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錨錨塞體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場監(jiān)測與數(shù)值分析
本文選題:橋梁工程 切入點:混凝土 出處:《施工技術(shù)》2017年2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駙馬長江大橋南岸錨碇錨塞體大體積混凝土為例,對錨塞體大體積混凝土進(jìn)行溫度場監(jiān)測與數(shù)值分析,通過配合比優(yōu)化、仿真分析、工程實測分析等技術(shù)手段,研究了大摻量粉煤灰及大管距布置下隧道錨環(huán)境溫度場、澆筑混凝土溫度梯度、溫度影響范圍等。研究表明:采用橫豎向間距均為1m的大間距冷卻水管布置時混凝土實測內(nèi)部最高溫度與仿真模擬結(jié)果基本吻合,各溫控參數(shù)滿足規(guī)范要求;隧道錨錨塞體的半封閉自然環(huán)境及巖體的自保溫性能,降低了溫控難度,通過加強混凝土表面的蓄水養(yǎng)護可控制內(nèi)表溫差;采用40%粉煤灰大摻量配合比,既可滿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學(xué)性能要求,也有效降低的了混凝土的絕熱溫升;隧道錨大體積混凝土溫峰出現(xiàn)在混凝土澆筑后50h左右,溫升與溫降階段均具有很好的線性關(guān)系,溫降速率先快后慢,內(nèi)部高溫區(qū)域存在溫度集中特點,集中半徑為4~7m,上層新澆筑混凝土對下層已澆筑混凝土的溫度影響半徑約為2m。
[Abstract]:Taking the mass concrete of Anchorage plug body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temperature field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mass concrete of anchor plug body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mix ratio optimizati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engineering actual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etc.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unnel anchor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pouring concrete under the arrangement of large amount of fly ash and large pipe spacing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measured by large spacing cooling water pipes with 1 m transverse and vertical spacing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arameter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The semi-close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unnel anchor and anchor plug and the self-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rock mass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an be controlled by strengthening the water storage and curing of concrete surface, and the large mixing ratio of 40% fly ash is adopted.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of concrete, and the temperature peak of mass concrete of tunnel anchor appears about 50 hours after concrete pouring.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temperature drop stage. The temperature drop is first fast and then slow. The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ner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is 4 ~ 7 m, and the temperature influence radius of the upper layer newly cast concrete on the lower layer is about 2 m.
【作者單位】: 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科技開發(fā)項目(GSKT2015-12)
【分類號】:U445.57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鐵峰;;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2 詹永國;;市政隧道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特點、起因與對策探討[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3 劉振;;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控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yīng)用;2012年01期
4 李志鵬;閆松;;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shù)探討[J];河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5年06期
5 邊泉水;;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shù)[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7年10期
6 盧紅巖;;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北方交通;2008年12期
7 關(guān)土華;;市政隧道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原因及預(yù)防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2008年08期
8 賴火平;;淺談橋梁建設(shè)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J];科技資訊;2008年20期
9 樊靜;;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防治[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09年05期
10 嚴(yán)建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1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銀劍;高德貴;;大體積混凝土有關(guān)技術(shù)的討論[A];二○○○年湖北省橋梁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0年
2 陳理想;;港口與航道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裂縫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xué)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李端文;周載陽;王健;;天津塘沽海河大橋主橋墩基礎(chǔ)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防止[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xué)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高健;伍小平;焦?;;閔浦大橋浦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jiān)控[A];第十七屆華東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5 肖志強;;成都市二環(huán)路東段改造工程EPC1合同段大體積承臺群施工技術(shù)[A];成都市“兩快兩射”快速路系統(tǒng)工程論文專輯[C];2014年
6 李國祥;呂衛(wèi)東;楊立;王軍民;;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研究[A];北京市政第一屆地鐵與地下工程施工技術(shù)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黃楚彬;;江漢六橋主塔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期仿真分析[A];2012年全國橋梁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李道偉;劉世鵬;;基于某橋梁承臺的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A];公路交通與建設(shè)論壇(2009)[C];2010年
9 高志剛;邵鴻博;;轉(zhuǎn)體斜拉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shù)[A];第17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年
10 殷海華;楊寧;;潤揚大橋錨體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溫控措施[A];中國公路學(xué)會橋梁和結(jié)構(gòu)工程學(xué)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陶海音邋通訊員 肖長森;大體積混凝土成功澆筑[N];湖南日報;2008年
2 通訊員 安劍承 李瑞昌;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有新招[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廷;基于遺傳算法的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場反分析與反饋研究[D];長安大學(xué);2015年
2 盧清洲;文昌橋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結(jié)構(gòu)裂縫成因及控制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xué);2015年
3 孫家龍;大體積承臺熱力耦合分析及防裂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4 郭琦;蒙山人行索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技術(shù)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5 周峰;基于某明挖法湖底隧道工程的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研究[D];南昌大學(xué);2015年
6 張銀霞;某湖底隧道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研究[D];南昌大學(xué);2015年
7 申宇;大體積混凝土超大規(guī)模無線溫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5年
8 尹斌;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分析及溫度控制措施[D];長沙理工大學(xué);2014年
9 高杰;福州瑯岐閩江大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分析與溫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xué);2015年
10 任文鵬;寸灘長江大橋錨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溫控措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1634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3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