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瀝青混凝土及其功能特性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 道路工程 瀝青混凝土 導電性能 功能特性 研究現(xiàn)狀 出處:《材料導報》2017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系統(tǒng)掌握國內外有關導電瀝青混凝土的研究現(xiàn)狀,通過調查現(xiàn)有導電瀝青混凝土的添加材料、路用性能、功能特性、影響因素等,對比不同導電材料制備瀝青混凝土的電導率特征,總結導電瀝青混凝土的功能特性及其電導率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國內外主要采用石墨、碳纖維、鋼棉作為導電材料制備導電瀝青混凝土,石墨對瀝青混凝土的電導率提升效果最佳,碳纖維可提高瀝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同時,導電瀝青混凝土具有明顯的壓敏特性,感應加熱可增強瀝青混合料的抗疲勞性能,通電加熱可快速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溫度,導電瀝青混凝土的電導率主要受空隙率、環(huán)境溫度、電極類型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xisting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s, road performanc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o on. Compared the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concret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onductive materials, summed up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and 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phite and carbon fiber are main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When steel cotton is used as conductive material to prepare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graphite can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of asphalt concrete. Carbon fiber can improve the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asphalt concrete. At the same time,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has obvious pressure-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 induction heating can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electric heating can quickly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asphalt concrete.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is mainly affected by porosity,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electrode type.
【作者單位】: 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黃土地區(qū)公路建設與養(yǎng)護技術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忻州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神岢建設處;
【基金】:山西省交通建設科技項目(16-2-07)
【分類號】: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縱觀瀝青路面的發(fā)展,以控制指標的關鍵詞大致可分為“平整度”、“抗滑性”、“耐久性”和“節(jié)能、環(huán)!4個階段。如今,瀝青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都已經(jīng)不是關鍵性控制內容,在施工過程中均可較輕松的達標,F(xiàn)階段國內外學者較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確保瀝青路面的耐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上海明年推廣瀝青混凝土舊料再生[J];石油瀝青;2003年04期
2 曲世琦,于秋莉;粉煤灰在瀝青混凝土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3 ;韓國開發(fā)瀝青混凝土生產(chǎn)新技術[J];混凝土世界;2009年10期
4 聶雪錦;;淺談瀝青混凝土的優(yōu)缺點[J];內蒙古水利;2011年05期
5 翟建英;;瀝青混凝土舊料再生利用新方法[J];山東交通科技;1987年03期
6 焦寶祥,周啟兆,李玉壽;粉煤灰作瀝青混凝土粉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08期
7 李劍鋒,周昕;粉煤灰在瀝青混凝土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2年10期
8 孫式霜,杲樹生;瀝青混凝土組成材料對其質量的影響[J];山東交通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劉哲新,佟澤民,張國民;瀝青混凝土中摻入粉煤灰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02年01期
10 吳少鵬,磨煉同,水中和,玄東興,楊文鋒,薛永杰;導電瀝青混凝土的制備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偉民;郭忠印;;新型高強瀝青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2 薄遵彥;;對提高瀝青混凝土耐熱性的論證[A];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3 陳美祝;吳少鵬;劉至飛;米軼軒;;道路瀝青混凝土的綠色化探討[A];第一屆兩岸三地綠色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少偉;;薄層瀝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質量控制[A];第六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建旭;林桂儀;陳虹潔;;粒料對瀝青混凝土性能之影響[A];第二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4年
6 譚發(fā)茂;;大粒徑瀝青混凝土試驗段施工總結[A];2002年道路工程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7 徐敏;宋云霞;;淺析橡膠瀝青混凝土的應用[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秦燁;席迎波;;瀝青混凝土面層裂縫原因及其防治措施[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牛增永;;北京市廢舊瀝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技術路線的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曲超;;淺談廢舊瀝青混凝土在城市道路中應用[A];科技創(chuàng)新 綠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國城市道路交通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邰舉;韓成功開發(fā)低碳瀝青混凝土[N];科技日報;2009年
2 記者 何海銘 通訊員 陳靜;福清首條瀝青混凝土道路通車[N];福州日報;2010年
3 廣州市市政工程維修處 吳兆勇;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改革[N];廣東建設報;2004年
4 張東平;濰坊公路建設首用橡膠瀝青混凝土技術[N];中國建材報;2010年
5 王慶遠;秋冬季節(jié)瀝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國建設報;2009年
6 ;公路橡膠砂瀝青混凝土減振降噪技術[N];科技日報;2008年
7 元元;橡膠瀝青混凝土“亮相”滬渝高速公路[N];中國建材報;2009年
8 楊慎勤;碾壓式瀝青混凝土施工達到新水平[N];中國水利報;2001年
9 張凱;四川瀝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獲成功[N];中國建材報;2010年
10 王興寶 沈湘?zhèn)?泰州大橋接線工程:低溫施工不降質[N];中國交通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興一;瀝青混凝土的細觀力學模型及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0年
2 李芬;瀝青混凝土路面細觀結構和水破壞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3 方向陽;某橡膠瀝青混凝土低溫性能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坤;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力學分析與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蘇小輝;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技術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年
3 崔露愉;瀝青混凝土疲勞擴展溫度影響特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4 高仰明;考慮界面影響的瀝青混凝土粘彈性細觀力學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曾學明;埃塞AA高速公路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技術探究[D];長安大學;2015年
6 王立保;瀝青混凝土粘彈性損傷本構關系及其應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4年
7 黃珊;玻璃纖維增強瀝青混凝土效果分析與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李軍;基于離散元法的瀝青混凝土切削數(shù)值模擬[D];湘潭大學;2014年
9 高宇星;碳纖維石墨導電瀝青混凝土的制備與導電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胡小虎;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888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8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