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面層雙層攤鋪混合料疲勞性能
本文關鍵詞:瀝青面層雙層攤鋪混合料疲勞性能
更多相關文章: 瀝青混合料 雙層攤鋪 瀝青混合料小梁 彎曲疲勞試驗 疲勞性能
【摘要】:雙層攤鋪技術使上中面層瀝青混合料的攤鋪與碾壓過程合二為一,提高了瀝青路面層間黏結(jié)效果和混合料層間的嵌擠咬合能力.通過系統(tǒng)試驗,深入研究了雙層攤鋪和傳統(tǒng)單層攤鋪對瀝青混合料彎曲疲勞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雙層攤鋪技術能使瀝青上中面層形成一個整體的復合式路面結(jié)構,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抗疲勞性能;在雙層攤鋪情況下,瀝青混合料小梁的彎拉強度、彎拉應變和勁度模量分別較傳統(tǒng)單層攤鋪提高了28.3%,25.4%和2.2%.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陜西交通建設集團公司;
【基金】:廣東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2013-02-077)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分類號】:U414
【正文快照】: 雙層攤鋪技術是將兩層瀝青層一次攤鋪完成的新型施工技術.與傳統(tǒng)單層攤鋪相比,其具有有效改善層間黏結(jié)狀況、減少攤鋪過程中的瀝青溫度散失、節(jié)省施工時間、優(yōu)化路面結(jié)構以及節(jié)約建設費用等優(yōu)點.目前,雙層攤鋪技術已在瑞典、荷蘭等國家應用,中國洛商高速等也鋪筑了試驗工程.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擁軍;;高應力比作用下瀝青混合料的疲勞特性[J];石油瀝青;2006年05期
2 李雪峰;李靖;;聚酯纖維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石油瀝青;2008年04期
3 張麗宏;黃曉明;;瀝青混合料疲勞性能研究及壽命預估的新方法[J];石油瀝青;2008年05期
4 王亞奇;錢振東;王江洋;陳春;;基于復合結(jié)構的水泥混凝土橋橋面鋪裝層疲勞性能研究[J];石油瀝青;2010年06期
5 徐人平,顏勇,段小建,任德清;受拉螺栓的應變疲勞可靠性分析[J];強度與環(huán)境;1994年01期
6 鄭立春,姚衛(wèi)星,張云閣;預測疲勞裂紋形成壽命的局部應力應變方法之評述[J];強度與環(huán)境;1996年02期
7 徐人平,段小建,唐嘉庚;P-ε-N曲線擬合法[J];強度與環(huán)境;1996年02期
8 王琪,梁志宏,岳建華,肖志剛,張麗萍;汽輪機轉(zhuǎn)子壽命預測模擬與仿真系統(tǒng)[J];熱力發(fā)電;2004年06期
9 徐楠;陳舉華;;局部應力應變疲勞的能量方法[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6年01期
10 姚占勇;吳世美;陳超;;橫向路拱引起路面疲勞破壞的差異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光偉;潘衛(wèi)育;李海濤;陳榮生;;聚酯纖維瀝青混合料的試驗及應用研究[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2 熊志鑫;佟福山;馮亮;;材料衍生比例定律在應變疲勞壽命預測中的應用[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纖布加筋瀝青混合料應力疲勞試驗研究[A];第五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董登科;楊玉恭;薛景川;張文東;;結(jié)構耐久性分析的當量名義應力法[A];第22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3年
5 舒茂盛;何宇廷;;強迫裝配對接梁的耐久性試驗及分析[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六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上冊)[C];2014年
6 袁銳;解德;;基于局部應力應變法的缺口構件低周疲勞壽命分析[A];奮發(fā)圖強 圓夢海疆——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沙麗榮;基于正交基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結(jié)構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保良;車輛荷載作用下瀝青路面疲勞行為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3 李明國;混凝土梁橋瀝青鋪裝結(jié)構分析與材料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4 薛連旭;基于疲勞特性的環(huán)氧瀝青混合料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清平;瀝青路面現(xiàn)場熱再生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6 何玲;槍械自動機關重件沖擊疲勞實驗機相關理論與實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7 范志超;壓力容器用鋼16MnR中溫應力控制下的低周疲勞行為及壽命評估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鄔華芝;鈦合金焊接接頭疲勞損傷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
9 何旭輝;南京長江大橋結(jié)構健康監(jiān)測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10 張志平;廣義切線模量理論及其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炎炎;就地熱再生PE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振;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評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1年
3 馬靜;水泥穩(wěn)定冷再生基層瀝青路面疲勞壽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4 朱建平;基于長壽命瀝青路面設計理念的瀝青混合料疲勞閥值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5 閆青瑋;橡膠瀝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參數(shù)的試驗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6 李燕;半剛性瀝青路面兩階段設計方法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7 李軒;鋼渣在瀝青穩(wěn)定碎石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慶賀;低平板液壓動力驅(qū)動模塊開發(fā)[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9 胡永會;航空鋁合金板應力松弛行為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楊兵;高速強制連續(xù)約束型航空離合器接觸特性及疲勞壽命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跟上;;瀝青路面雙層同時攤鋪的必要性及施工工藝分析[J];商品儲運與養(yǎng)護;2008年07期
2 趙蘭萍,徐烈;固體界面間接觸導熱的分形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3 顏強,黃彭;瀝青混合料空隙的分形特性[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紅坡;層間接觸對半剛性瀝青路面力學響應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91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9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