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理論”的緣起及其三大問題域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14:18
本文主要考察了“后理論”的緣起與“后理論”的主要成就。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選題、研究現(xiàn)狀、研究意義和價值,并對核心概念“理論”、“后理論”作了界定。第二章先詳細梳理了“理論”的興起、主要流派及其對文學研究產生的影響!袄碚摗迸d起于索緒爾的結構符號學語言學,是語言論轉向的產物,旨在探索意義的生產和運作機制;谡Z言論的立場,“理論”很快從文學領域擴展至整個人文學科,形成了語言論詩學、話語政治學、語言論人類學、語言論精神分析、語言論馬克思主義和解構論等流派!袄碚摗备淖兞藗鹘y(tǒng)文學研究的方法和范式,使文學理論從純粹的文本研究轉向了更為廣闊的文化研究。然后考察了“理論”是如何進入“后理論”階段。在經歷了鼎盛期之后,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理論”走向一個自我反思的階段,其中“理論”終結論是“后理論”興起的契機。作為對“理論”的回應和反思,“后理論”對待“理論”主要有三種態(tài)度:反對和抵制“理論”;支持和捍衛(wèi)“理論”;改進和完善“理論”。其中改進“理論”的觀點對于“理論”的發(fā)展最具有建設性和積極價值,也是本文重點闡釋的內容。本文的后三章致力于介紹“后理論”在改進“理論”之后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就。第三章...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與選題及其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選題簡介
1.1.3 研究價值和意義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理論與“理論”
1.2.2 “后理論”
1.3 研究現(xiàn)狀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1 研究創(chuàng)新
1.4.2 研究不足
2 “后理論”的緣起:從“理論”到“后理論”
2.1 “理論”的興起及其后果
2.1.1 “理論”的興起
2.1.1.1 索緒爾的結構符號學語言學與語言論轉向
2.1.1.2 文學的“理論”
2.1.1.3 從文學的“理論”到“理論”
2.1.2 “理論”的主要流派
2.1.2.1 語言論詩學
2.1.2.2 話語政治學
2.1.2.3 語言論人類學、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
2.1.2.4 解構論
2.1.3 “理論”的后果
2.1.3.1 從一元性到多元性
2.1.3.2 從學科性到跨學科性
2.1.3.3 從文學到文學性
2.1.3.4 從獨立自足到社會政治批評
2.2 “理論”的終結與“后理論”的緣起
2.2.1 “理論”的終結
2.2.2 “后理論”的緣起
2.2.3 “后理論”對“理論”的態(tài)度
2.2.3.1 反對和抵制“理論”
2.2.3.2 捍衛(wèi)和支持“理論”
2.2.3.3 改善和發(fā)展“理論”
2.3 本章小結
3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一:“后人文”的書寫
3.1 后人類研究
3.1.1 我們如何變成后人類
3.1.2 賽博格的隱喻
3.1.3 后人類:游牧主體
3.2 動物問題
3.2.1 人類中心主義傳統(tǒng)
3.2.2 歐陸哲學中的動物問題
3.2.3 美國的動物問題
3.3 生態(tài)批評
3.3.1 從人類紀到克蘇魯紀
3.3.2 “自然”的重構
3.4 物的轉向:思辨實在論
3.5 本章小結
4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二:政治的景觀
4.1 生命政治
4.1.1 ?:生命政治的誕生
4.1.2 當代生命的“政治”
4.1.3 當代“生命”的政治
4.2 酷兒與政治
4.2.1 酷兒理論:從?碌饺ゾS克
4.2.2 酷兒政治
4.3 新左翼政治
4.3.1 雅克·朗西埃:無分者之分
4.3.2 阿蘭·巴迪歐:事件與真理
4.3.3 斯拉沃熱·齊澤克:行動與主體
4.4 本章小結
5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三:審美與文學的轉向
5.1 新審美主義
5.1.1 激進審美:情感與民主
5.1.2 歧感:政治與美學
5.2 文學的轉向
5.2.1 從新批評到新形式主義
5.2.2 文學的統(tǒng)治
5.2.3 “理論”與文學
5.3 本章小結
6 結語“后理論”:終結還是延續(xù)?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建文學形式的政治維度——以伊格爾頓《如何讀詩》為例[J]. 張?zhí)N賢. 當代文壇. 2018(02)
[2]新審美主義初探——透視后理論時代西方文論的一個面相[J]. 朱立元,張?zhí)N賢. 學術月刊. 2018(01)
[3]“同伴物種”的后人類批判及其限度[J]. 但漢松. 文藝研究. 2018(01)
[4]后人類主義:理論與實踐[J]. 孫紹誼. 電影藝術. 2018(01)
[5]審美與政治:當代西方美學的政治轉向及其理論路徑[J]. 段吉方. 外國文學研究. 2017(06)
[6]“歷史終結”時代政治主體的形塑——精神分析視野下歐洲“激進左翼”的方案[J]. 周治健.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7]實在論的“思辨轉向”——當代歐陸哲學視域下的思辨實在論[J]. 郝苑,孟建偉. 哲學動態(tài). 2017(04)
[8]如何凝視動物? 在人類紀的邊緣重思動物性[J]. 姜宇輝. 新美術. 2017(02)
[9]人類紀、資本紀、種植紀、克蘇魯紀 制造親緣[J]. 唐娜·哈拉維,刁俊春. 新美術. 2017(02)
[10]語言轉向與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變遷[J]. 汪正龍.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本文編號:318155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與選題及其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選題簡介
1.1.3 研究價值和意義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理論與“理論”
1.2.2 “后理論”
1.3 研究現(xiàn)狀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1 研究創(chuàng)新
1.4.2 研究不足
2 “后理論”的緣起:從“理論”到“后理論”
2.1 “理論”的興起及其后果
2.1.1 “理論”的興起
2.1.1.1 索緒爾的結構符號學語言學與語言論轉向
2.1.1.2 文學的“理論”
2.1.1.3 從文學的“理論”到“理論”
2.1.2 “理論”的主要流派
2.1.2.1 語言論詩學
2.1.2.2 話語政治學
2.1.2.3 語言論人類學、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
2.1.2.4 解構論
2.1.3 “理論”的后果
2.1.3.1 從一元性到多元性
2.1.3.2 從學科性到跨學科性
2.1.3.3 從文學到文學性
2.1.3.4 從獨立自足到社會政治批評
2.2 “理論”的終結與“后理論”的緣起
2.2.1 “理論”的終結
2.2.2 “后理論”的緣起
2.2.3 “后理論”對“理論”的態(tài)度
2.2.3.1 反對和抵制“理論”
2.2.3.2 捍衛(wèi)和支持“理論”
2.2.3.3 改善和發(fā)展“理論”
2.3 本章小結
3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一:“后人文”的書寫
3.1 后人類研究
3.1.1 我們如何變成后人類
3.1.2 賽博格的隱喻
3.1.3 后人類:游牧主體
3.2 動物問題
3.2.1 人類中心主義傳統(tǒng)
3.2.2 歐陸哲學中的動物問題
3.2.3 美國的動物問題
3.3 生態(tài)批評
3.3.1 從人類紀到克蘇魯紀
3.3.2 “自然”的重構
3.4 物的轉向:思辨實在論
3.5 本章小結
4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二:政治的景觀
4.1 生命政治
4.1.1 ?:生命政治的誕生
4.1.2 當代生命的“政治”
4.1.3 當代“生命”的政治
4.2 酷兒與政治
4.2.1 酷兒理論:從?碌饺ゾS克
4.2.2 酷兒政治
4.3 新左翼政治
4.3.1 雅克·朗西埃:無分者之分
4.3.2 阿蘭·巴迪歐:事件與真理
4.3.3 斯拉沃熱·齊澤克:行動與主體
4.4 本章小結
5 “后理論”的問題域之三:審美與文學的轉向
5.1 新審美主義
5.1.1 激進審美:情感與民主
5.1.2 歧感:政治與美學
5.2 文學的轉向
5.2.1 從新批評到新形式主義
5.2.2 文學的統(tǒng)治
5.2.3 “理論”與文學
5.3 本章小結
6 結語“后理論”:終結還是延續(xù)?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建文學形式的政治維度——以伊格爾頓《如何讀詩》為例[J]. 張?zhí)N賢. 當代文壇. 2018(02)
[2]新審美主義初探——透視后理論時代西方文論的一個面相[J]. 朱立元,張?zhí)N賢. 學術月刊. 2018(01)
[3]“同伴物種”的后人類批判及其限度[J]. 但漢松. 文藝研究. 2018(01)
[4]后人類主義:理論與實踐[J]. 孫紹誼. 電影藝術. 2018(01)
[5]審美與政治:當代西方美學的政治轉向及其理論路徑[J]. 段吉方. 外國文學研究. 2017(06)
[6]“歷史終結”時代政治主體的形塑——精神分析視野下歐洲“激進左翼”的方案[J]. 周治健.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7]實在論的“思辨轉向”——當代歐陸哲學視域下的思辨實在論[J]. 郝苑,孟建偉. 哲學動態(tài). 2017(04)
[8]如何凝視動物? 在人類紀的邊緣重思動物性[J]. 姜宇輝. 新美術. 2017(02)
[9]人類紀、資本紀、種植紀、克蘇魯紀 制造親緣[J]. 唐娜·哈拉維,刁俊春. 新美術. 2017(02)
[10]語言轉向與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變遷[J]. 汪正龍.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本文編號:3181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815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