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FE的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AHP-FE的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評價研究 出處:《中外公路》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公路隧道 進出口過渡段 AHP 模糊評價 風險控制
【摘要】:針對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交通事故頻發(fā)的問題,通過對大量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交通事故的調查以及已有成果的研究分析,建立了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將AHP(層次分析法)與FE(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建立了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評價模型。最后,以G108國道云南段某隧道為研究對象,對該方法的具體過程做了詳細闡述,并查找出了影響該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的主要風險源。實踐證明,該安全評價方法能夠有效地對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行車安全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選擇合理對策,可實現對風險的控制與管理。
[Abstract]:......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U453.1;U492.84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來,為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中國公路建設迅猛發(fā)展。隨著國家高速公路網的持續(xù)完善以及隧道修建與運營技術的日益成熟,隧道在公路交通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其數量和長度均不斷增長。公路隧道在克服地形障礙、縮短行車里程、提高車速、保護環(huán)境等諸多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江平;高愛坤;賴友兵;;基于多級模糊評價方法的公路景觀評價分析[J];中外公路;2008年05期
2 陳勇;何飛;;基樁混凝土質量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3期
3 符鋅砂;葛婷;王曉飛;;復合式立交改擴建工程交通組織綜合評價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4 馬殙;王航;劉江;高靜;;隧道進出口過渡段及其長度[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5 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公路隧道進出口行車安全的視覺適應指標[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7期
6 彭其淵;徐進;鄭升寶;邵毅明;鄧天民;;隧道洞口路面兩種材料交替對行車的影響及交替位置優(yōu)化[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06期
7 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公路隧道進出口行車安全評價指標應用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8 張生瑞;馬壯林;石強;;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點及預防對策[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張玉春;何川;吳德興;曾艷華;;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施[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10 鄭余朝;李輝;;ANP-FE與數值模擬結合在地鐵隧道近接施工風險評估與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隧道技術;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麗;王明年;施洪乾;;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區(qū)段劃分[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S1期
2 馬壯林;邵春福;李霞;;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3 慕慧;楊少偉;趙一飛;潘兵宏;;基于視覺適應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方艷;唐紅梅;吳楚;陳洪凱;;風景名勝區(qū)景觀價值評價理論(Ⅰ):指標體系構建[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S1期
5 方艷;唐紅梅;吳楚;陳洪凱;;風景名勝區(qū)景觀價值評價理論(Ⅱ):評價方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S1期
6 趙煒華;劉浩學;劉瑋;林淼;朱彤;;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駕駛人視覺特征[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1年03期
7 張永利;;隧道通風系統(tǒng)節(jié)能理念及其實踐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魏瀾;;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與隧道出口最小安全間距探討[J];福建建筑;2012年06期
9 王勇;徐云晴;吳楚鋼;;考慮采光照明的短明洞群設計[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年04期
10 曹正卯;郭春;王中文;鄭順潮;林才奎;楊紅軍;方建勤;;京珠南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征及防治對策[J];廣東公路交通;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閆彬;趙炳強;魏建秋;;基于熵技術的隧道口車輛安全狀態(tài)模型研究[A];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馬飛;楊樹寶;李俊業(yè);;重慶市渝中區(qū)地質災害易發(fā)程度分區(qū)及評價[A];2014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學鵬;特長公路隧道事故災害與應急救援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鞏航軍;高速公路隧道運營安全綜合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3 李莉;特定運動狀態(tài)下車輛瞬態(tài)空氣動力學特性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徐進;道路幾何設計對車輛行駛特性的影響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5 戴學臻;公路隧道運營安全評價及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6 馬壯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時空分析模型及其預防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7 錢宇彬;夜間高速公路長途大型客車駕駛員心電與操作行為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丁光明;高速公路隧道環(huán)境對駕駛人生理及心理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張玉春;高速公路特長隧道和隧道群交通災害風險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詹偉;山區(qū)高速公路長大隧道群區(qū)域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斌;視知覺理論模型在中長隧道進口安全改善中的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嚴兆斌;序列模式挖掘在公路隧道交通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莫雯靜;美國國家風景道評估體系變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崔秀龍;基于GIS的京滬高速鐵路景觀環(huán)境影響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吳初娜;駕駛人應激反應能力評估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6 施盧丹;高速公路特長隧道駕駛人眼動注視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何梅;道路交通安全微觀評價系統(tǒng)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王子賡;基于三維仿真模擬的公路景觀評價[D];長安大學;2011年
9 王文勇;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郝瑞娜;基于駕駛心理的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策略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宏偉;;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中的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2 侯艷娟;張頂立;張丙印;;城市隧道施工穿越建(構)筑物風險管理體系[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5期
3 李勇,陰國恩,陳燕麗;閱讀中疲勞、心理負荷因素對瞳孔大小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3期
4 楊軫;郭忠印;;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測定及其對行車安全影響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潘鈞;胡維擷;;道路隧道火災與通風[J];地下工程與隧道;1987年01期
6 鄭晉麗;道路隧道交通工況頻率分析[J];地下工程與隧道;1996年04期
7 路美麗;劉維寧;羅富榮;李興高;;隧道與地下工程風險評估方法研究進展[J];工程地質學報;2006年04期
8 吳洪濤;道路景觀的模糊綜合評價[J];公路;1998年11期
9 殷瑞華,朱光儀;淺談公路隧道線形的安全設計[J];公路;2003年03期
10 林宣財;;公路隧道洞口平面線形設計有關問題的探討[J];公路;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仇文革;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學原理與對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鳳虎;高速公路生態(tài)系統(tǒng)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樾;公路隧道進出口過渡段安全技術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2 高靜;基于行車安全的公路隧道進出口路面結構與材料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3 王長翔;隧道進出口路段車輛安全運行分析及防雪棚修建的相關建議[D];長安大學;2010年
4 張慶;大瑞鐵路高黎貢山段隧道進出口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54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5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