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政治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1 14:33
【摘要】:“任仲平”是《人民日報》的署名評論文章,它取自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是人民日報社推出的重點政論文章,以宏大篇幅、重大的政治性選題和新穎的政論寫作風格著稱。本文以“任仲平”1993——2012年19年時間里的78篇文章為對象,以政治傳播為視角,綜合運用文本分析與比較分析,對其政治傳播背景、功能和特點進行研究。 黨報在我國的媒介環(huán)境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除了具有大眾媒介的屬性之外,也是重要的執(zhí)政資源!叭沃倨健币浴度嗣袢請蟆窞檩d體,緊扣時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大議題發(fā)表評論,具有引導社會輿論、建構受眾認知、增強政治教育和強化政治認同等功能。在議題選擇和寫作特點上也與人民日報社的其他評論有所不同。與“今日談”“人民時評”等評論欄目相比,“任仲平”多數(shù)議題都是經過充分調研完成了,這一方面弱化了時效性,另一方面又加強了文章的理論性和權威性。與其他署名文章相比,“任仲平”議題選擇范圍更加廣泛,政治、經濟、文化、重大事件等都有所涉及。與《人民日報》的傳統(tǒng)社論文章相比,“任仲平”的評論寫作獨具特色,在篇章結構上,由“三段式”發(fā)展成為“散文體”,寫作上更加靈活,在語言風格上善用口語和俗語,拉近了讀者心理距離,在語句組織上,將短語與多段配合使用,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當然“任仲平”在政治傳播功能上也有局限,因為是以傳統(tǒng)黨報作為載體,在傳播方式上側重于單向傳播,與受眾互動缺失,另外文章在表達的泛政治化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任仲平”文章政治傳播功能的發(fā)揮。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16.3;G206
本文編號:2658599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16.3;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焦喜峰;;《人民日報》社論章法技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2 宗晶;;大眾傳播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xiàn)——基于對道德模范典型宣傳的理性思考[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3 王宗峰;;修復集體記憶——對近年來革命文化再度勃興的思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中初;當代中國災難新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李素華;對政治認同的功能和資源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紅艷;大眾媒介傳播與受眾認知的互動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585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585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