土攪拌設(shè)備的比較[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2年10期
7 王欣,何文鋒,劉先淼;舊瀝青路面混合料檢測及其性能評價[J];廣東公路交通;2003年03期
8 譚積青;廣佛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維修及瀝青再生研究[J];廣東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9 郝培文,張登良;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能評價指標的研究[J];公路;2000年05期
10 黃建躍,劉先淼;談發(fā)展瀝青再生技術(shù)的幾個關(guān)鍵問題[J];公路;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玉紅;;水泥穩(wěn)定再生混合料的力學性能分析[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2年10期
2 黃彭;;瀝青熱拌再生混合料設(shè)計方法[J];華東公路;1987年05期
3 任拴哲;王曉文;李海;;瀝青熱再生混合料最大理論密度計算公式[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7年04期
4 劉偉;連續(xù)式瀝青再生混合料質(zhì)量的控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4年12期
5 苗乾;魏連雨;周衛(wèi)峰;魏如喜;;成型方法對水泥再生混合料性能影響試驗分析[J];中國市政工程;2010年06期
6 苗乾;魏連雨;周衛(wèi)峰;魏如喜;;成型方式對水泥再生混合料性能影響分析[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7 倪瑋;劉化學;劉強;;基于性能設(shè)計法的就地熱再生混合料設(shè)計方法研究與探討[J];華東公路;2012年01期
8 倪瑋;劉化學;劉強;;基于性能設(shè)計法的就地熱再生混合料設(shè)計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9 楊風英;陳文鋒;;水泥穩(wěn)定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1期
10 郭銀濤;劉清泉;劉振清;王松根;;基于改性乳化瀝青-水泥雙膠結(jié)料的半柔性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張藝言 實習生 張彩霞;來之于路“環(huán)”之于路[N];中國交通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郭康生;基于基準料合成的不同摻配率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2 許慧;基于RAP材料變異性的廠拌再生過程質(zhì)量管理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3 李茜;常溫再生RAP中老化瀝青及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4 鹿世勇;現(xiàn)場冷再生技術(shù)在二級公路大修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2011年
5 張明科;RAP變異性與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6 陸鵬;水泥穩(wěn)定碎石半剛性基層再生應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7 朱亞強;日蘭高速濟寧段海母(HiRM)再生施工技術(shù)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8 李希亮;高性能瀝青路面冷再生面層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78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7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