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C3D的季節(jié)凍土路基凍融變形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FLAC3D的季節(jié)凍土路基凍融變形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季節(jié)凍土 路基 溫度場 變形場 FLACD
【摘要】:為了研究季節(jié)凍土路基溫度場及變形場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利用FLAC3D軟件及內嵌的FISH語言,編寫了路基計算參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程序,對蘭新二線典型凍土路基的凍融變形問題進行了更準確的模擬分析。通過建立路基計算模型,對路基溫度場與實測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驗證了模擬方法的有效性與可靠性;通過模擬不同高度的路基在冬、夏季時的凍融變形情況,得出路基高度H是影響凍土地區(qū)路基熱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路基高度H不同,路基上各點的凍融變形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而變形量均不相同;凍融引起的路基表面和內部沿深度方向各點的變形差別很大;最后通過比較得到既符合路基穩(wěn)定性又符合工程經濟性的最佳路基高度,對凍土路基的設計和施工有一定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 河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關鍵詞】: 季節(jié)凍土 路基 溫度場 變形場 FLACD
【分類號】:U416.16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國是世界上凍土分布面積的第三大國,季節(jié)凍土區(qū)分布面積占全國面積的53.5%,遍布緯度高于24°的地區(qū)[1]。路基的不均勻沉陷、季節(jié)性凍融引起路基的不均勻變形是凍土地區(qū)道路早期破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路基的不均勻變形主要體現(xiàn)在土體的水、熱、力穩(wěn)定性上。路基的凍脹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梁波;劉德仁;張貴生;;基于溫度場的凍土路基變形數(shù)值分析及對比[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2 李凱;孫可明;吳迪;;熱流固耦合作用下凍土路基變形規(guī)律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24期
3 王鐵行;多年凍土地區(qū)路基凍脹變形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5年02期
4 李寧;徐彬;陳飛熊;;凍土路基溫度場、變形場和應力場的耦合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博;蔡良才;張羅利;;機場工程凍土土基處理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2 彭功生,許強;飽水凍土水熱力耦合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3 馬茂艷;程樺;;深厚沖積層凍結壓力研究進展及展望[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4 鄒艷麗;陳曉飛;王鐵良;楊國范;;雪面溫度與地面溫度的預測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2期
5 徐江;楊更社;劉慧;;基于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凍土邊坡可靠度評價[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6 梁波;劉德仁;張貴生;;基于溫度場的凍土路基變形數(shù)值分析及對比[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7 姚曉亮;齊吉琳;余帆;;凍土靜止側壓力系數(shù)的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8 李興柏;李國玉;畢貴權;穆彥虎;張青龍;;石油污染土體導熱系數(shù)變化規(guī)律和變化機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9 張學富,蘇新民,賴遠明,喻文兵,吳亞平;昆侖山多年凍土隧道施工溫度影響分析[J];冰川凍土;2003年06期
10 鄧友生,馬巍,何平,周成林;添加劑對土體的加固作用及凍脹防治研究[J];冰川凍土;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商翔宇;周國慶;梁恒昌;;一種易于產生凍脹的凍結模式[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唐益群;沈鋒;周念清;王建秀;胡向東;;上海地區(qū)凍融暗綠色粉質粘土力學特性的試驗與理論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邴慧;何平;;土體凍結過程中的鹽分遷移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付強;王曉巍;;季節(jié)性凍土區(qū)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初探[A];寒區(qū)水資源研究[C];2008年
5 賈艷敏;郭紅雨;;相變效應對鉆孔灌注樁與凍土回凍過程的影響[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9年
6 王樺;程樺;榮傳新;;基于高密度電阻率法的凍土導電特性試驗研究[A];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學術論壇文集[C];2008年
7 吳海燕;劉爭平;劉志輝;;利用虛擬儀器技術搭建凍土模型溫度觀測系統(tǒng)[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冶林茂;楊海鷹;許蓬蓬;;河南土壤凍融過程與土壤水分的變化探討[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1氣象與現(xiàn)代農業(yè)[C];2011年
9 徐江;劉慧;楊更社;;基于蒙特卡羅模擬法的凍土邊坡可靠度評價[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郝熙歡;王起霄;王浩宇;甄N,
本文編號:1004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0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