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能力視域下的公共危機治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29 07:53
本文的研究是對當今公共管理兩大潮流的回應,一方面,風險社會的來臨,使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邏輯已然發(fā)生根本轉變,公共危機的頻發(fā)使政府應對危機與推動財富增長變得同等重要。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運動影響下的政府能力尤其是政策能力的下降已經(jīng)引起多國領導人的普遍憂慮,政策能力的研究正是對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反思中得以興起,而風險社會的來臨更加凸顯重構政策能力的緊迫性。當今世界,任何政府不能直面和應對“在危機中”的生存語境,將意味著其合法性基礎受到侵蝕。處于現(xiàn)代化轉型過程中的我國已進入高風險社會,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成為理解和治理公共危機的關鍵要素。 政策能力是通過資源配置做出符合公共目的的明智的集體選擇的能力,以整合和增進社會利益,尤其體現(xiàn)在危機時刻能夠做出改變現(xiàn)狀、矯正較大偏差且更具戰(zhàn)略意義抉擇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體現(xiàn),也與公共危機有著天然的內在關聯(lián)。在把握公共危機的含義和本質基礎之上建構了公共危機治理整體性框架,從社會轉型的社會風險治理、突發(fā)事件中應急管理和面向風險社會的深層危機根源治理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層級和過程切入,考察這些過程中的政策能力存在的問題以及尋求其...
【文章頁數(shù)】:2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與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文獻綜述
一、政策能力研究文獻綜述
二、公共危機治理研究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與內容
二、研究方法和邏輯框架
三、研究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二章 公共危機常態(tài)化的多角度理論透視
第一節(jié) 公共危機概說
一、危機的各種界說和含義的發(fā)展
二、公共危機的本質含義
三、公共危機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社會轉型與公共危機
一、社會轉型與現(xiàn)代化的中西方界說
二、發(fā)達國家的社會轉型危機
三、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代化困境
四、中國的社會轉型危機
第三節(jié) 全球化與公共危機
一、歷史視野中全球化的爭論及其不確定性特征
二、當代全球化的動力和維度
三、公共危機全球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新媒體與公共危機
一、新媒體的本質特征
二、新媒體對公共危機的影響及其根源
三、新媒體對我國公共危機傳播的影響
第五節(jié) 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
一、風險社會的理論發(fā)展進路
二、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的內在邏輯
三、我國風險社會的特征
四、小結:公共危機常態(tài)化的整體性分析
第三章 公共危機與政府責任
第一節(jié) 政府責任的實現(xiàn)機制與歷史嬗變
一、政府責任及其實現(xiàn)機制
二、政府責任的歷史嬙變
三、政府責任的體系建構
第二節(jié) 我國政府責任實現(xiàn)機制問題誘發(fā)公共危機
一、我國政府責任建設的發(fā)展變革
二、我國政府責任內容的“泛經(jīng)濟化”傾向及其風險
三、我國政府責任實現(xiàn)機制的“泛政治化”傾向及其風險
四、總結與出路
第四章 公共危機與政策能力
第一節(jié) 公共危機與公共政策
一、理解公共政策
二、公共危機中的政策機會
三、公共危機中的政策困境
第二節(jié) 政策能力的分析框架
一、政策能力的研究語境
二、政策能力的概念闡釋
三、治理視野下的政策能力宏觀分析框架
四、制度分析模式下的政策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五、我國政策能力的簡要評析
第三節(jié) 公共危機治理與政策能力
一、公共危機的生發(fā)邏輯及治理的期望指向
二、公共危機治理整體性框架
三、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政策能力缺失
第五章 政策能力重構下的公共危機治理
第一節(jié) 風險治理中的政策能力建設:直面社會轉型
一、改革官員政績考核體系,打造責任政府
二、加強法治建設,構建有限政府
三、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優(yōu)化國家能力
四、構建轉型戰(zhàn)略政策平臺,實施社會普遍服務體系戰(zhàn)略
五、重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推進政策制定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第二節(jié) 應急管理中的政策能力建設:應對常規(guī)性突發(fā)事件
一、推行國民應急教育政策,提升社會整體抗逆力
二、完善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加強系統(tǒng)實效性
三、進行快速反應和意義構建,減輕社會后果
四、推動政策學習與變革,促進政策優(yōu)化
第四節(jié) 面向風險社會的政策能力建設:走出深層危機
一、風險社會引發(fā)對政策環(huán)境的再認知
二、重塑風險社會下的政策倫理和價值
三、推進科技政策制定的民主化與社會化
四、建構合作、責任和前瞻的公共政策模式
五、實施事實與價值結合的公共政策評估
六、小結與啟示
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相關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應急管理到風險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J]. 黃崇福.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5)
[2]執(zhí)政科學化:甕安由亂到治的經(jīng)驗與啟示[J].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課題組,蔡志強,謝峰,王長江.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2(05)
[3]風險社會來臨與政治系統(tǒng)合法性問題[J]. 姚偉. 長江論壇. 2012(02)
[4]風險社會與中國[J]. 肖瑛. 探索與爭鳴. 2012(04)
[5]現(xiàn)時代國家能力建設的前提審視[J]. 霍建國. 行政論壇. 2012(02)
[6]政策縫隙、風險源與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J]. 朱德米. 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2(02)
[7]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總體特征、生成邏輯與化解之道[J]. 張海波. 學海. 2012(01)
[8]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機制的局限性及其建構[J]. 徐亞文,伍德志. 政治與法律. 2012(01)
[9]重大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研究綜述[J]. 楊芳勇. 社會工作(實務版). 2011(12)
[10]新媒體:公共危機輿情管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 宋振文. 學術論壇. 2011(12)
博士論文
[1]風險社會中的反思性科技價值體系研究[D]. 米丹.中共中央黨校 2008
[2]公共危機的應對與中國政府的理性選擇[D]. 張紅梅.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32646
【文章頁數(shù)】:2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與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文獻綜述
一、政策能力研究文獻綜述
二、公共危機治理研究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與內容
二、研究方法和邏輯框架
三、研究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二章 公共危機常態(tài)化的多角度理論透視
第一節(jié) 公共危機概說
一、危機的各種界說和含義的發(fā)展
二、公共危機的本質含義
三、公共危機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社會轉型與公共危機
一、社會轉型與現(xiàn)代化的中西方界說
二、發(fā)達國家的社會轉型危機
三、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代化困境
四、中國的社會轉型危機
第三節(jié) 全球化與公共危機
一、歷史視野中全球化的爭論及其不確定性特征
二、當代全球化的動力和維度
三、公共危機全球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新媒體與公共危機
一、新媒體的本質特征
二、新媒體對公共危機的影響及其根源
三、新媒體對我國公共危機傳播的影響
第五節(jié) 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
一、風險社會的理論發(fā)展進路
二、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的內在邏輯
三、我國風險社會的特征
四、小結:公共危機常態(tài)化的整體性分析
第三章 公共危機與政府責任
第一節(jié) 政府責任的實現(xiàn)機制與歷史嬗變
一、政府責任及其實現(xiàn)機制
二、政府責任的歷史嬙變
三、政府責任的體系建構
第二節(jié) 我國政府責任實現(xiàn)機制問題誘發(fā)公共危機
一、我國政府責任建設的發(fā)展變革
二、我國政府責任內容的“泛經(jīng)濟化”傾向及其風險
三、我國政府責任實現(xiàn)機制的“泛政治化”傾向及其風險
四、總結與出路
第四章 公共危機與政策能力
第一節(jié) 公共危機與公共政策
一、理解公共政策
二、公共危機中的政策機會
三、公共危機中的政策困境
第二節(jié) 政策能力的分析框架
一、政策能力的研究語境
二、政策能力的概念闡釋
三、治理視野下的政策能力宏觀分析框架
四、制度分析模式下的政策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五、我國政策能力的簡要評析
第三節(jié) 公共危機治理與政策能力
一、公共危機的生發(fā)邏輯及治理的期望指向
二、公共危機治理整體性框架
三、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政策能力缺失
第五章 政策能力重構下的公共危機治理
第一節(jié) 風險治理中的政策能力建設:直面社會轉型
一、改革官員政績考核體系,打造責任政府
二、加強法治建設,構建有限政府
三、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優(yōu)化國家能力
四、構建轉型戰(zhàn)略政策平臺,實施社會普遍服務體系戰(zhàn)略
五、重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推進政策制定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第二節(jié) 應急管理中的政策能力建設:應對常規(guī)性突發(fā)事件
一、推行國民應急教育政策,提升社會整體抗逆力
二、完善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加強系統(tǒng)實效性
三、進行快速反應和意義構建,減輕社會后果
四、推動政策學習與變革,促進政策優(yōu)化
第四節(jié) 面向風險社會的政策能力建設:走出深層危機
一、風險社會引發(fā)對政策環(huán)境的再認知
二、重塑風險社會下的政策倫理和價值
三、推進科技政策制定的民主化與社會化
四、建構合作、責任和前瞻的公共政策模式
五、實施事實與價值結合的公共政策評估
六、小結與啟示
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相關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應急管理到風險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J]. 黃崇福.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5)
[2]執(zhí)政科學化:甕安由亂到治的經(jīng)驗與啟示[J].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課題組,蔡志強,謝峰,王長江.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2(05)
[3]風險社會來臨與政治系統(tǒng)合法性問題[J]. 姚偉. 長江論壇. 2012(02)
[4]風險社會與中國[J]. 肖瑛. 探索與爭鳴. 2012(04)
[5]現(xiàn)時代國家能力建設的前提審視[J]. 霍建國. 行政論壇. 2012(02)
[6]政策縫隙、風險源與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J]. 朱德米. 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2(02)
[7]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總體特征、生成邏輯與化解之道[J]. 張海波. 學海. 2012(01)
[8]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機制的局限性及其建構[J]. 徐亞文,伍德志. 政治與法律. 2012(01)
[9]重大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研究綜述[J]. 楊芳勇. 社會工作(實務版). 2011(12)
[10]新媒體:公共危機輿情管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 宋振文. 學術論壇. 2011(12)
博士論文
[1]風險社會中的反思性科技價值體系研究[D]. 米丹.中共中央黨校 2008
[2]公共危機的應對與中國政府的理性選擇[D]. 張紅梅.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32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326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