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接卸港區(qū)通過能力提升研究
本文選題:原油接卸港區(qū) + 通過能力; 參考:《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為拓寬解決中國主要港區(qū)的原油接卸量通過能力不足問題的思路,以原油接卸港區(qū)航行作業(yè)和碼頭裝卸作業(yè)2個子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針對我國普遍采用的單向航道特點,運用Arena軟件仿真獲得增建泊位、建設避讓區(qū)不同措施組合下系統(tǒng)的理論通過能力、平均在港延誤時間等關鍵指標,為我國原油接卸港區(qū)的通過能力提升提供優(yōu)化方案。以日照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為實例的研究表明:泊位建設對原油接卸碼頭通過能力提升的百分比隨泊位數(shù)增加而降低;避讓區(qū)建設對通過能力提升的百分比隨泊位數(shù)增加而提高;兩者協(xié)同可顯著提升通過能力并大幅減少油輪平均在港延誤時間。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crude oil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 the main port areas of China, two subsystems, navigation operation and termin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way waterway commonly used in our country. Using Arena software to obtain the key indexes such as the theoretical passing capacity and the average delay time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asures to build the berth, and to provide the optimized schem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ssing capacity of the crude oil unloading area in our country. Taking Rizhao Shihua crude Oil Wharf Co., Ltd as an example, it is shown that the percentage of berth construction to increase the passing capacity of crude oil terminal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erth number. The percentage of transit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erth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transit capacit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verage delay time of oil tankers in port.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1120,51009060,50909042)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14JD014)
【分類號】:U6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雅忠;提高錦承線通過能力的建議[J];鐵道運營技術;2003年02期
2 李林貴;劉志斌;程永黎;;提高神池南站通過能力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年08期
3 歐陽飛;孫保虎;;引江濟漢通航工程通過能力計算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12年02期
4 邢俊義,張于心,鮑楓,張大偉;鐵路災害線路通過能力損失評估模型[J];災害學;2000年01期
5 李喬;趙明;;碼頭通過能力再造的探索與實踐[J];港口裝卸;2006年05期
6 劉雅忠;提高錦承線錦州——平泉間通過能力的建議[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3年03期
7 熊開盛;碼頭通過能力計算公式淺析[J];港工技術;1984年02期
8 端嘉盈;何世偉;申永生;;鐵路新增貨運通過能力計算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J];鐵路計算機應用;2011年12期
9 周文;;淺談東榮線、尖七線通過能力及輸送能力現(xiàn)狀與提高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年07期
10 陳曉竹;;突發(fā)事件對城市地鐵通過能力影響[J];魅力中國;2009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高斐;;影響濟南樞紐地區(qū)通過能力的因素分析與建議[A];2008年科技學術研討年提速安全與和諧鐵路論文集[C];2008年
2 馬駟;嚴余松;;200km/h提速線路通過能力計算分析[A];擴大鐵路對外開放、確保重點物資運輸——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鐵道分會場暨中國鐵道學會學術年會和粵海通道運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禹志陽;;跨線運輸銜接站站場設置與通過能力影響分析[A];中國鐵道學會——2004年度學術活動優(yōu)秀論文評獎論文集[C];2005年
4 王國軍;陳欣;;車輛軟地面通過能力評價模型比較研究[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禹志陽;;跨線運輸銜接站站場設置與通過能力影響分析[A];快速提升鐵路建設與裝備現(xiàn)代化技術促進鐵路跨越式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第九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紹功;京杭運河通過能力將提升40%[N];北京商報;2007年
2 王廣臣邋記者 碩強;今年全省港口計劃新增通過能力7460萬噸[N];河北日報;2008年
3 唐文竹;年設計通過能力超千萬噸[N];常州日報;2011年
4 記者 蔡鈞庭 梅云維;三峽船閘最大通過能力可達5000萬噸[N];三峽日報;2007年
5 記者 黃迪 張利民;新增通過能力5000萬噸[N];中國水運報;2006年
6 記者 習少穎邋通訊員 王取發(fā) 隗傳學;川江通過能力因三峽工程擴大5倍[N];湖北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艾順龍;下水煤通過能力適度超前有利于競爭[N];中國電力報;2014年
8 特約記者 田迅 通訊員 王廣榮;天津港集裝箱通過能力將迎來新跨越[N];物資信息報;2005年
9 通訊員 張利民邋王一瑋 記者 焦同喜;秦皇島港煤五期投產半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過半[N];河北經濟日報;2007年
10 記者 顧祥忠 朱敏麗 通訊員 錢網小;集裝箱通過能力提高一倍[N];泰州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紹滿;基于人為因素的船舶領域模型與通過能力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_g婷;地鐵站乘客運動規(guī)律及通過能力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曲思源;市場經濟條件下繁忙干線通過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3 馬勇;基于排隊論的T型航路船舶交通通過能力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4 包維民;網運分離條件下的線路通過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5 吳智利;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通過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及平臺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6 唐臣;基于隨機Petri網的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系統(tǒng)仿真[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鄒云鵬;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tǒng)通過能力計算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8 郭曉清;單線鐵路區(qū)段通過能力計算和系統(tǒng)開發(fā)[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9 周祥;京杭運河淮安段通過能力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李非桃;鐵路站場咽喉區(qū)通過能力計算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76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7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