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核心觀點是,轉型期的中國社會正在發(fā)生著巨大變化,從傳統(tǒng)社會、農(nóng)業(yè)社會、封閉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工業(yè)社會、開放社會的多重維度變遷,以及與此同步發(fā)生的工作重心轉移,經(jīng)濟體制轉軌,政治文化發(fā)展等,使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諸多方面的巨大變化。與此同時,社會問題也逐漸凸顯,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相對剝奪感增強,權力腐敗頻發(fā),貧困階層的生存堪憂,社會階層日益固化,利益表達渠道不暢,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民眾心里滋生起一種普遍的怨恨情緒。無論表現(xiàn)為網(wǎng)絡上的言語批評,還是現(xiàn)實中的惡性犯罪,無論表現(xiàn)為個體抗爭行為,還是群體性事件,都在不斷沖擊著國家政治穩(wěn)定與社會的和諧。而建立公平正義的制度導向,提升階層流動的廣闊空間和暢通利益表達的有效渠道,則成為化解當前社會怨恨的重要途徑。 本文描述了社會轉型期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怨恨的含義、強度、特征以及其作為社會心態(tài)的具體表現(xiàn);并分析了社會生活中的怨恨現(xiàn)象,包括群體性事件,仇富、仇官現(xiàn)象,以及怨恨情緒的三種表現(xiàn)方式,包括心理郁積、言語批評和行動報復;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轉型時期社會怨恨的生成原因,主要有不公平感、無力感和困惑焦慮感三個方面;針對產(chǎn)生怨恨的原因,提出了化解社會怨恨的對策,即公平正義的制度導向,階層流動的廣闊空間以及利益表達的有效渠道。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筆者通過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并結合豐富文獻和所學專業(yè)知識,對轉型期社會怨恨問題的現(xiàn)象、原因和對策展開探究。 本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是,將當前社會生活中的怨恨情緒和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相結合,來探究怨恨的生成原因和應對策略。以前的研究雖然有探討社會轉型和政治文化或社會心理關系的,但是具體到探討怨恨和社會轉型的文獻相對較少。 本文最后強調(diào),社會怨恨情緒的化解從根本上要依靠公權力的作為,只有建立公平正義的制度導向,提升階層流動的廣闊空間,暢通利益表達的有效渠道才是化解社會怨恨的根本出路,才能促進政治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和諧。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建嶸;;中國的社會泄憤事件與管治困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1期
2 孔凡河;;我國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探究——基于群體性事件的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3 李布;對轉型期社會心態(tài)問題的探討[J];桂海論叢;2000年01期
4 鄭杭生;社會轉型論及其在中國的表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探索的梳理和回顧之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方付建;王國華;;涉官事件中的網(wǎng)民態(tài)度傾向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劉如坤;劉利才;;“仇官”現(xiàn)象的當代解讀[J];決策咨詢通訊;2007年03期
7 梅偉霞;;從“排斥”到“包容”——中國經(jīng)濟增長方式轉變之路探析[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3期
8 成伯清;;怨恨與承認——一種社會學的探索[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劉揚;轉型時期的社會心態(tài)與價值觀調(diào)節(jié)[J];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10 張新標;周雪;;網(wǎng)絡表達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現(xiàn)象學的分析[J];臨沂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
2748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4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