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礦物活性超細粉對透水混凝土的界面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8-05-22 21:01

  本文選題:礦物活性超細粉 + 透水混凝土; 參考:《公路工程》2017年05期


【摘要】:骨料與膠凝材料間的結合區(qū)域是透水混凝土最薄弱部位,也是影響透水混凝土路用性能的關鍵區(qū)域。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系統(tǒng)研究了礦物活性超細粉對透水混凝土的界面效應,結果發(fā)現(xiàn)超細粉煤灰和硅灰顆?梢苑稚⒌浇缑孢^渡區(qū)的粗糙孔隙結構區(qū)域,提高界面過渡層的致密程度,加之超細粉的復合水化作用,使界面的結合狀態(tài)增強。同時透水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的微觀形貌表明礦物活性超細粉的摻入顯著改善界面區(qū)的粘結程度,解決了透水混凝土高強和高透水性的矛盾。
[Abstract]:The binding region between aggregate and cementing material is the weakest part of permeable concrete, and it is also the key area that affects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permeable concrete. The interfacial effect of mineral active ultrafine powder on permeable concrete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rom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ltrafine fly ash and silica fume particles can be dispersed to the coarse pore structure area in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By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layer and the composite hydration of ultrafine powder, the bonding state of the interface is enhan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permeable concrete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of mineral active ultrafine powd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onding degree of the interface zone, and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gh strength and high water permeability of permeable concrete.
【作者單位】: 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系;廣西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河北省高等學?茖W技術研究青年項目支持(QN2015177及QN2016250) 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15211504)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161160131A)
【分類號】:U4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J];華南港工;2002年01期

2 宋靜;;透水混凝土的推廣與應用[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2年26期

3 王力健;;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工程中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13年01期

4 王發(fā)平;鄧立明;;透水混凝土技術應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5 蘇明;;透水混凝土技術應用探討[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6 莫少政;李可壽;蘇海;;預拌透水混凝土生產(chǎn)和應用問題的探討[J];商品混凝土;2009年08期

7 董徐奮;;透水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建材;2009年06期

8 邢曉明;;淺談新型透水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因素[J];科技風;2009年11期

9 ;上海世博會的透水混凝土[J];混凝土;2010年03期

10 張永強;鮑國棟;;路面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3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新語;南京建成第一條透水混凝土市政道路[N];中國建材報;2007年

2 顧巍鐘;南京建成“會呼吸”的人行道[N];新華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駱會欣;綠色慢行系統(tǒng)倡導透水鋪裝[N];中國花卉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郭澤莉;路面鋪裝漸入全透時代[N];中國花卉報;2010年

5 顧巍鐘;我省城建將推廣“透水路面”[N];新華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樓俊杰;不同摻和料影響下透水混凝土性能及凍融循環(huán)劣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王慧;透水混凝土路面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林武星;剛性聚丙烯纖維改性透水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6年

4 孫鉑;新型透水混凝土路面鋪裝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5 李川言;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收集系統(tǒng)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6 劉翠萍;透水混凝土收縮性能試驗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劉星雨;透水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張娜;透水混凝土堵塞機理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9 聶品;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12年

10 郭鵬;鋼渣透水混凝土在輕交通路面結構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235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235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42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