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潤滑動態(tài)特性及其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H117.2
【部分圖文】:
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燃油經(jīng)濟性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性挑戰(zhàn),邊界潤滑摩擦化學研究對于節(jié)能??減排和發(fā)展綠色經(jīng)濟具有重要意義。圖1.1表明當前各國都致力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乘??用車中普遍使用低粘度潤滑油以提高燃油經(jīng)濟性,但也導致摩擦副運行于邊界潤滑狀態(tài),??如何減小邊界潤滑狀態(tài)下的摩擦損耗是提高燃油經(jīng)濟性的關鍵問題。此外,潤滑劑中硫和??磷元素的限制性使用使得對“綠色”添加劑的需求更為迫切,摩擦化學研究有助于設計綠??色環(huán)保的新型潤滑添加劑。??¥?220??V%?9??S?200??毛:140?^?V?6?^??3?i??監(jiān)?H?2022:?113?5?°??f?。埃?3??EU?2021?95?us?2025?99?4??^?80?謠??乂?3硪??|?60?癢??^?40?2?5??一?historical?performance?—?enacted?target??|?20?1??O?0?????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圖1.1各國乘用車(:02歷史排放量和現(xiàn)行標準w??重大技術裝備是國之重器,其核心基礎零部件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能源等重??要領域,直接決定了重大技術裝備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邊界潤滑設計是基礎零部件摩擦??學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
[2]將航空裝備列為未來10年的重點突破目標。作為飛機“心臟”的航空發(fā)動機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國工業(yè)基礎、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xiàn)。與航空發(fā)??動機配套的高可靠性、高精密度的高端軸承(如圖1.2)是關鍵部件之一,常常運行于高??速重載、高溫和受力復雜條件下,導致航空發(fā)動機主軸承運行于邊界潤滑狀態(tài)。而主軸承??工作性能直接影響航空發(fā)動機的性能、壽命和可靠性。我國軸承產(chǎn)業(yè)大而不強,國產(chǎn)航空??發(fā)動機中的主軸承壽命有限。民用的航空發(fā)動機軸承尚可依賴進口,但是軍用高端軸承技??術卻被西方牢牢把控。因此,出于國家安全和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考慮,必須自力更生,打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cjrsytttm??(a)?Pratt?&?Whitney公司V2500-Engine?(b)航空發(fā)動機內(nèi)軸承布置??圖1.2航空發(fā)動機及主軸承??高端軸承的“短板”并不僅僅存在于航空發(fā)動機領域。過去十年我國迎來了高速鐵路??建設的巨大發(fā)展,建成了?一批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高鐵技術體系,成為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為國家長期繁榮昌盛提供保??障。高鐵動車組使用的軸承運行于復雜惡劣的工況條件下,對軸承潤滑性能提出相當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高鐵軸承長期依賴于進口
1.2邊界潤滑理論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邊界潤滑基本理論??歸納滑動軸承在不同載荷、速度以及粘度下的摩擦系數(shù),得到如圖1.3所示的Streibeck??曲線[5],該曲線表示了潤滑狀態(tài)的轉(zhuǎn)化關系。圖中橫坐標表征粘度x速度/載荷,即流體??潤滑中的索莫菲爾德數(shù)(Sommerfeld?number);縱坐標為摩擦系數(shù)。圖1.3中I區(qū)屬流體??潤滑(Full-film?Hydro-dynamic,FHD),摩擦阻力產(chǎn)生于流體內(nèi)摩擦;II區(qū)統(tǒng)稱混合潤滑??(Mixed?lubrication),這時摩擦表面之間的間隔接近于表面微凸體的高度,摩擦阻力是由??潤滑流體的剪切以及微凸體的變形和剪切共同產(chǎn)生;區(qū)域III工況下,摩擦面的間隙進一步??減小,微凸體相互作用加強,邊界膜膜厚遠小于粗糙峰高度,此時表面層物理化學作用和??微凸體接觸力學顯著影響系統(tǒng)的摩擦特性,即摩擦界面處于邊界潤滑機制(Boundary??lubrication?regime)。?? ̄ ̄j一一;——|????I:?全膜潤滑?微彈流潤滑??ra?i?i?固體,?.??g?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志誠;林軍;;邊界潤滑探究[J];廣東科技;2006年08期
2 S.N.Tiwari;石云山;;鋁鉛軸承合金的抗咬合性[J];國外機車車輛工藝;1987年01期
3 李明懷,王勁先;邊界潤滑狀態(tài)下軸承鋼接觸疲勞壽命與其斷裂特性參數(shù)相關性的試驗研究[J];固體潤滑;1988年01期
4 ;礦山重型柴油車發(fā)動機潤滑油[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2期
5 薛群基;蒸汽沉積潤滑[J];固體潤滑;1989年03期
6 孫志武;;油性劑邊界潤滑作用機理[J];潤滑油;1990年04期
7 王澤;周明;葉霞;楊曉紅;盧雅琳;楊龍興;;小腸的結(jié)構(gòu)及邊界潤滑模型建立[J];摩擦學學報;2013年04期
8 張會臣,季世軍,姜振君;邊界潤滑條件下摩擦化學反應機理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9 王成彪,溫詩鑄;鑄鐵滑動摩擦副邊界潤滑表面膜的考察[J];摩擦學學報;1995年04期
10 W.A.GLAESER;K.F.DUFRANE;施光富;;邊界潤滑圓柱軸承新設計方法[J];四川機械;197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迪初;邊界潤滑動態(tài)特性及其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9年
2 王祥;泥鰍體表黏液的流變行為及黏液糖蛋白的功能與超分子結(jié)構(gòu)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俊寰;銀鍍層在邊界潤滑下的導電能力和載流摩擦學性能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8年
2 朱濤;基于相似數(shù)據(jù)和均勻?qū)嶒炘O計的磨損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3 鳳維民;邊界潤滑條件下碳煙對摩擦反應膜機械性能的影響及其磨損機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4 李曉東;316L不銹鋼N離子注入層與MoDTC潤滑油添加劑的交互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5 王勝偉;邊界潤滑狀態(tài)下面齒輪傳動的失效機理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夏良武;銷—盤摩擦過程中的熱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7 丁有永;乏/無油潤滑航空齒輪傳動的磨損及溫度場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8 金硪馨;Cu-14Al-X噴熔層摩擦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9 陳懷松;邊界潤滑狀態(tài)下往復摩擦磨損的數(shù)值仿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10 李星亮;鎢/鉬膜的固體潤滑表面處理及其摩擦化學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2866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86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