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扎木到索通段第四紀堆積體的分布及產(chǎn)出特征
本文選題:帕隆藏布河谷地區(qū) + 第四紀堆積體。 參考:《科學技術與工程》2017年32期
【摘要】:川藏公路是進出西藏的主要交通命脈之一,所在帕隆藏布河谷地區(qū)是重大交通干線(川藏高速公路、川藏鐵路)、場鎮(zhèn)、水利工程所在的關鍵地帶,開展前期基礎地質(zhì)調(diào)查研究是工程建設的前提。以扎木到索通段為研究區(qū),以第四紀松散堆積體為研究對象,利用傳統(tǒng)地質(zhì)調(diào)查方法,結合遙感解譯和鉆探勘察結果,查明研究區(qū)第四紀堆積體的分布情況,總結了第四紀松散堆積體的成因和產(chǎn)出特征,為研究區(qū)即將修建的川藏高速、川藏鐵路以及其他重大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管理提供基礎地質(zhì)依據(jù)。
[Abstract]:The Sichuan-Tibet Highway is one of the main traffic lifelines in and out of Tibet, and the Pallon Zangbuhe Valley area is the key area of major traffic lines (Sichuan-Tibet Expressway, Sichuan-Tibet Railway, Chang Zhe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 is the premis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carry out preliminary basic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aking the Zamu to Suotong section as the study area and taking the Quaternary loose deposi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Quaternary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was found out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urvey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and drilling exploration. The causes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ternary loose deposits are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 the basic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ichuan-Tibet high-speed, Sichuan-Tibet railway and other major projects to be built in the study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地質(zhì)災害防治技術中心;
【基金】: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地質(zhì)調(diào)查項目(DD2016027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2315)資助
【分類號】:U41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峰;昌志軍;;崩塌形成條件及堆積體穩(wěn)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4年02期
2 鄒威;;某高速公路巖溶鈣華堆積體成因及穩(wěn)定性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4年S1期
3 李曉蕓;;堆積體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J];金屬礦山;2012年05期
4 李奮強,彭振斌,盧敦華,楊坪;復雜地質(zhì)體的灌漿技術[J];巖土工程界;2004年12期
5 魏瑞;王喚龍;周德培;肖世國;;紅層堆積體地區(qū)坡體結構分類[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6期
6 張華;游宏;陸陽;;地震作用下斜坡堆積體的變形規(guī)律[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7 張嚴;司光曄;;基于可靠度理論的榆佳高速公路某堆積體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J];公路;2013年06期
8 樓日新;堆積體錨索鉆孔跟管鉆進工藝技術的應用[J];水力發(fā)電;2003年01期
9 高美奔;鄧輝;涂國祥;劉云鵬;;崗子上隧道口冰水堆積體邊坡開挖支護措施研究[J];鐵道建筑;2014年05期
10 廖海龍;林煥;;基于極限平衡方法的堆積體斜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抗滑樁加固措施敏感性討論[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紹林;;對山坡堆積體穩(wěn)定性分析的探討(全文)[A];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暨華鎣山形變體形變趨勢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1991年
2 巨能攀;涂國祥;鄧輝;;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積體穩(wěn)定性評價[A];中國地質(zhì)學會工程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巖溶·工程·環(huán)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李秋怡;開始最后的“大掃除”[N];四川日報;2008年
2 記者 鐘振宇;再戰(zhàn)小崗劍壅塞體[N];四川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德志;紅層堆積體高邊坡穩(wěn)定性及預加固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2 趙群;規(guī)則排列的輕質(zhì)球形材料路基應力傳遞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申少華;G318國道林芝—波密段堆積體特征及邊坡破壞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4 張肖兵;汶馬高速某千枚巖堆積體暴雨失穩(wěn)機理及土拱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
5 鄧小川;堆積體區(qū)隧道開挖與邊坡穩(wěn)定及處治[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6 潘嵩;堆積體路基修筑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7 廖海龍;黔中典型堆積體斜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抗滑樁加固措施敏感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8 劉靜;堆積體路基穩(wěn)定性模型試驗與數(shù)值分析[D];長安大學;2011年
9 劉智;高陡冰水堆積體岸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10 邱慶翌;杉樹坳隧道洞口段穿越斷層堆積體安全施工控制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45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4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