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guī)定的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的六項內容之一,也是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fā)展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標任務。然而在筆者看來,學界已有關于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的研究以某一方面、某一地域或某一問題為對象的“掘井”式的研究見長,宏觀的理論上的總結和反思相對較少,難以從頂層設計的視角為我國農村民主發(fā)展提供系統(tǒng)的學理支撐和政策建議。本文預設的研究目的,就是試圖站在國家與社會的宏大視野上,對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總結,以期完成內、外兩條線索為主要內容的研究目標:“內線”是通過全面的反思揭示農村民主建設發(fā)生與發(fā)展的內在機理;“外線”是通過系統(tǒng)的梳理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理清農村民主建設的發(fā)展進路。 為此,本文以“合作性建構——競爭性參與”為分析范式,按照“一個總體框架、兩個基本支點、三者統(tǒng)一原則、四項運行機制”的基本思路,堅持理論分析與實踐考察相結合的方式,系統(tǒng)考察了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邏輯與進路。全文共計十一章。第一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研究意義”,介紹了開展此項研究的背景、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研究特色與選題意義等。第二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研究構想”,試圖重識鄉(xiāng)村研究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本項研究的研究思路與分析范式,同時明確了主要相關概念。第三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從有序參與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議事協(xié)商制度、權力監(jiān)督制度四個方面分別討論了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的內容目標。第四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運行機制”,分別討論了鄉(xiāng)鎮(zhèn)治理機制、村民自治機制、依法治理機制、社會治理機制的應有架構。第五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內源動力”,考察了農村民主發(fā)展的原初動力、農村民主發(fā)展的邏輯脈絡和農村民主發(fā)展的現(xiàn)實動因。第六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進方式”,結合具體例子,揭示了推進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發(fā)展的主要方式。第七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主體特征”,分析了中國農戶從掙扎于土地的原子化小農,到組織進公社的集體化小農,到流卷入市場的社會化小農的轉變過程,為進一步分析鄉(xiāng)村社會的變化奠定基礎。第八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社會基礎”,在第七章的基礎上,分析了鄉(xiāng)村社會由封閉的重視人情的禮俗社會,到全能控制的動員型政治社會,到開放的情退利進的理性社會的轉變過程。第九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歷史經驗”,總結梳理了農村民主建設的歷史進程、農村民主建設的總體成就、農村民主建設的主要經驗。第十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現(xiàn)實困境”,詳細分析了當前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突破的系列難題、需要應對的主要挑戰(zhàn)。第十一章“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路徑選擇”,通過總結前幾章的分析結果,提出了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總體路徑。 筆者認為,本文可能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1、重識了鄉(xiāng)村研究的基礎,認為農民的原初認同邏輯來源于農民以認同單位為言說對象的價值判斷,這一判斷的實質內容是農民能夠在基本生活單位里生活更好。進而,農民的認同邏輯決定了農民的一般行動單位最接近于農戶,而農民的一般行動單位又決定了鄉(xiāng)村研究應以農戶為基本單位,以農戶的自身特點、農戶的認同邏輯、農戶的活動場域為基本視角。2、從有序參與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議事協(xié)商制度、權力監(jiān)督制度四個方面分別討論了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內容目標,在討論時注意從制度的原初創(chuàng)設邏輯入手,以制度的一般內涵和架構為基礎,從中西對比的視角最后為我國的制度建設目標提供建議。3、認為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化的實質是內容與機制的有機融合,以使農村民主的組織和程序獲取價值觀和穩(wěn)定性。為此分別討論了鄉(xiāng)鎮(zhèn)治理機制、村民自治機制、依法治理機制、社會治理機制的應有架構。4、以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為邏輯起點,分別討論了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內源動力和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進方式,認為中國農村民主發(fā)展外在地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國家建構對鄉(xiāng)土社會的整合或培育過程,其內在邏輯在于農村民主的發(fā)展是黨的利益代理動員和農民的利益考量回應之間結構性緊張的產物。因而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下的行政推動、壓力型地方治理的積極探索以及廣泛社會參與中的草根實踐成為推進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發(fā)展的主要方式。5、認為中國農村民主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國家建構和鄉(xiāng)村社會發(fā)育的雙向互動過程,因而厘清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變遷與特質并建構其現(xiàn)代性是建設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關鍵。為此詳細考察了中國農戶的歷史變遷與行為特征,以及由于農戶變遷而引起的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特質的巨大變化。6、比較詳細地考察了我國農村民主建設的歷史進程,探討了農村民主建設的總體成效,總結了農村民主建設的經驗啟示。并從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突破的系列難題、需要應對的主要挑戰(zhàn)三個方面討論了當前我國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面臨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明確方向:整合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動力:持續(xù)推進國家建構”、“提升基礎:優(yōu)化培育鄉(xiāng)村社會”、“把握原則:始終堅持三者統(tǒng)一”的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總體路徑。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42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建華;;論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生發(fā)基礎的經濟邏輯[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2 陳佳;鐘興明;;關于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的路徑思考[J];求實;2012年06期
3 魏文輝;;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4 胡建華;;論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法治化建設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秋潔;;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J];實踐(黨的教育版);2009年10期
6 戴泉;;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J];今日新疆;2009年17期
7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J];中國民政;2004年07期
8 ;中央研究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J];農村財務會計;2004年07期
9 ;何勇強調深入實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J];中國工運;2004年12期
10 王寶娟;職工參與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初探[J];工會博覽;2003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德松;繳衛(wèi);;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對推動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的實踐與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2 楊曉蔚;;試論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A];秩序與進步:浙江鄉(xiāng)村社會巨變歷程與經驗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胡建華;;協(xié)商民主理論視野下我國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農村與農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4 張赫;;遵義市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A];遵義市基層組織與基層民主建設研究[C];2012年
5 沈祥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營造政通人和良好局面[A];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文集[C];2004年
6 馮育財;;遵義市村民自治的改革方向與發(fā)展趨勢的研究[A];遵義市基層組織與基層民主建設研究[C];2012年
7 孫士宇;陳天力;;以基層民主的思維破解電磁輻射環(huán)境群體性信訪問題[A];第九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鄭莉 張銳;全國400萬民營企業(yè)推行民主管理制度[N];工人日報;2018年
2 張先超;五峰健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N];中國民族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城鄉(xiāng)互動促黨建雙贏[N];丹東日報;2009年
4 劉泓 內蒙古局一○九隊;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促進地勘經濟發(fā)展[N];中煤地質報;2009年
5 記者 吳復民 俞麗虹;職代會幫老板聚人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6 本報記者 張世斌 特約通訊員 曹戰(zhàn)鋒 田金波 張建友;提案折射出民主效應[N];工人日報;2001年
7 秦中忠 邋;企業(yè)不能沒有職代會[N];工人日報;2003年
8 王嬌萍;民主管理渠道亟待暢通[N];工人日報;2004年
9 記者 趙福中;貴州:廠務公開涵蓋全省百萬職工[N];工人日報;2009年
10 牟芳芳;武漢市多項措施健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N];中國社會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東興;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邏輯與進路[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胡建華;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與法治保障[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紅;新農村建設中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問題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蘇寧;西南聯(lián)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
2731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3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