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在鄭萬鐵路128m鋼管混凝土拱橋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BIM + Bentley ; 參考:《蘭州交通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建造了一大批世界級橋梁,在橋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橋梁結構設計愈加追求新穎與構造復雜化,施工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建造參與方眾多,因此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設計、施工、管理、協(xié)同工作不能成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等問題,目前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BIM技術的引入與工程實踐。BIM技術這些年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廣,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論文首先對BIM技術及BrIM技術作了簡介,隨后介紹了BIM技術在美國、新加坡、英國的發(fā)展及規(guī)劃,同時分析了國內(nèi)BIM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本論文BIM技術的詳細應用依托于鄭萬鐵路128m尼爾森體系下承式系桿拱橋建造工程,利用Bentley系列軟件,如PowerCivil、Navigator、ProStructure等,結合施工現(xiàn)場實際,通過應用BIM技術成功地提前發(fā)現(xiàn)了內(nèi)外吊桿之間碰撞、預埋鋼管與預應力管道之間碰撞的問題,避免了施工事故的發(fā)生。應用三維可視化技術進行現(xiàn)場施工技術交底、振搗方案的優(yōu)化。還實現(xiàn)了工程量的統(tǒng)計、渲染漫游視頻的生成。并嘗試著實現(xiàn)了部分BIM施工信息管理、BIM施工進度管理的功能。最后將BIM模型導出至Midas FEA、Ansys有限元軟件中進行精細化有限元力學分析,大大節(jié)省了重復建立有限元模型的繁重工作,實現(xiàn)了鄭萬鐵路128m尼爾森體系系桿拱橋建造過程三維可視化與有限元仿真分析功能的轉換。本文實現(xiàn)了128m尼爾森體系系桿拱橋建造過程BIM技術的應用,成功的指導了現(xiàn)場施工,提高了現(xiàn)場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避免了過程施工的發(fā)生,事實證明:BIM技術有其自身巨大的優(yōu)勢,在國外發(fā)達國家已有了一套完善的體系,也有了大量的工程實際應用案例。在國內(nèi),橋梁建造全過程應用BIM技術還剛剛起步,對BIM的概念,BIM的標準、BIM的實施模式還都處于學習和摸索階段。展望未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廣,未來越來越多的橋梁建造項目將使用BIM技術,相信BIM技術在大跨度復雜橋梁的建造過程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橋梁BIM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uilt a large number of world-class bridges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bridge structure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ovel and complicat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e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are numerous, so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operative work can not become a unified whole and so on.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he introduction of BIM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BIM and BrIM technology, then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 and Britain.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BIM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detailed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through tie arch bridge in the 128m Nielsen system of Zhengwan railway. The application of Bentley series software, such as PowerCivil Navigator process, etc.,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it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suspenders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pre-buried steel pipe and the prestressed pipe has been successfully discovered in adv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accident has been avoided.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si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vibration-tamping scheme. Also realized the project quantity statistics, the rendering roaming video generation. And try to realize part of BI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BIM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function. Finally, the BIM model is derived to the Midas FEA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fine finite element mechanics analysis, which greatly saves the heavy work of repeatedly establish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functions of 3D visualiz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128m Nielsen system tied arch bridge in Zhengwan railway are re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128m Nielsen system tied arch bridge has been realized, which has successfully guided the field construction,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the 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void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ocess constructio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BIM technology has its own great advantages and has a set of perfect syste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s.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the concept of BIM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learning and groping.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with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relevant national departments, more and more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ll use BIM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BIM technology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long-span and complex bridges. Bridge BIM technolog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U44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瑞林,趙啟友;南京市棲霞大橋系桿拱橋施工[J];鐵道標準設計;2001年02期
2 ;鋼筋混凝土導型系桿拱橋技術成果通過專家評審[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4年01期
3 李慧君;;某系桿拱橋檢測與評估[J];建筑結構;2010年S2期
4 張永曉;;系桿拱橋坍塌原因分析與對策[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年07期
5 劉曉丹;王立忠;;常州西二環(huán)128m系桿拱橋索力監(jiān)控技術研究[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3年S1期
6 樊靜,彭艷君,楊舟;江蘇泰東河系桿拱橋的設計[J];福建建設科技;2000年04期
7 李志生,向和平;荷塘西江大橋110m跨體外系桿拱橋施工[J];廣東公路交通;2000年S1期
8 馬學起,潘興國;京杭運河大橋系桿拱橋支撐方式的選用[J];山東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董長海,陳正貴,梁廣雪,谷源遠;系桿拱橋的施工技術質(zhì)量控制[J];國外橋梁;2002年01期
10 申英桃;;淺談無風撐混凝土系桿拱橋的穩(wěn)定設計[J];河南水利;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慧君;;某系桿拱橋檢測與評估[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文君;;系桿拱橋拆除施工技術探討[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馮玉祥;;系桿拱橋線型控制與監(jiān)測技術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4 孫傳智;李愛群;繆長青;焦常科;;異型柔性系桿拱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研究[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5 王猛;薛建剛;;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系桿拱橋拆除施工技術[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劉世忠;;新城系桿拱橋模型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藺鵬臻;寧貴霞;劉鳳奎;張元海;;疊合系桿拱橋的施工及穩(wěn)定分析[A];首屆全國鋼結構施工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8 彭思;李麗君;;開平大橋單拱面預應力混凝土系桿拱橋的設計與計算[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9 李庸定;;鋼筋混凝土系桿拱橋設計與施工探索[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城市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7年
10 賀栓海;胡大琳;;預應力系桿拱橋的設計計算[A];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況與發(fā)展——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明靖 通訊員 王夢樵;衡州大道系桿拱橋成功實現(xiàn)首次對接[N];衡陽日報;2013年
2 記者 王立武;世界首座斜靠式系桿拱橋建成[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4年
3 周利 石治榮;安徽跨度最大的系桿拱橋即將建成[N];中華建筑報;2010年
4 通訊員高仕紅;世界高速鐵路跨度最大的鋼箱系桿拱橋[N];中國鐵道建筑報;2012年
5 吳兆良,浙江宏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海高,浙江廣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樓大明;鋼管混凝土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與前景[N];建筑時報;2012年
6 賀穎;中鐵四局二公司一技術獲國家發(fā)明專利[N];中國交通報;2010年
7 記者 葉敏 通訊員 李新平;全省懸挑最大的下承式系桿拱橋在云和建成[N];麗水日報;2006年
8 王成鋒 王瑩 馬國俊;國內(nèi)跨徑最大單支撐面系桿拱橋鉆孔樁完工[N];國際商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蘇荔;Bentley在中國奔跑[N];建筑時報;2006年
10 記者 李媛;Bentley工廠信息化亞洲高峰論壇在京召開[N];建筑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暉;考慮徐變的預應力約束混凝土承載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2 許開成;基于界面損傷的鋼管混凝土粘結滑移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3 劉珂銘;鋼管混凝土圓弧拱壓彎性能實驗與支護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6年
4 何曉升;壓彎狀態(tài)下鋼管混凝土圓弧拱的工作機理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6年
5 劉記雄;T形鋼管混凝土組合柱—鋼筋混凝土梁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
6 熊銳;鋼管混凝土界面狀態(tài)試驗研究與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7 徐騰飛;鋼管混凝土非線性穩(wěn)定承載能力與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8 張玉芬;復式鋼管混凝土軸壓性能及節(jié)點抗震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9 許成祥;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試驗與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10 劉威;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時的工作機理研究[D];福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軍勝;BIM技術在鄭萬鐵路128m鋼管混凝土拱橋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7年
2 封吳秋;系桿拱橋的耐久性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楊光;大跨度外傾非對稱式系桿拱橋施工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李凡;鋼箱系桿拱橋施工監(jiān)控與仿真分析[D];貴州大學;2015年
5 吳坷;下承式系桿拱橋吊桿疲勞損傷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6 劉賢;基于圖形流技術的系桿拱橋方案設計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7 李英杰;纜索吊扣系統(tǒng)在大跨鋼箱系桿拱橋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8 楊騰飛;系桿拱橋施工過程分析與監(jiān)控[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余江昱;系桿拱橋吊桿的破損-安全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10 鄭亞鵬;系桿拱橋健康檢測系統(tǒng)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82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8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