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蘇的“楔子戰(zhàn)略”:從預阻到分化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美國對中蘇關系的研判及其“楔子戰(zhàn)略”的初步運用
(一)美國對中蘇關系的初步研判
(二)美國“楔子戰(zhàn)略”的運用及表現
(三)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三、中蘇同盟的形成與美國“楔子戰(zhàn)略”的初次調整
(一)中蘇同盟的形成
(二)“楔子戰(zhàn)略”的初次調整
(三)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四、中蘇分歧出現與“楔子戰(zhàn)略”再次調整
(一)美國對中蘇關系的重新認識
(二)“楔子戰(zhàn)略”第二次調整
(三)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沈志華;李丹慧;;結構失衡:中蘇同盟破裂的深層原因[J];探索與爭鳴;2012年10期
2 沈志華;;中蘇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結果[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2期
3 李鵬;意識形態(tài)的主觀建構和中蘇關系的破裂[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楊奎松;中蘇國家利益與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為背景[J];歷史研究;2001年06期
5 孫其明;意識形態(tài)分歧與中蘇關系的惡化[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劉克明;中蘇關系40年的歷史教訓[J];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01期
7 沈志華;1950年中蘇條約的簽訂:愿望和結果[J];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亮;;試析蘇聯與阿富汗聯盟的基礎及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2 凌勝利;;美國的楔子戰(zhàn)略與中蘇同盟的分裂[J];國際政治科學;2015年03期
3 孫帥;;西方視野下的中蘇關系破裂原因探析——以《中國季刊》為研究視角[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4年05期
4 徐鋒華;;一九五〇年上!岸ちZ炸”及應對[J];歷史研究;2014年04期
5 張新強;;從一封信看毛澤東的“公社情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6 郝江東;;冷戰(zhàn)時期蘇聯對新中國的影響——從秩序、安全、精神角度探尋[J];西伯利亞研究;2014年03期
7 侯強;;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兩國科技合作條約的締結與實施[J];西伯利亞研究;2013年05期
8 吳帆;吳毅;;整風與人民公社化運動——以湖北省大冶縣礦山公社為例[J];開放時代;2013年02期
9 賀勤超;;從毛澤東首次訪蘇看中蘇同盟的不平等性[J];今日中國論壇;2012年11期
10 肖瑜;;試論中蘇關系中的旅大問題(1945—1955)[J];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志華;;難以彌合的裂痕——蘇聯對中印沖突的立場及中蘇分歧公開化(1959—1960)[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李丹慧;;最后的努力:中蘇在1960年代初的斗爭與調和——1960年代中蘇關系研究之一[J];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3 戴超武;中印邊界沖突與蘇聯的反應和政策[J];歷史研究;2003年03期
4 沈志華;赫魯曉夫、毛澤東與中蘇未實現的軍事合作——關于遠東防空協定、長波電臺及聯合艦隊問題的再討論[J];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05期
5 沈志華;關于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華貸款的歷史考察[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03期
6 戴超武;中國核武器的發(fā)展與中蘇關系的破裂(1954—1962)(連載二)[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05期
7 戴超武;中國核武器的發(fā)展與中蘇關系的破裂(1954—1962)(連載一)[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03期
8 牛軍;毛澤東與中蘇同盟破裂的緣起(1957~1959)[J];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02期
9 沈志華;對中蘇同盟經濟背景的歷史考察——中蘇經濟關系(1948-1949)研究之一[J];黨的文獻;2001年02期
10 李丹慧;中蘇在援越抗美問題上的沖突與矛盾(1965—1972)(上)[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志華;;上世紀60年代中蘇同盟破裂的深層原因[J];金秋;2013年13期
2 陳兼;張曙光著《經濟冷戰(zhàn):美國對華經濟禁運和中蘇同盟》[J];歷史研究;2003年04期
3 張彬;張廣亮;;淺析中蘇同盟關系破裂的歷史原因和影響[J];才智;2009年18期
4 隋麗麗,張文政;中蘇同盟形成前后美國對臺灣政策的轉變[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趙光強;;朝鮮戰(zhàn)爭經典書目介紹[J];文史參考;2010年12期
6 劉軍;;中蘇同盟形成與破裂過程中的美國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孫澤學;是"爭奪領導權"還是爭取平等——論中蘇論爭的實質[J];中共黨史研究;2004年04期
8 三船惠美;段東海;張倩;;瓦解中蘇同盟:美國對中國核開發(fā)的戰(zhàn)略——關于1961—1964年四組中美關系模式的分析[J];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2006年01期
9 沈志華;;中蘇同盟建立的曲折歷程[J];炎黃春秋;2011年03期
10 沈志華;;對朝戰(zhàn)初期蘇聯出動空軍問題的再考察——根據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的解密檔案[J];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曉麗;中蘇關系中的美國因素(1949-1989)[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少丹;美國對中蘇同盟早期的認識、反應及政策影響(1949—1950)[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莉;1949—1959年中蘇關系中的美國因素[D];山西大學;2004年
3 張紀元;走向解凍—20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轉變[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年
4 景紅霞;蘇聯與新中國“一五”計劃的制定和實施[D];山西大學;2012年
5 王利文;美國中央情報局對中蘇關系的評估與美國對華政策(1950~1969)[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72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7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